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选好一把手     
高深 《出版参考》2009,(4):12-12
用人之道,学问很深。 汉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相似文献   

2.
肉智     
艾子之邻者,皆齐之鄙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足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相似文献   

3.
吴廷俊 《报刊之友》2014,(10):177-177
"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相似文献   

4.
予观弃于友人所①。一客数败②。嗤其失算③,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乎;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报甚④,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弃者,终日默坐而已。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⑤,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弃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⑥,人皆见之;虽护短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弃者之不若已⑦! ①予,我。弈(Y(?))下棋,这里指围棋。所,指友人家。②数(shu(?)),屡次、多次。③嗤其失算,讥笑他不会算计。④赧(n(?)n),羞愧得脸发红。⑤度(du(?)),分析、推测。⑥著,“着”的本字,此处读为(zh(?)o),指下棋落子。⑦曾观弈者之不若已,这句意思是连看棋的人也还比不上呢。  相似文献   

5.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1,(11):25-25
慧黠之气 花材:松、小兰花、海芙蓉 花器:方琮、茶则 “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花艺家追求茶趣,取天地慧黠之气所形成之兰花,松枝插于哥釉方琮中,恬适简约而脱俗,  相似文献   

6.
存世朱士端《齐鲁韩三家诗释》抄稿本有三种,湖北省图藏本系手写初稿,上图藏本是手写再易稿,国图藏本则为清稿本,三本递衍之迹明显,然皆非最后定稿本.朱氏为清中期宝应学者,与当时名宿往来交游,师承切磋,对文字、音韵素有专攻.将之运用于《诗释》之中,使其书之研究视角开阔,取得一定成就.《诗释》对两汉经师和著作多有归派,并另撰有九篇专论.将专论与《诗释》比观,并分析《诗释》内容,可全面了解其三家诗学观,也可由此论定该著在清代三家诗学研究史中之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  相似文献   

8.
有清末季,在我国私人藏书四大家之中,以瞿杨两家藏书较为精善丰富,故前人常以“南瞿北杨”并称。两家所藏虽皆为江南遗籍,但购书杨氏远及四方,瞿代则囿于乡邦;瞿氏藏书讲究“精”,而杨氏则讲究“博”;两家书目又各呈特色,互有短长。于书之利用瞿氏重在“活”,杨氏则失之“守”。“南瞿北杨”作为我国南北藏书文化的代表,固然有不少差异,但又可“互补”,他们共同为保留、传播、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有清末季,在我国私人藏书四大家之中,以瞿、杨两家藏书较为精善丰富,故前人常以"南瞿北杨"并称.两家所藏虽皆为江南遗籍,但购书杨氏远及四方,瞿氏则囿于乡邦;藏书瞿氏讲究"精",而杨氏则讲究"博";两家书目又各呈特色,互有短长;于书之利用瞿氏重在"活",杨氏则失之"守"."南瞿北杨"作为我国南北藏书文化的代表,固然有不少差异,但又可"互补",他们共同为保留传播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健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  相似文献   

11.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健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相似文献   

12.
[原文]祸莫甚於内叛,奸莫甚於中立,二者之罪孰为大!曰:“中立之罪为大。”是何也!内叛之罪易见,中立之罪难知。人臣之叛君即仇者①,五尺童子皆知疾之②。虽所谓仇敌者资之以集事③,亦未尝不赏其功而疑其心也:“今日为我所诱而叛君,安知他日不为吾人所诱而叛我乎!”以位诱定,则借之成未功。吾位既定,则除之以防患。以傅瑕叛子仪而纳厉公,终不免於厉公之诛也。乃若原繁之自为谋,可谓密矣。自庄公之世用事於朝,历忽、壹、仪、突之变④,国四易主,泛然中立,  相似文献   

13.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①寒署不溃。出之烨然②,玉质而金色③。置于市,贾十倍④,人争鬻之⑤。予贸得其一⑥,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⑦。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⑧,将以实笾豆⑨,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街外以惑愚瞽也⑩?甚矣哉为欺也(11)!。卖者笑曰:“吾业是(12)有年矣。吾赖是以食(13)吾躯。吾售之,人取  相似文献   

14.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徐公文集》一部,为五代宋初文学家徐铉之诗文集。此本经明末清初著名收藏家朱之赤批校,内附手书题跋七则,具有重要资料价值。经考辨,此抄本之祖本为宋明州刻本,现为日本大仓文化财团所藏,国内各大图书馆所藏《徐公文集》清抄本皆属此抄本系统。另陆心源旧藏影宋抄本所据之祖本与此宋本不同,属另一抄本系统。  相似文献   

15.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县(今枝城市)人,是我国晚清时期一位获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学者。他与舆地、版本、目录、金石诸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在经学、小学、辑佚、古钱币等学科也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并都有专著传世。他还擅长书法,被日本人推崇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从报》上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大势时,忧心忡忡地告诫当日的青年读者道:“自今以往二十年中,吾不患外国学术思想之不输入,吾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若诸君而吐弃本国学问不屑从事也,则吾国虽多得百数十之达尔文、约翰弥勒、赫胥黎、斯宾塞,吾惧其于学界一无影响也”。  相似文献   

17.
(原文) 呜呼!盛衷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④;燕王,吾所立⑤,契丹与吾约为兄弟⑥,而皆背晋以归桨。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⑧,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⑨,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⑩。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1),函梁君臣之首(12),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3),天下已定,一走夜呼(14),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警天断发(14),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16),而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告诉你吧,服务不是出售自尊,告诉你吧,服务并非低人三分。服务意识是人类文化自觉的体现,服务观念是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人类所以生息,因为相互依存,社会所以繁荣,因为劳动分工。谁愿意自己被冷落,谁情愿家人受委屈。以吾老及人之老,感恩难别疏远,以吾幼及人之幼,付出皆为轮回。服务是  相似文献   

19.
缪荃孙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文献学家,藏书十分丰富,经眼书极多。他所撰藏书题跋,历来为学界珍重。此缪氏所撰题跋二十二通,皆辑自原书,其文集、藏书记没有收录,也未见他人徵引,系自来未刊之稿,颇见缪氏学识,也可为治版本目录学者提供借鉴。为便于理解,笔者略加考证、笺释,附于每跋之后。  相似文献   

20.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龆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