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陈云 《小学生》2013,(12):32-32
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是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概念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思维方式。学生的前概念,有时是与科学概念相悖,有时则似是而非,当然,有时也会与科学概念基本吻合甚至完全相同。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的前概念是前两种情况的话,教师往往是将其视为教学的一项挑战,因为教师要去"破而后立"——先破除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有时,如果学生的前概念过于"顽固"的话,会给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很少有教师会  相似文献   

2.
很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中遵循"呈现概念——解释概念——强化概念"的教学模式,但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概念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其实,数学概念在产生、建构、强化的过程中都有其起关键作用的"落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准这些"落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一、基于起点——巧妙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要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表现在科学课堂中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学生的认知冲突,其在教学演绎中表现出"双线结构":一条明线是营造教学契机,推进教学流程;另一条暗线是激发思维动力,建构科学概念。本文以《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为实践载体,通过"前测——探究——研讨——迁移"教学环节,连续三次创设认知冲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孩子们主动架构新知,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科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关键.以往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方法是"讲透概念,再做练习"或"精讲多练"来建立对概念的理解,这导致学生概念运用能力较弱.而新课程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概念建构过程,以达到科学概念的建构的目的.因此.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可以学习、教师能够把握的具体概念,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将事实性目标转化成科学概念,已成为各国科学教育的热门话题.加强对科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笔者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电压的测量>中"电压"的教学为例,阐述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陈梅 《山东教育》2020,(1):73-75
一、学生认知困难与教师教学困惑分析1.学生困惑:"到底什么是圆?"——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造成干扰很多学生甚至是部分老师,对"什么是圆"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让学生找一找圆在哪里?学生往往会把"球体""圆面"也认为是圆,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大概念是对科学事实和科学探究更为宏观而概括性的认识,正确理解科学大概念,掌握学科核心概念、通用概念,理解科学本质,对科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供较大帮助,也能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合理教学设计。一、科学大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科学大概念,就诸如"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等反映自然界特定事件和事实的具体科学概念而言,是在具体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事实和科学事业更为宏观而概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认知错误可能滋生在科学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这些错误是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重要资源.以科学概念的有效教学为目的,在教师引导下辨析学生的前概念错误;诱导并改正学生对概念认识的潜在错误;通过教师精心制造的认知"陷阱",达成学生对概念的正确认知,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利用以退为进,引导学生能动参与课堂,使概念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科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缺少科学概念指引的探究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只有关注科学概念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科学探究和学习。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一般经过"探测前概念,架桥原有认知""借力科学探究,体验概念内涵""辨析修正概念,理解概念外延""突出概念应用,逐步巩固概念"四个阶段,教师只要牢牢把握这其中的操作要点,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有疑,教师不答,学生给出错误解释,教师不理或直接讲授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如何突破这一困境,让儿童迈出建构科学概念的第一步呢?笔者认为我们需更新理念,打开新的视角尝试教学。近年,笔者也做了些尝试,立足儿童的迷思概念,开展以概念转变为导向的科学教学。一、迷思概念与概念转变迷思概念是我国台湾学者由英文"misconception"翻译而来,主要意思是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报刊上有不少文章把前科学概念称为错误概念,进行穷追猛打,大声疾呼要将其从学生头脑中清除掉。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前科学概念是特定的科学;学习者拥有的前科学概念最终会把学习者引导到当前的科学概念上来"。本人认为,前科学概念的存在是合理的,没有前科学概念这些"铁矿石",从哪提炼出科学概念之"钢铁";前科学概念的存在对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利的,生物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此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新课标理念改革,我认为关键在于新教师应该有新气象。结合"新课改"、"生本教育"等培训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根据这学期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因为对学生来说,科学——不仅仅是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去应付考试,而是需要具备探究精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科学课由传统讲授方式逐步拓展为探究方式,但目前的探究教学多数流于表面,难以体现探究的内涵——科学概念思维。以一项对小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调查为基础,发现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析;探究过程重视操作,而没有聚焦于思维过程。因此,运用学习环模式于小学科学课中,从"遗传和变异"一节的探索阶段到概念引入阶段再到概念应用阶段,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3.
张旺旺 《甘肃教育》2014,(11):80-80
正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一、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小学生一般通过"感知——表现——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来理解和掌握概念,为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  相似文献   

14.
"概念转变"这一术语表明这样一个事实:通常学生的前概念和生活中关于科学现象的认识,与即将学到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是有很大差别的.科学学习是学生关于自然现象的原有概念的发展或转变的过程,而不是新信息的点滴累积过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如何促进概念转变?首先,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能够支持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互相讨论的机会.其次,教师要选择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由麦卡锡博士的团队创立的"4MAT理论"的核心是设计出一种遵循大脑运作的自然规律和学习科学本质的教学模式,使其适用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实现因材施教的高质量教学。任何学习都要经历"为什么——是什么——应怎样——该是否"组成的学习循环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形成概念——探讨新知——融会贯通"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是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的重要内容。下面以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教学为例,尝试基于4MAT理论探寻一种适合不同学习风格者的教学设计,以期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概念教学搞不好,教学课程目标的实现就失去了根本.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够重视概念教学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有:"一个定义,三项注意"式的抽象讲解,在学生对概念还没有基本理解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进行概念的综合应用,甚至有教师认为教概念不如多讲几道题目更实惠,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教概念.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8):46-47
数学思维和数学概念紧密相连,数学一切内容都以概念为基础内容。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将围绕让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运用概念这一基本目的而运行。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主体是数学家概念,而给学生设计的一切则是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前概念会影响学生形成连贯科学的生物学概念。教师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并支持学生重构已有概念。本文以"细胞的结构"为例,通过巧设认知冲突、繁杂概念替代、构建概念网络、建模内化概念等策略,促使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数学新教材、新课程标准淡化了概念教学,对于概念或采用描述性,或寓于现象中,或寄于图形中,或采取类比式等。我认为,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把概念教学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不可小觑。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可采用以下四步进行。一、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概念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创设情景——建构模型——拓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先创设一个简单的"情景",然后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做实验总是以"玩"为本。身为教师,务必使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性,并遵循"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该阶段的科学课程发挥出其应有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