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山东教育》2010,(1):78-79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结合表内除法教学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其中有“表内除法(一)”中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它们都是直接运用除法含义思考解答的实际问题,以及“表内除法(二)”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1,(19):41-4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科书试用修订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应用题。本单元既是对“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的教学打基础,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一、在“除法初步认识”教学中,要体现大纲修订版降低教学要求的精神1993年之前的大纲及教材通用教材,在“除法初步认识”一节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除法分为等分除、包含除。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及教…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懂得除法和“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5.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起始课。教学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等分除法);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懂得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等分除法是除法最基本的概念,必须理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简析 “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从除法应用来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分东西的方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前者是“逐一分”,后者是“逐份分”。这两种情况归结起来都是平均分”,只是分的方式不同。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就要使学生按照“九义”教材的这一思路,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描述性的方式知道除法的含义,分清这两种分法。  相似文献   

7.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马鞍山市教研室姚日余教学内容:义教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页例1、例2、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教具准...  相似文献   

8.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倍数应用题的基础。困此,使学生掌握好除法的两种分法非常重要。从应用上看,除法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教学设想如下。第一种分法1.游戏分花,理解“同样多”。(1)把6朵花分给3个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3朵,第二个小朋友1朵,第三个小朋友2朵。问:他们分得的花同样多吗?谁多,谁少2(2)如…  相似文献   

9.
通过演示操作以求理解掌握──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设想都安县教研室邓孟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四单元编入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课本通过两种分东西的方法引出除法的含义:(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一...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1.
除法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实际运用中,又分成等分除和包含除两种类型。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这种意义属除法意义中等分除法类型。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这种意义属于包含除法的类型。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除法、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除法的意义是分数意义和百分数意义的启蒙阶段。所以教学除法意义时,既要强调等分除法的意义,也应重视包含除法的  相似文献   

1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除法的一种应用。这部分教材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使儿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儿童在学习乘法时,已学会“求—个数的几倍”;在学习乘法九九表内的除法时,已学会“求—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这些都是学习“求—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础。教学这部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这些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由“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导出来的,但是比“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又抽象些,而且容易和前面讲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混淆。这部分教材的教学,首先要使儿童进一步明确“倍”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讲解怎样求一  相似文献   

13.
1.为什么不宜把除法的意义分割成“等分除”和“包含除”?《除法的初步认识》是表内除法的教学基础与起点。由于乘法中两个因数的实际含义不同,所以,作为乘法的逆运算的除法,在应用上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即求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均分”和除号。2.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3.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会读、写除法算式,并能叙述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训练。(1)看卡片上的算式(2—5的乘法算式)说得数。  相似文献   

15.
刘建国 《南昌教育》2006,(12):20-20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知识的教学重点是:1.除法的计算方法。2.解答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本单元知识教学的关键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这部分内容,重在通过学生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并非正式讲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动手分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三册的教材结构与原通用教材相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加强了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智能。下面结合《表内除法<一>》的教学,谈谈我们是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能力的。 《表内除法<一>》主要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理解除法的含义和两种分东西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法,强化训练,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有的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或已知乙数的几分之几是甲数,求乙数是多少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往往分辨不清。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呢?我在教学中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容易理解,也能正确分析、解答此类应用题。但对“已知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求乙数是多少”等的分数除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除法的含义,要使学生分清楚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的  相似文献   

20.
指导思想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的第二种方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根据老师的要求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1)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2.提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