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
王有鹏老师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斑羚飞渡》一课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2009年第5期上发表了《语文要“脸”,还是要“头”?》一文,以一位中学政治老师的眼光,对年轻老师的“失败”课案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我们应该感谢王老师对语文教学给予的高度热忱和全新期待,也应该感谢王老师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语文教学,激发我们语文教师对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反思。然而,对于王老师的观点,笔者有不能认同之处,现提出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3.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中学语文的传统名篇,是大学文科的必读教材。直到目前,很多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和大学鲁迅作品分析,都把它的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4.
前年,岳阳的李海林老师在上海的《语文学习》上发表《语文工具论批判》。今年,长沙的李维鼎教授在《湖南教育》上发表“世纪之交话‘语文’”系列文章,再次对语文工具论进行批评,引起了争鸣。我认为,争鸣的出现,不管怎么说,对语文教育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情。“语文工具论”到底错没错?错了的话,怎么纠正?没错的话,怎么理解?我想,探讨一下“语文工具论”的来龙去脉是有好处的。本文试图对其作一辨正。我国的语文教育源于“文”的教育。“五四”以降,才提“语”的教育;解放以后,始有“语”的教育。语文是工具的说法,最早出自…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听《愚公移山》一文教学时,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接近尾声时,设计过这样的问题(也不排除在提倡“多元解读”文本的今天,有的是学生提出):愚公和他的子孙们是否应该“搬家”?学生多有选择搬家的,因为搬家比挖山更快、更经济。而且这样的观点居然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六年级的儿位老师教学《船长》时,纷纷“原封不动”地借用仲剑峰老师的教案。仲老师的《船长》确实是个成功课例,但是否能“原封不动”地借用?即使我们撇开学生的不同、执教者的差异,这个课例本身难道就没有可叩问之处?肯定不是这样的。下面摘录仲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断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也释《江水》中的“成就”江苏泰兴市刘荡中学王宗祥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文中有写黄牛山的句子:“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这里“成就”作何解?竺晖老师《“成就”应是“成”和“就”》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  相似文献   

8.
孙绍振先生在《语文学习》(2009年第4期)上发表《“贴近生活说”质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冈,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应该贴近生活”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是新课标下.阅读“主体论”与写作“机械反映论”的哲学冲突.造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混乱.从而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1年02期第38页的王中原老师所写的《何谓为人“愈少愈好”》的大作后,笔者不揣谫陋试发异论,以此就教于王老师与其他同仁。  相似文献   

10.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11.
张兰 《教师》2010,(27):36-36
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老师在他的《享受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美的,因而,语文学习是愉悦快乐的,而且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语文”?我觉得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2.
也谈银元     
雷从海老师《不应忽视有关银元的教学》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3期),提醒我们“切不可忽视语文教材中有关银元的教学”。我赞同这一观点,应该在教学中穿插这一货币文化,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但雷从海老师的文章有两点需作补充:一是要说明铸造...  相似文献   

13.
从“一边种地一边等兔子”谈起听一位老师教第七册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教学结束时,老师问同学:《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一学生举手作答:……他应该一边种地一边等兔子。应该肯定,同学的回答,反映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我们应明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口头议论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够在公共场合即席发言”,“做到言之有物”。“进行辩论能够说明自己的观点”,“做到有比较充分的理由”。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未来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中学语文老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口头议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也谈"什么叫读懂了课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胡同文化〉教学实录》中,牟老师认为,“读懂课文”就是使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而对于“课文说了什么”执教者又不太确定它的范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大概地解释了一下。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7.
《挖荠菜》有霸气吗?———与李卫东老师商榷彭兴奎李卫东老师的《〈挖荠菜〉的随想》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9期)批评了阅读教学中“无视学生主体参与”的倾向,读后很受启发。但我不同意李老师对课文《挖荠菜》的理解。李老师不同意人教社《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曾在“专题·策划”栏目推出了“有关中学散文文本教学研讨”的一组文章。散文文本到底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层面呈现出哪些契合学生学情的质素?是顾形弃神、顾神弃形,还是由形入神、形神兼顾?这些本是旧常识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1期刊载了关艳丽老师的《〈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实录》.以“文言词类活用”为内容的语文教学,近年来实属罕见.这显然是受了新课改不要“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理念的影响,使之前的语文知识过多过繁,变成了越来越简,越来越少.因此,像关艳丽老师这样郑重其事地教学文言语法知识的课真是久违了.关老师的课是成功的,值得肯定.但我也产生一些想法,不揣冒昧,试着来谈谈.  相似文献   

20.
现今教育界呼声较高的一种被称为“少教多学”的模式,受到了教师们较大的肯定!这个概念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习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使其闲暇,快乐及坚实地进步”.那么这一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灵活而有效的运用呢?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