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拟以虹影书写女性成长的小说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的分析为基点,论述虹影对于女性在成长中的生存境遇和主体性生成过程的深入思考。通过对于概念的厘清从而确定研究对象,探讨虹影的女性成长书写在她的写作中的定位。对虹影小说中女性成长的背景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试图探究虹影小说中女性成长背景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的模式。并从虹影的几部代表作中的女性形象来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映照。  相似文献   

2.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其作品尤以女性小说最具特色。在丁玲的早期创作中,她对女性群体在特殊时代中的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认识,以悲剧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女性形象,展现了特定时代中女性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娜 《天中学刊》2005,20(4):94-96
作家池莉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当代社会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以她独特细腻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丰满而神采炯异的女性形象.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命运和遭遇来传达作家渐次成熟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含义和内蕴.作家用作品形象地阐述了自己具有普遍意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历史上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女神时代、女奴时代和"准"女人时代,每个时代的成人教育有其不同的特征。纵观女性教育历史,女性在成人教育中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原因可归结为历史上沉积下来的女性被动文化,要实现女性的解放,进入女性自主时代,在女性成人教育中加大力度培养女性批判性思维,通过教育来唤醒女性沉睡的反思与批判力是其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鲜于静 《文教资料》2014,(22):13-15
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托罗从20世纪70年代的视角,重构了美国“进步时代”抗争与寻求解放的女性,真实和虚构女性人物的融合反映了20世纪初期美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小说塑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女性人物,包括激进女权主义者、中上层社会白人女性、妓女、黑人和犹太女性。在历史的变革中,她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试图摆脱受奴役的状态,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同社会、命运进行抗争,寻求解放和幸福。该小说反映了作者在女权运动时代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女性身体和意识的解放、社会活动的参与、理想与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女性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凌叔华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的底根,书写女性在时代更替里的挣扎和成长。她笔下有三个不同时代层次的女性:旧时代的女性、新旧文化夹层里的女性和新时代的女性。她的小说记录了时代更替里女性的生存状况。凌叔华通过对女性婚恋观变迁和家庭地位变化的描写,诉说女性在自我意识觉醒过程中陷入的困境和遭遇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试论唐代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巢湖学院学报》2004,6(5):123-128
唐代是女性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这和唐代经济的发达及当时对女性的开放是分不开的.然而唐代女性因其诗作多吟风弄月及遭际之叹而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但她们的诗中含有女性独特的思想情感,显示了自强自立的生活意志以及自尊自重的传统美德却是事实.因而解读唐代女性文学,会给现代女性乃至女权主义以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作为被五四激励着步入文坛的女作家,冰心的才情是超越时代的。她基于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创作了大量关于女性的作品,尤其关注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定位问题。冰心理想中的女性家庭角色是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这种思想的形成,有时代的因素,也和当时的男性精英急于重构社会秩序有关,更和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冰心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对她那个时代和后世的女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使女性走向自尊、自强、自立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现代意义上的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流变与发展,考察和探究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揭示中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升华,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女性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庐隐以"五四"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个体生命的切身感受,从情与智的冲突、"围城"内外的纠结到新旧思想的矛盾,展示了"五四"女性在这一特殊时代受主流话语支配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多重矛盾与冲突,表现出庐隐创作中女性叙事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1.
晚清废缠足运动是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初步尝试,也是女性身体解放的起点。与这一时代思潮相呼应,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小说应运而生,记录了废缠足运动的曲折历程,为我们了解女性身体与时代政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进步女性中南社女性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她们能够走出闺门,走出国门,放足、兴学、办报、实业、参政,一路走来,昭示女性之于这个时代的价值,文章以徐自华、徐蕴华姊妹为例解读南社女性文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题材电影中塑造了理想传统女性、新旧交替中奋争的女性、新时代积极向上的女性及其文人想像的女性形象,这些以女性为主体的影片,反映了农村女性的生存处境、性格特征以及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代面貌,其中也透视出导演的创作情怀和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的妇女观是在对中国历来女性"不净观"的批判和对封建"贞洁观"的鞭笞基础上形成的。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倡导女性思想的解放、宣扬女性的性独立,确立"女性本位"的妇女观;另一方面,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他又提出了女性解放的渐进性,这无疑具有更长远、更理性的眼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大量充斥的信息中女性都是些定型了和模式化的形象,广告、媒体的推波助澜,女性渐渐失去自我,女性意识迷失。新时期应是女性大有作为的时代,女性要全面培养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同时女性意识觉醒,也是社会的责任,需要政策法律支持和社会舆论引导,为女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时代革命文艺的女性再现以刻写着国家、阶级、政党的妇女解放话语和消匿传统女性气质的女英雄、"铁姑娘"类型的雄强女性形象昭示着主导性的性别意识形态与权力,建构性别平等的乌托邦。美籍华裔作家闵安琪在其自传体畅销书《红杜鹃》中运用文学再现领受、疏离、质疑与解构了毛泽东时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宰制,在书中以迷恋中的依从与沉醉,性焦虑中的矛盾与断裂,同性恋中的激情与颠覆抒写了性别政治的文化反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介化社会时代,借助庞大的文化工业和先进的电子媒介技术,资本主导的大众文化女性修辞构建了一个超真实的媒介世界,其生产和传播运作逻辑包括大众文化的女性诱惑修辞、女性身体认同修辞、女性符号修辞三个主要方面。在资本逐利本能控制下,大众文化的女性修辞对广大受众的世界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表现出日益显著的诱惑性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她的传奇中以不同于时代的流行话语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她站在女性生存第一要务的角度,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她又解构传统女神神话,对其进行生命本真形态还原,肯定女性情欲的合理性。她虽直言女性情欲,但又能于生存苍凉的大背景中让人感觉出身体美学浪漫叙事的余味与情蕴,使爱显得真实而富于质感。在虚无的底色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又流露出对生命背后"惘惘的威胁"的敬畏,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情绪。这些都使她的女性观带有强烈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福柯的规训视角来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探究女性身体消费新特点出现的原因,能够揭示当代女性身体消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了解男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支配女性所采取的权力技术与规训手段,探索女性在当前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这近百年的心路历程,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70年代末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二是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三是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文章对各个不同阶段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创作文本作了理论分析,阐明了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从而透视出2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