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部分来源;二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在继承知识的各种途径中,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一、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1.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  相似文献   

2.
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个人行动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一次提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这一术语并作了详细解释的是加拿大的课程专家康内利(Connelly,F.M.)和柯兰迪宁(Clandinin,D.J.)他们认为,“个人实践知识是出自个人经验的,就是说,它不是某种客观的和独立于教师之外的而被习得或传递的东西,而是教师经验的全部”,“个人实践知识存在于教师以往的经验中,存在于教师现时的身心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教师知识的来源、生成方式,决定了教师实践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是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基础;教师教学经验是教师实践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反思、问题解决是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主要途径。澄清这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方面寄希于在教师实践知识研究领域能达成一定的话语共识,另一方面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更新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谢苏洋 《生活教育》2016,(5):44-45,49
本文认为教育和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的个人经验是其实践性知识的来源,而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和生成则通过对经验的反思而实现,教师并不是知识的消费者,他们也是知识的生产者,每时每刻都在生产着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从而使教师赋权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理解教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它也是每一个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和经验的反思而生成个人教学理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研究应该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以改善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把反思和研究作为专业工作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师知识是一种建构与个人的实践知识;它是一种复杂性高、无法轻易洞察的隐形理论,以往的经验、先前的概念、个人的价值现、经验或哲学观的基础上的知识系统。这种复杂的知识系统,惟有在教学过程中与真实情景中才能形成。重点探讨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建构起的知识结构的评价原则及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技能及其获得的心理条件和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一)课堂教学技能是一种属于个人的实践性知识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反复的实践、体验、反思和领悟而获得的直接影响其课堂教学行为的知识。这种知识凝结着教师个人的智慧、情感和信念。它使教师的工作带有鲜明的个人色  相似文献   

7.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Polanyi)历经一生,1958年撰写出经典之作<个人知识>,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隐性知识.经过各种事实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知识对于个人问题解决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各行各业的新手来说,他们只有有限的隐性知识,还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就需要通过一种途径来获得个人隐性知识,实践参与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本文主要从实践参与和个人隐性知识的定义入手,探讨实践参与为什么能促进个人获得隐性知识,以及如何促进个人获得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曾展妃 《中国教师》2012,(1):33-36,42
<正>一直以来,个人实践性知识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传统的师范生培训过程中,人们往往向师范生灌输外来的教育理论知识,却忽视了训练他们通过实践获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师范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未来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础。[1]作为中小学教师后备  相似文献   

9.
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各种交往方式来发现和洞察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之中所蕴含的实际内容,并融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所赋予的价值取向,逐渐积累而成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个人知识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观点,它是教师平时教育教学行为中时刻奉行的信念指针,有助于教师借助过去的经验与计划未来的图景以用于把握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知识观及其局限 (一)传统知识观传统知识观一般是指客观主义的知识观,客观主义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可靠的、稳定的观点,长期以来一直左右着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来源来看,客观主义知识观可分为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与理性主义知识观相对的是经验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经验论为其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第一,知识的来源是现实的生活,而不是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第二,知识获得的方式是从个别到一般,而且只有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它反对由一般演绎为特殊,也就是说,认为知识是纯粹经验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知识和经验的来源,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改变教学方法并努力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中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个人素养方面的知识、教学过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从教材概念出发的教学往往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掌握。这种书本知识是由国家组织某一领域的学科专家编制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科知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往往是分离的,并被看作是有待占有的“对象物”,因而这种知识具有客观属性。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递“法定知识”的主要载体,它是以“公共知识”的形态出现的,这就造成教师、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生命化形态的资源被排斥在知识形态之外。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易停留在对结论性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过程性知识的意义建构与体验,使得“个人知识”的存在缺乏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教科书设计的优化处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以获得知识为主,知识分为直接知识(个人经验)和间接知识(人类经验的浓缩和积淀)。教科书是间接知识的载体,知识之所以能够被传递和接受在于它是一种信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意味着接收某种信息。因此可以说,教育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传递。通过信息传递学生能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并获得在社会生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科书设计与编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育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冯善斌 《青年教师》2006,(11):41-44
教学实践性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存在于教师个人经验之中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直觉认识,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处理所遇情况、体现教师个人教学特征和智慧的知识,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美结合。教师教学实践性智慧是一种非常具有深度的知识和智慧形态。是教师体验教学世界、构建教学意义的结果,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瞬时的直觉机智和未加思索的即时性行动品质。它诞生于教师个人实际教学情境这一母体,来源于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讨,是教师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并使其内化的实践能力,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当时当地的课堂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师教学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个人知识管理就是个人知识的获取、存储、分享以及利用的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对个人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其二,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汲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在地理教师教育领域里,知识管理应更多地转向地理教师的个人理论,即地理教师经由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材上的公共…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具有广泛的课程资源。现结合笔者日常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经验及其基本特征为了探讨教育经验总结的正确理论和方法,我们首先对教育经验的涵义作如下的简要表述:教育经验是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从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被证实为有效的知识与技能。教育经验包括教育经验活动和教育经验认识两个方面。经验活动就是实践活动,它在总体意义上是教育科学理论产生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经验认识是指教育活动主体在与各种因素交互作用过程中而形成的认识。经验活动是经验认识的来源,离开了经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呼唤开放性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将作为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载入中学教改的史册。国家设置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实践的机会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 ,研究性学习需要开放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要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个人经验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强调个人经验的积累和改造 ,要求把活动和实践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关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主要从内涵、特征、内容、作用以及生成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原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不断反思而形成的内隐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默会性、综合性、反思性等特征,是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知识的统一、个人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的统一、教学观与学生观的统一.教师实践知识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与专业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培训、自我反思以及知识管理等手段获得实践知识.部分研究者对教师实践知识持赞同态度,同时少数学者坚持理论知识在教师知识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孙岩 《中学教育》2014,(1):21-25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来源于教师的经验反思,教师的教育经验是教师提升教育实践的重要法宝。舍恩在《反映的实践者》一书中提出实践工作者拥有一套指导实践的知识-资料库,它涵盖了实践者所有的个人经验,而情境先行是资料库区别于经验复制的根本性特征。资料库为教师在教育教学问题情境中"相似地看待着"情境和"相似地解决着"情境问题提供先例和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