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濒危语言研究是一个蓬勃发展中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各国语言学家对此都颇有建树。本文根据国外相关文献,探讨了"濒危语言"的概念,划分等级,影响因素及国外相关研究,旨在回顾语言学领域中研究濒危语言这一现象的重要性,为国内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濒危语言专门机构或专项基金、语言多样性、语言纪录、语言复兴等几大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外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语言的多样性与语言生态、濒危语言的作用、语言复兴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Denis Creissels教授是法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更是杰出的语言类型学家。他主要从事濒危语言的描写及语言类型学的研究,认为濒危语言的描写和语言类型学研究是正好互补的两个研究领域,主张通过对更多濒危语言的描写来扩大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助力语言类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濒危语言在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哲学研究、以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等方面潜藏着巨大语言学价值;在人类文化知识、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研究等方面蕴含重要文化价值。对濒危语言实施挽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在政治、经济、战争、宗教、移民、文化等等因素的作用下,已有1000多种语言在地球上消失.说人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性语言衰落时期毫不过分.语言的消失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都是重大的损失.这篇文章针对语言濒危问题讨论濒危语的定义,语言濒危的后果,并探讨引起语言濒危的原因.语言濒危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是使用中语言机制内部矛盾双方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6.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有助于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语言作为社会事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语言的语义性,认为语义对于句法来说不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共时差异往往反映历时的演变。走向濒危的语言也一样,其濒危的状态及演变趋势能从共时呈现出的差异得到证明。本文对道孚语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运用相关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共时描写研究,通过对道孚语语言活力降低,并且已经显露出的濒危特征进行不同类型的共时比较,分析道孚语活力降低、走向濒危的特点及其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英语学习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绝大部分语言输入依靠外语教学课堂,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外语学习者必须发挥其主动性亲自参与这个过程.本文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强调将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参与相结合以提高外语教学课堂语言输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手势语言观——手势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对手势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在国内,这一课题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手势的语言观认为手势是语言交际的一部分,与说话者要传递的信息紧密相关,具有跨语言文化特性和系统性.手势与语言的关系体现在手势是一种说者现象、手势和言语起相同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作用、手势和语言具有语义和时间的一致性等五个方面.目前,对手势与语言联系的解释机制包括手势语言辅助理论和手势语言辩证理论.  相似文献   

10.
伯恩斯坦的语言编码理论认为出身于不同阶层的学生其学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使用的语言编码不同.国外学者把它作为解释微观课堂教学领域教育问题的利器,它能解释中国的教育问题吗?由于此理论具有三个自身无法破解的逻辑困境,再加上大众传媒和"同城待遇"对孩子语言习得的影响有力地消弭和跨越了两种语码的界限,因此语言编码理论是无法解释中国教育问题的,定量研究的精确结论也佐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汉英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的一大类属,在交际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词义内涵不尽相同.文章选择红与黑两个汉英颜色词为代表,对其语义内涵及其产生差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提出了学习、使用汉英颜色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准确使用动词,才能凸显语言的表现力。本文将从动词的时、体的语法范畴分析英日汉三语中动词时、体表现手法的异同,以期在对比中掌握各语中如何准确把握动词的时和体,并同时感知对比在语言学习中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中也派生出许多新词,在日语翻译中,日语词典的更新显得有些滞后,造成有不少词语在现有词典中查不到或没有对等的词义注释,例如"ATA"、"筐体"等等.为此,文章首先把这类词语定义为日语中的类"ATA"词语,并结合实际翻译过程的经验,评述了这类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其他语言一样,日语中也派生出许多新词,在日语翻译中,日语词典的更新显得有些滞后,造成有不少词语在现有词典中查不到或没有对等的词义注释,例如"ATA"、"筐体"等等。为此,文章首先把这类词语定义为日语中的类"ATA"词语,并结合实际翻译过程的经验,评述了这类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1903年,列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灌输理论。在特定地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借鉴学习并发展了该理论,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灌输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真知灼见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必要的,而且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也具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把握方向性、增强针对性和注重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形式上和感情上实现"三贴近"。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用“大课”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并非个案,研究“大课”教学的特点,针对“大课”带来的困难,研究应对的办法,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方面,不断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大课”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8.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与音乐联系起来,被用以维持统治者的长久统治,以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乐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甚至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仁和"、"德和"、"礼乐相和"三个层面入手对儒家"乐和"音乐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具体表现进行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左”的错误产生的思想认识根源。文章认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左”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曾严重地危害革命事业,如不及时防止,它会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左”的错误思想根源是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根源在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0.
“红色经典“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经典”又称“革命历史小说”。“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等“红色经典”作品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对国人起到的精神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自1988年“重写文学史”讨论开始,对“红色经典”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学术研究的一席重地。论文对“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的“红色经典”小说文本的研究从角度的变化和方法的多元化做一总体概述(对文革“样板戏”的研究将另文概述),以期对今后“红色经典”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