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首语     
我国目录学研究历史悠久,无论是古典目录学还是当代目录学,都曾有过辉煌和繁荣时期。从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到近代章学诚目录学思想的系统化,特别是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目录学研究,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世纪的即将到来,目录学如何走向下一世纪,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何,新时期目录学将有怎样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价值等问题,已成为目录学界关注的焦点。《90年代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述评》一文,对90年代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评述,同时对目录学研究主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介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定性、…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对《总目》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通过对民国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学研究进展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出,民国的目录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养分,从而使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4.
傅清波 《图书馆》1992,(1):11-15,21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合编的《目录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出版已有十年的历史了。《概论》是解放后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高等学校目录学教科书。它的出版,是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目录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相对规范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介绍中国近代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姚名达的生平,他系统整理我国古代目录学遗产,开展目录学前瞻性研究,在目录学定义、功用、内容以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创建性的见解;其所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集中体现其目录学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6.
清代章学诚在其著作《校雠通义》中提出, 目录学的主旨在于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是对西汉的刘向、刘歆《七略》以来目录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章氏还总结和提出了互著、别裁和辨嫌名等著录方法,并认为这些著录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目录学主旨而服务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目录学主旨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古代目录学思想达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的目录学家。在当代的一些目录学著作和讲义里,都要阐述他对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贡献,其中都要着重提到他的“六经皆史”的观点。如北大、武大《目录学概论》编写组的《目录学概论》第二章里说:“‘六经皆史’是章学诚总的学术观点”。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里  相似文献   

8.
目录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了。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就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目录的编纂工作,并写下了《别录》和《七略》,为我国的目录学事业奠定了基础。在以后的二千多年里,目录的编纂工作延绵不断,成为我国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作为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官家和私家都编纂了颇为丰富的书目。这一时期,由于社会背景产生了变化,一些新的文化思潮逐渐兴起。这些因素折射在书目上面,使书目的编制及结构也起了一些新的变化。《宝文堂书目》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相较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学界对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的梳理略显不够,通过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史,为新时代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提供历史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20世纪以来出版的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王重民著《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著《中国目录学史稿》、倪士毅著《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余庆蓉著《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以及柯平著《中国目录学史》7本通论性目录学史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读、分析与比较,借以梳理20世纪中国目录学史的书写路径。[结论/发现]20世纪以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呈现出如下特点:(1)历史学、图书馆学学者是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两大核心主体;(2)线性进化史观逐渐成为中国目录学史书写的主流史观;(3)书写的焦点由“以目录为中心”到“目录与人并重”。[创新/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展望:(1)明确“目录学史”的内涵;(2)明确“以西释中”还是“以中释中”;(3)明确中国目录学史的中心是“人”;(4)探索多体裁的中国目录学史书写形式;(5)拓展中国目录学史的关注视域。  相似文献   

10.
初读《目录学》(修订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1986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专业用书《目录学》一书出版,一般简称(中央电大)《目录学》或(电大)《目录学》(以下称《目录学》)。它曾取代了3次重印、多次获奖的原我国大学目录学教科书《目录学概论》,并曾做过局部的修改和重印。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著述的基础上,从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目录学史研究、目录学应用分支研究、目录学教育研究、国外目录学研究等方面阐述新千年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的现状.指出2000年以来我国目录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长足进展,尤其是网络目录学和数字目录学的提出有力地推动我国目录学科学研究和目录工作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经历了宋学学术背景下的反动与清学学术背景下的回归,前者以郑樵《通志‘校雠略》为代表,后者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尽管二者体现了对正统思想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其目录学理论在总的指导思想七一脉相承,在具体方法论原则上甚至是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学书目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学书目表》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由古典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过渡中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资产阶级用新的知识体系类分图书的最早著作。它一扫“旧学”专治制艺帖括之积弊,从而畅开了新目录学产生、发展的机运,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解放以来,我国目录学界对《西学书目表》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和积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抗战中殉国的姚名达是我国现代著名目录学家。先生一生致力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目录学的研究,著述颇丰,计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和《中国目录学年表》等。姚名达的上述著作,对当时与后世的目录学有着重要影响。关于这一点,乔好勤同志曾指出,在同时代的同类著作中,“影响较大,成就卓著者当推姚名达《目录学》(1933)和《中国目录学史》(1936)等”姚名达于1928年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等研究目录学。他不但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目录学理论、中国目录学史和目录学史上杰出的目录学家及重要书目著作,而且十分注重现代目录学的研究。“他研究了分类法、编目法、标题法、检字法,倡导卡片目录的应用和标题目录的试验等等。对于西方目录学理  相似文献   

15.
佛经目录是我国室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目录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曹魏时朱士行的《汉录》,一直到清代智旭的《阅藏知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至今能见到的有《出三藏记集》、《法经录》、《开元释教录》、《阅藏知津》等重要的佛经目录。佛经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近代目录学家梁启超在考证佛学目录后,曾叹息说:“吾侪试一读僧祜、法经、费长房、道宣诸作,不能不叹刘略、班志、荀薄、阮录  相似文献   

16.
耿文光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研究耿文光的目录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耿文光生平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万卷精华楼藏书记》《目录学》等著作中蕴涵的丰富的目录学思想,对今天的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仍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春菊 《图书馆杂志》2004,23(6):77-79,59
姚名达关于目录的思想和成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突出,他对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功用、目录与图书馆的关系、目录的种类和派别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中外目录学比较研究论文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之后,于20世纪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始踏上理论目录学时期的里程,在得天独厚的历史契机中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与社会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在时空以及具体内容之上构成了中国目录学史上一个完整的历史研究阶段."二十世纪中国目录学第一次面向世界,与异域目录学发生了广泛的接触和激烈的碰撞"1,从1909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中国第一篇译介西洋目录学的《图书馆》一文起,中外目录学的比较研究就已孕育其中.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康有为为推进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自觉地以目录学为武器。对开创我国近代目录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日本书目志》。  相似文献   

20.
《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创新颇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集中反映了柯平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文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