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有人定位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的诗化小说,是一部“以诗为史”的具有单纯性、传奇性和混沌性等特点的真正的史诗。小说以麦其土司的统治逐步走向崩溃瓦解——“尘埃落定”的过程,最终完成了对二十世纪上半叶川康高原土司家族统治生活画卷的描绘,这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全部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2.
阿来的《尘埃落定》以讲述最后一个康巴藏族土司的家族兴衰史为主线,以麦其土司的"傻瓜"二儿子的独特视角,从"傻子"的特殊地位以及其置身其中的感受和超然物外的预知与见证,展现了土司时代结束前夕麦其土司家族空前辉煌的一段富有浪漫传奇色彩的历史。透过"傻子"眼里的"真"世界打开了一段历史的真实状况及其中饱含的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3.
《尘埃落定》中,作者采用傻子二少爷这个文本叙述者兼文本中人物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人物的视角展开叙述。在作者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傻子"的推动作用下,文本演绎了一场具有浓郁寓言意味的土司制度没落、人性没落的大戏。笔者试从"傻子"这个人物视角下揭示出文本中人性异化的寓言。  相似文献   

4.
由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尘埃落定》,是一部康巴藏族土司的兴衰史和藏民社会的成长史,在叙事过程中展现了大量藏族特有的文化,使人在阅读中得到熏陶。本文就针对其中部分代表性特点进行简要理解分析。  相似文献   

5.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崩溃前夕的景象。小说以土司傻儿子的眼光作为传述角度,并且拿他作为观照世界的标尺。小说中通过傻子灵活的经济头脑,傻子与土司们的种种纠葛,以及他必须走向悲剧的结局,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大智若愚、充满政治智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我"——傻子少爷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藏族家族的兴衰史。作品通过对土司制度下"人性"的沉沦、丑恶形态的展示,呼唤"人性"的真、善、美,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阿来的《尘埃落定》以超然物外的姿态,审视了土司制度里的人性、人生以及土司制度走向灭亡的历史过程。这是一部寓言,它让我们思考的不是尘埃落定的宿命,而是尘埃将来的升腾。  相似文献   

8.
空寂观是《尘埃落定》研究中被人忽视而又是揭示其多重文化内涵和意义的重要视角。阿来以其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土司制度的变迁,作品中透发着对于民族文化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宗教文化的深层阐释,它立足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向我们展示了土司时代各阶层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在这种生存状态背后隐含着的复杂的空寂观念。在权力、存在意义、人物形象以及民族意识空寂思想的统照下,作品中涌动着深沉的悖谬思想,展示了土司时代藏族宗教文化的内质,从中看到阿来对藏族文化的思索以及对空寂观念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
阿来《尘埃落定》中的“傻子”是土司制度巩固、走向瓦解的参与、思想、见证人,是作品在历史的厚重中凸显空灵的灵魂人物,他以其自我审视与历史审视的眼睛,既显示出他对土司权力的略带侥幸的患得惠失的不懈图谋,又显示出他长远瞩望不得其真的无奈,他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广漠历史天幕下踟躇独行,矛盾重重地成了一个历史“化亡灵”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成语大观园     
1.父亲想问问这样子练兵(注:指汉人教官让藏人士兵整天喊着口号,踏着僵直的步子走方阵)是否能帮助他打败汪波土司。黄特派员不等父亲开口就说:“祝贺土司,你已经成为所有土司中真正拥有一支现代军队的人了。你将是不可战胜的。”父亲觉得这话有点不可理喻,就问母亲:“以前你见过这样子训练军队吗?”(阿来《尘埃落定》)2.《胸口的刺》中的那一位也可称“男子汉”?不可理喻,他心甘情愿保留胸口的一根刺,保留一份痛(注:指女友离他而去给他带来的痛苦)。(《不一样的男子汉》)上述例句对“不可理喻”的使用是错误的,错在…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央王朝利用滇东北彝族土司到中央朝贡之机与土司交往,中央王朝给予土司丰厚的物质回赐以拉笼关系,这是友好关系的一面;另一方面,中央王朝与滇东北彝族土司为争夺统治权力而不断进行势力的博弈,滇东北彝族土司势力坐大,挑衅中央王朝,其叛乱最终以武力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卢玲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0):18-23
自元明清中央政府在西南少数名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后,毕节彝族土司内附接受其统治,与其建立了臣属关系,其间,双方关系呈现出两头差、中间好的状况,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元明清中央政府在该地域采取的策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广西壮族土司制度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足值称道。与此同时,研究中的缺失和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和研究。不断挖掘新史料,创新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应成为今后土司制度研究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加强土司学术研究与地方的互动,不失为今后土司制度研究深入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区的四川平武县是典型的藏羌民族边地,此地藏、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自南宋末年出现土司,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才彻底废除了土司制度,前后近八百年的土司制,经过新中国的探索与努力,此地又成为"西南最早的自治政府",历史的演变使得此地成为典型的民族边地治理典型。  相似文献   

15.
向延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11):48-50,64
忻城土司衙署位置的斟择、结构布局与艺术装饰的巧设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传统传承心理与科学生存的完美融合。我们要善于研究现代人对古建筑艺术审美的心理走向,注重在土司衙署建筑艺术审美过程中、在土司历史生活场景形象复原中、在土司一条街的重构中、在土司建筑艺术产品转化中来激励旅游者参与旅游体验,从而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6.
忻城土司地区各种民间祠庙众多,不仅有着花婆庙等浓厚的壮文化底蕴的祠庙,随着汉文化的传播以及中央政权力量的加强,也出现关帝庙这样的汉文化祠庙。汉文化祠庙进入忻城土司辖地,莫氏土司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样的祠庙并存,这也是忻城土司地区壮汉文化兼容并蓄、水乳交融的有力例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明代初期董卜韩胡与杂谷二土司之争的过程、原因等问题的详细论述,并且依据田野调查资料,简略描述了雅安市宝兴县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对其原因也作了简要蠡测。  相似文献   

18.
石砫马氏土司历史悠久,涌现出以马斗(火慧)、马宗大为代表的文人,创作的诗歌和散文繁荣了地方文化。石砫马氏土司奠定了当地文学发展的基础,落后的经济文化、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其文学存在起步晚、传承无精英和文体不平衡等不足。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培养文化精英,广泛参与交流才是石柱文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刘备形象与传统君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对仁德的热衷,根源于由君主专制制度所造就的贤人政治;其对正统的强调,则与家天下的血缘政治密切相关。《三国演义》将仁德与正统的双重优势集于刘备一身,正反映着传统君主理想的基本取向。因此,强调刘备形象的其中一个方面而淡化或忽视另一方面,不符合《三国演义》及其植根于其中的政治文化的实际,不利于认识这一形象本已具有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高氏土司和木氏土司曾世代联姻。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木氏家族也长期统治丽江,木氏土司声名威镇滇西北。高氏土司和木氏土司的联姻属于典型的政治联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虽然各个时期双方的联姻形式上相似,但实质却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