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声训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训”相对于“形训”和“义训”而言。其主要原理是“声义同源”。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家对汉语声义同源规律的一种素朴的,直接的体认和解释。并非一切以音同、音近之字相释的训诂形式都是“声训”。因为取音同、音近之字相释只是“声训”的外在形式,在非“声训”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声训”的本质属性。“声训”的性质、旨趣是以音同、音近之字来揭示语词在其命名之初的“所以然之意”,即命名立意之义。这一点,才是“声训”与“形训”、“义训”之不同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練习七(三課时) 一、辨別形相似的字。二、辨别音相似的字。①“分”,第一声;“份”,第四声。②“星”,第一声;“醒”,第三声。③“豆、逗”,第四声。④“夸”,第一声;“跨”,第四声。  相似文献   

3.
“声”、“音”、“乐”、“响”是用以表示声音的一组同义词,但它们同中有异。“声”乃是自然的声音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感知到的听觉效应;“音”则是由人的内心感悟获得发之于口(或其他乐器)的音响。“乐”的本义是指各种乐器和乐音的总称;“响”则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回音”。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只有发自内心而又“成文”(有节奏)的声,才能称为“音”。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中的“亦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会意兼形声”或“形声兼会意”,“亦声”就是意兼声,是一种既不同于会意又不同于形声的特殊结构。声兼意不同于“亦声”,最好将它称之为“亦意”。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考试》。黑板上的大字白灿灿。“借题目!”“借人物!”“借结尾……”“别吵,再看看……”座位上的翻书声、耳语声、争辩声、调解声此起彼伏、错错叠叠,仿佛在演奏着一曲交响乐;“快速读一遍课文,巧借资料给课文提问,看哪组提得最多、最好!”古老师的这一“问”又恰似乐队的指挥举起了指挥棒。借什么“资料”呢?提哪些“问”呢?组内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问同学们:“文明礼貌究竟是什么?”或许有的同学会说,那是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说一声“谢谢”,在打扰别人工作时说一声“对不起”。然而,我认为,文明礼貌决不仅仅是这一声“谢谢”、“对不起”,更应该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热爱集体,关心社会。  相似文献   

7.
摇篮     
毋爱像儿时的摇篮,“咬呀、咬呀”地摇动一声是召唤,一声是安慰,一声是叮呼,一声是提醒,“咬呀,咬呀”地摇动我长大。摇篮@田敏珊!六年级~~  相似文献   

8.
老爸烧菜     
我 老 爸 有 两 大 爱 好 ,一 是 下象 棋 ,二 是 烧 菜 。 虽 然 烧 的 都 是些 家 常 菜 ,却 都 那 么 有 滋 有 味 。 “ 我 要 烧 菜了 !”他总 是 先 兴奋 地 叫 一 声 ,再 系 上 围 裙 ,小 碎步 地 走 进 厨 房 , 就 立 刻 忙 乎 开了 。 摆 锅 声 ,涮 铲 声 ,洗 菜 声 ,刀撞 击 砧 板 的“ 笃 笃 ”声 ,菜 被 爆开 的“ 劈 啪 ”清 脆 的 声 音 。 接 下来 进 入 了 演 奏 的 高 潮 :“ 滋 滋 ”的 油 锅 声 ,“ 沙 沙 ” 的 菜 下 锅 的声 音 ,“ 锵 锵 ” 的 炒 菜 声 ,“ 叮叮 ”的 瓶 子 碰 撞 声 ,”“ 当 当 ”的摆 碗 声 ,“…  相似文献   

9.
本文先探讨“声训”的内涵及性质问题,然后将《释名》的训释条例归纳为六个方面.认为《释名》是一部以声训为主而兼用了义训、形训的语源学专著.本文还对“声训”和“因声求义”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声训”是一种训释条例,其表现形式多为判断式,而“因声求义”则是一种训诂理论和方法,其实质是“就古音以求古义”,其运用主要是破假借以求本字,探寻连绵字的流变,确认字词的同源、同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说文解字》中争议较大的“多形多声”、“省形”、“省声”、“亦声”、“古文某”、“象某之形”、“倒某”、“反某”、“阙”、“一字重出”等现象为主要研究材料,总结出《说文解字》说形解义所遵循的体例,指出其说解中还存在前后不一贯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28000、31000、 33000”,“33000一次,33000 两次,33000三次”,“好,成交”。 3月8日上午,在一声高过一声的竞价中,一场特殊的人才“拍卖”会在西安2003年复合型人才供需洽谈会西安欧亚  相似文献   

12.
“从声”是湖北省境内江汉平原和汉水流域普遍使用的一种重叠结构,流行面积广阔,使用人口众多。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从声”进行过研究,但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围绕词缀“声”的来源、“AA声”的语法功能、“AA声”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它的前途等问题对有些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真假相接声型”共鸣是一种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的混合声,在中低声区用真声。高声区用假声的一种共鸣状态。“真假相容声型”共鸣是指在中低声区用真声,在高声区以真声为基础融进假声的一种共鸣状态。炸音指昆曲净角演员唱念时发出的象打炸雷、放鞭炮一样四面开放式的爆破而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共鸣效果。  相似文献   

14.
唉.妈妈     
“小静,小静——”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妈妈的喊声从隔壁传了过来。我懊恼地从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格林童话》中抬起头来,心中埋怨着:“唉,妈妈,你……”我没有立刻应声。  相似文献   

15.
火车语言     
火车语言“火车语言”内容丰富,“词意”严谨,且大多是“世界语”、“标准化”。“一长三短”,这是火车发出“呼救”语言。“汽笛一声长鸣”,这“一声长鸣”正是火车的语言,它是火车“启动”语在告诉人们;“我向前开动了,请注意安全!”如果你听到的两长声鸣笛则是...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人教版教材1995年将“唧唧”注释为“织机声,一说叹息声”;1998年注释为“虫叫声,一说叹息声”;2001年注释为“机杼声,一说叹息声”;2005年注释为“织布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一个“不”,说它用它别含糊。妈妈叫你洗衣服,你要爽快地说声“好”;别人给你抽口烟,你要摇头说声“不”。小弟弟请你帮个忙,你要微笑地说声“好”;有人拉你闯红灯,你要止步说声“不”。一个“好”,一个“不”,说对了才能走好路。“好”与“不”@李少白~~  相似文献   

18.
声乐是一种人声表达感情的音乐形式,“声”和“情”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古代就把“声情并茂”的歌唱原则作为歌唱学习指南,本文作者从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演唱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时如何用歌声表达人物感情。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攸、候、修、倏等字,中间都有一竖。这竖,常给小学生带来麻烦。有时,该写短竖的字,不慎把它丢掉;也有时,没有短竖的字,竟凭空多添一笔。“单人旁”边什么时候出现短竖是有规律的,这要从形声字的构字情况谈起。通常,讲汉字的文章,大都按声符和意符的位置,把形声字分成“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和“外形内声”六种。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形声字都是一半表声、一半表意的。其实汉字字形庞杂,结构多样。有少数字,意符偏居一角,声符却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例如:“荆”字的声符是“刑”,作为意符的“草字头”被挤到了左上角,地位极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