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现代公认的生态系统中,湿地是具有其特殊功能和地位的生态系统,它具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研究价值,它不但有着调节气候,改变温差,涵养水源等功能,而且还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生态研究价值越来越被科学家们所重视。但是由于国家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针对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资源科学》2010,32(11):2107-2114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度、开发成本等其它因素;③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矛盾,需要有科学的湿地功能区划工作来指导。  相似文献   

3.
吉林西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地沙化、盐碱化比较严重。湿地是遏制盐碱化及沙化的重要生态屏障。吉林省西部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由予气候及人为作用,湿地萄积萎缩,湿地储水和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为保障湿地生态功能,针对湿地不同类型,提出保护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利用和湿地保护之间的利益失衡,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在逐渐下降,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分析了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概述,并提出了我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针对呼伦湖及其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和生态问题,为了遏制天然湿地丧失,拯救呼伦湖,提出建立一个生态功能和生产力巨大的呼伦湖及湿地生态系统,对呼伦湖及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技术及现场实地踏勘对武汉市湖泊湿地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湿地地形地貌、水文水系和野生动植物的调查以及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诊断和识别湿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功能退化的湿地提出生态功能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大量国内外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湿地生态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以PSR模型为基础,通过选取压力、状态及响应等方面指标构建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对湿地生态及其服务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8.
迂婕  李京梅 《资源科学》2021,43(9):1918-1931
引入湿地修复第三方、运用市场交易手段实现湿地修复和等效补偿是湿地生态管理模式的创新。湿地信用是湿地修复等价交换的媒介物,科学评估湿地信用并完成湿地功能的等效交易,是实施生态修复、保障湿地规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下降的技术依据。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湿地修复补偿中基于面积规模和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两类湿地信用评估模型与参数,阐释湿地市场化等效补偿交易规则与交易价格制定。研究发现:①两类湿地信用评估方法同时兼顾了生态服务的功能性和市场交易的灵活性,是湿地信用评估的有效手段;②湿地信用交易价格受建设成本、交易时效等影响,是在湿地修复市场供需关系中形成的均衡价格;③设定市场交易规则,制定规范的修复方式,是实现交易生态等效的重要保障。中国应逐步培育湿地修复第三方产业、探索湿地修复市场化补偿模式、开展湿地修复绩效评估,探索和完善如何保障与生态系统服务对等的湿地等效评估技术,为中国开展生态修复市场化改革及湿地修复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深入,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研究以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为例,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处理高清影像解译生成的景观数据以及MODIS处理生成的NPP数据,运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与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支出法、专家估算法、替代费用法以及生态价值等多种方法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功能、大气调节功能、蓄水功能、调蓄洪水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科研功能、养分循环功能以及生物栖息地功能等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①南四湖湿地服务功能价值总和为131亿元,其中调节功能价值最大,达到56.77亿元,其次是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价值量为52.77亿元和15.07亿元,最后是物质生产功能价值为6.39亿元;②虽然人工湿地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59%以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还不到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一半。  相似文献   

10.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中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环境优化以及生态平衡。但是,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湿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湿地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状态,为了能够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对湿地保护对策以及生态恢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十分紧迫。本文就以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为内容,展开几点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是以人工建设为基础建立起具有净化、生态、环境功能的新型生态系统,如何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更好地恢复生态与环境成为一项核心的科研课题。本研究以三种北方常见的水生植物为平台,展开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污水净化能力的研究,特别对水生植物对总磷(TP)和总氮(TN)的除去效果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希望为建设良好的人工湿地生态,提升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方法,针对北京大都市的特点建立北京湿地分类体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137.31亿元,其中经济功能价值为33.99亿元,占总价值的1.59%;社会功能价值为1340.94亿元,占总价值的62.74%;生态功能价值为762.38亿元,占总价值的35.67%,反映了北京湿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多功能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为北京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重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湿地科学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之间的、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 ,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目前湿地科学的研究重点领域为湿地自然过程、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功能评价以及湿地恢复。  相似文献   

14.
滨海湿地是滨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生态安全屏障,是全面推进陆海统筹战略,构建陆海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损滨海湿地修复需要同毗邻未受损自然湿地协同优化,以提升滨海湿地综合生态功能,强化滨海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并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长期适应性,减缓自然-人为双向“海岸挤压”效应下滨海湿地的退化消失。据此,文章提出了构建应对围垦开发和适应海平面上升情形下“三线整合”中国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格局相关概念,包括:抢救性保护生态红线区,优先开展湿地修复的生态修复绿线区,以及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下海平面上升的生态预留蓝线区。“三线整合”生态安全格局强调应将湿地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协同优化过程,是对以往局限于小尺度、孤立的湿地修复格局的反思,也是将湿地修复提升到区域生态安全层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剖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海岸带管理和国土空间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湿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淤积和沼泽化速度加快、生物入侵在威胁湿地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江苏湿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江苏湿地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地保护面临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的污染日趋严重,湿地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淤积和沼泽化速度加快、生物入侵在威胁湿地生态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协调江苏湿地保护的对策加强湿地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湿地监测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分析广州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过程的基础上,依据Constanza等人和国内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广州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和分析,旨在为广州市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的制定提供生态经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筑坝在湿地恢复中的作用——以拉萨市拉鲁湿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拉鲁湿地筑坝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分析表明,湿地筑坝是一项经济有效、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湿地恢复技术,其优越性表现在它的简易性和低成本。筑坝能够迅速扩大湿地水面覆盖,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湿地功能全面恢复奠定基础。筑坝后拉鲁湿地水面从偏于西南低洼处,向较高的东北部扩展。在新增水面覆盖内,原有的湿生、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在2年左右时间内便被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为主的水生植物取代,鸟类尤其是水鸟的种类与数量随之增加。湿地景观明显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水面覆盖和水生植物增加后,牲畜的活动空间和可食用牧草数量减少,放牧压力自然缓解,促进了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19.
大庆市具有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面积大、景观类型多、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政府决策部门应该结合大庆市湿地生态服务价值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开发科学合理的湿地生态旅游,改变以往仅仅重视生产力而忽视其生态、社会、文化功能的倾向,实现大庆市的湿地生态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其保护和恢复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福祉。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期支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决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104 km2,位居亚洲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恢复态势,保障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新时期湿地保护工作发展,建议实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湿地保护战略行动,完善湿地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创新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加强建设湿地研究人才高地和湿地管理咨询智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