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中,道家天道观具有重要的地位。《淮南子》作为汉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道观,形成了丰富的天道自然论思想,成为汉代道家的典型特征。道家天道观所具有的自然意蕴对汉代神学目的论的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淮南子》的天道自然论的理论渊源及其丰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天道观在汉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崔慧香 《文教资料》2007,(21):103-105
形神论一直是贯穿中国画论的主要命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画论有关形神关系的论述奠定了中国画论的基础,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应目畅神、气韵生动等观点,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绘画理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先秦两汉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子》的学思想对于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一部杂家作,其理论本身又具有驳杂零散的特点,因此它对后世的影响又具有多样性和多侧面性。《心雕龙》对《淮南子》多有征引,对其理论有很多吸收和发扬。《淮南子》的“适宜”论、“君形”论以及“原道”,论和批评论对于《心雕龙》的相关思想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心雕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先秦宇宙生成论主要以道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代表性模式,这一模式直接主导并催生了汉代以《淮南子》为代表的宇宙生成理论。《淮南子》丰富了先秦宇宙论的内容,充实了传统的宇宙生成论内涵。本文即以宇宙生成论的哲学视角,对《淮南子》由上及下、由主及次的音律生发逻辑梳理分析,继而对其以数生律、律历相生,从而突出“数”的生成机制和“律历合一”的文化统和性深入阐论,旨在进一步探察《淮南子》音律生发逻辑所蕴含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5.
梁小兵 《新疆教育》2012,(19):38-38
“形神兼备”有关的理论,中国历代画论里论述很多。其最早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该书写到:“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即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君形者”(主宰形的)就是指的“神”。对于什么是神?《淮南子》还写道:“令人之所以眭(目深视貌)然能视,管(迷惑)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黑白,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说明古人把“神”和“气”看作支配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生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中生命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汇合道、儒等多家思想,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生命美学论.文章从形、神、气三位一体的美学建构,到人性虚静与性善说的贯通,再到德福间的矛盾对《淮南子》生命美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人物,苏轼画论中的“形神论“和“诗画一律说“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很大推动作用.同时,他的画论也为我国绘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中的宇宙起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评论《淮南子》中可以看作总论的一段文字的基础上,从宇宙起源、物质演化两方面对《淮南子》宇宙起源思想作了剖析:引用《淮南子·傲真训》的文字对“总论”提到的几个宇宙演化图景进行倒叙式解释,井得出一个《淮南子》宇宙演化次序的示意图;仍然引用《傲真训》文字对“总论”提到的物质起源猜想进行解释,并与近现代物理学成就加以对照。文章最后从三方面对比研究了《淮南子》与西方宇宙观念的高下。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一书的古今取向比较复杂.从坚持道家自然主义道论思想出发,《淮南子》在其具有总论性质的篇章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崇元古倾向,故而其文艺思想也体现出与道家文论思想相一致的一面.但是在具体论述“事”“物”的过程中,《淮南子》又抛弃了论述“道”“术”时的古今取向,推崇圣代、主张乘时应变,从而对儒家思想及其注重教化、重质尚实的文艺理论进行了肯定和实际践行.而《淮南子》“通古今之事”而求治的编撰思想与目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它在古今观念及文论思想上的这种矛盾.由此,其古今取向更能反映出《淮南子》对先秦诸家尤其是儒道两家文艺思想的综合性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其作者刘安是徐州历史上第一位著书立说的人。它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文化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是汉代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其体系庞大而系统,表现出汉人的宏伟气魄。它所包含的逻辑思想上承先秦,下启魏晋,以这明清,其所富含的逻辑思想一如中国传统的逻辑思想,繁星闪烁,虽然不很系统,但涉及到的逻辑问题,透彻明了,博大精深。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其逻辑思想:一、《淮南子》及其作者。二、《淮南子》的逻辑思想:(一)《淮南子》论“道”的概念;(二)《淮南子》的名实观;(三)《淮南子》的推类思想;(四)《淮南子》对多难推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淮南子》的重言词进行了调查统计,辨析了重言与重言词,分析了《淮南子》重言词的词性及修辞作用,并探究了其构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保存其中,是研究上古神话的珍贵资料。但因《淮南子》是部理论著作,它的目的是在为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这些神话在书中是作为论据使用的,这就使得《淮南子》一书中所保存下来的上古神话历史化倾向十分明显,就《淮南子》而言,神话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神话英雄与始祖神向人间圣王转变使神话成为历史;神话的伦理化和仙化话转换了神话故事的存在时空;通过凸显神话的尚德精神与政治色彩使神话发生质变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一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顺天意,遵时序,以时禁发,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利用、培植植物资源,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状态,是《淮南子》和谐生态论的主旨。肯定人对自然生态环境合理、适度的改造,构建生物进化发展的图谱,为《淮南子》生态发展论的主要内容。至今,其具有的生态学价值,仍可为当今世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一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理论。顺天意,遵时序,以时禁发,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利用、培植植物资源,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状态,是《淮南子》和谐生态论的主旨。肯定人对自然生态环境合理、适度的改造,构建生物进化发展的图谱,为《淮南子》生态发展论的主要内容一至今,其具有的生态学价值,仍可为当今世界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对先秦儒学著述多有征引,同时其中的儒家思想表现形态也多样。《淮南子》对先秦儒学的诠释,有"新解"也有"错位"。这主要表现在,在对侧重"心"、"性"的孟学理解上,《淮南子》有趋向对"人性现实样态"的偏离;而在侧重"化性起伪"的荀学理解上,《淮南子》则表现出对"性恶"问题的回避和理性精神的缺乏。这既与儒学内部的多元发展有关,也与《淮南子》企图平调各家的撰述心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是非论     
本文通过对是非理论的墨子的三表法、庄子的是非论、韩非的参验说、《淮南子》的是非无定论、王充的效验论等中国古代真理观的论述,阐明了当代中国是非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是非观。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从本体论的高度探讨文艺的本与末,《淮南子》文艺本末论既对前贤的思维成果有所吸收、借鉴,也有自己的独创和发挥,使本末论在艺术范畴内呈现出比较成熟的理论形态,为中国古代文论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介绍《淮南子》中关于宇宙的论述,这一在中国沿用两千多年的宇宙演化生成论,与现今最流行的大爆炸宇宙理论有相似。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有关天高测量的方法,对应于现代数学知识进行了科学演算,论述《淮南子.天文训》中测量天高的三种方法,证明了《淮南子.天文训》中使用的数学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山水以形媚道"作为抽象目的而指导中国园林建设,其现实目的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格调无拘无束、自然天成正在于求"逸"。从而可知古画论对于认识和研究《园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六法与山水画论如同《园冶》造园之"腹稿"时刻影响和导引着中国园林建造的思维模式。我们从中国古画论的角度对《园冶》这部造园奇书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传统思想内涵上的溯源,也为解读《园冶》提供的一种思路和方法,资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的修养论在形养、气养、神养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强调神养的统领作用。《淮南子》尊生贵生的生命观告诉我们慎用公共权力,珍视生命;养心、养性、养德的神养论则告诉我们持守本性、少私寡欲,治治不该有的贪欲之病,洗去多余的身体负累,最终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并享受真正的快乐。这些思想能够解决"廉政进入人脑的困难",以推进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