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国强 《考试周刊》2014,(42):53-53
正一、注重观察,积累素材学生发愁作文难,首先就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没话可说。我认为要解决学生材料贫乏、无话可写这个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二是要让学生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书本是写作的细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源拓流。开源可以直接取材,拓流可以间接取材,把开源和拓流二者结合起来,写作的材料便会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用之不完。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首先是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缺少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其次是因为缺少自由和自主的写作,学生面对指令性的作文无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写作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丰富情感;二是注意四个开放,即开放内容、开放空间、开放题材和开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也可以成为一件轻松事。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作文总成为"无米之炊"。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学生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学生缺少生活积累,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当然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好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从学生写作情况看,目前学生写作过程中有四个突出的问题:内容虚拟化,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语言贫乏化,缺少童真童趣;思维固定化,缺少自由与个性;过程被动化,缺少自主选择和表达的欲望。这些问题反映了作文教学的四个相关问题:写作指导重技巧,轻积累;写作指导模式化,缺少情境与活动的多样化;写作要求统一化,缺少应有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写作评价单一化,缺少多元互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春样 《成才之路》2010,(19):49-49
现实生活是多样化的,学生作文也应该真实地反映生活。然而,由于缺少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很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都是圉于课堂,学生面对的是强加的作文题,只能根据自己非常有限的生活积累和局限于技法层面的写作经验来辛苦地完成写作任务。由于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学生的作文难免千人一面,缺乏真情实感。怎样引领学生去感悟生活,丰富生活,从而真实地表现生活,而且又不脱离学校教育必须直面的考试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把粤教版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在写作教学中,却总是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习作内容偏离生活,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能够打动人的力量。叶圣陶特别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作即为"求诚"。所以写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诚恳严肃"的写作态度,更要养成"诚实"做人的品质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由于学生缺少丰富的真实体验,无法将真实的情感带入到写作当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文生活化逐渐渗入到教学当中:运用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循序渐进的将生活融入作文;利用生活中的范例进行引导;重视作文点评课。  相似文献   

9.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正>一、注重情感情感是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写的人物事例缺少真情实感,对所叙述的事物缺少生活感受,其结果必然是装腔作势、言不由衷、套话连篇、人云亦云。针对这种情况,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中我们时常觉得,不少同学的写作或者一节课也憋不出几个字来,或者东拼西凑,勉强成文,或者人云亦云,落人俗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缺少生活积累等是主要的原因,如果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两个重点。作文写什么,更是令小学生写作时头疼的问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如何化解学生写作材料的缺失,使作文指导更有效?我们扣住广阔的生活空间,挖掘写作资源,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作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写作,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尽管写作的自由度大多了,但在学生的写作活动中,搜集和处理、运用材料仍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对于农村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浅,生活经验贫乏,所见所闻皆为普通的人、事、物,加之相当的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淡薄,对身边的生活现象缺乏应有的思考,作起文来大多散乱、单薄、缺少灵气。  相似文献   

15.
<正>寻找源头活水,体验写作乐趣。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从狭小的生活空间和人生经历当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我认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生活经历少。其次,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缺少"悟性"。再者,学生缺少写作的"灵感"。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这些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指导:一、身临其境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迅速的成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显著标志。写作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写作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去经历、去感受,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秀云 《现代语文》2014,(10):140-141
学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没有真实性,没有感情色彩。学生由于缺少素材积累,往往苦于对该话题无话可说,造成了作文难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切入点就在于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多思多想,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但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名家的文章里无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旭 《黑河教育》2009,(3):37-37
学生在日常写作训练中往往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创造性思维的匮乏。其作文普遍存在选材狭窄、立意肤浅、构思陈旧的现象,文章缺少生气,缺少活力,缺少新意,甚至有的结构雷同。千篇一律。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创新意识,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富有新意的写作素材.以至作文僵化呆板。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张海英 《广西教育》2014,(13):45-45
当前,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究其原因在于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的引导不够,学生与社会生活接触较少,导致习作缺乏描写生活的素材,文章缺少真实的生活感悟;二是习作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不积极、不主动,写出来的东西枯燥乏味;三是教师对作文讲评环节的重视不够,往往只是评了等级和分数,写上几句公式化的评语,学生对作文反思和总结的积极性不强。  相似文献   

20.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