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做法如下: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习惯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学生读书时,我便要求学生养成这一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画…  相似文献   

2.
李吉田 《天津教育》2023,(26):145-14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与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包括阅读在内的综合能力方面,在课堂之外加强拓展阅读教学工作。基于此,“快乐读书吧”教学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快乐读书吧”教学的重视,科学引入原创课本剧元素,优化阅读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要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左右,实际上,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学生不多。  相似文献   

4.
李静 《小学生》2010,(9):40-4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的确,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对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呼吁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练好“读”功。那么,如何过好读书关呢?  相似文献   

6.
刘燕 《宁夏教育》2005,(1):44-45
一、重视积累背诵——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写作能力的增强与“多读”有密切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以课文为载体,向课外拓展,即以课文内容为“引子”为“话题”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资料,很自然地把语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内外、校内外。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7.
钟国榜 《教育艺术》2006,(10):62-62,30
一、语文教学的功能 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是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倡导的,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以前语感教学一直不被人重视.《新课程标准》的问世,为语文教学园地吹来了一股凉爽的风,《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强调: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自己能读书、会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儿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10.
杨明明 《现代语文》2010,(1):150-151
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加以实施。但有些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刻板教条地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读书,教师落得清闲。这是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相似文献   

12.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同时还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的阅读大部分是在课外进行的,要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就要鼓励学生自主研读。利用课堂这块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研读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对知识的传授和当学生技能的训练方法谈得多,而对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却谈得少。各地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年级越高,问题越大,高中学生更甚。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深以这种重讲重练而轻读的现象为不然。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要求学生多读书,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古人强调书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对名篇佳作要精读、研读、以读来领会主旨,明白事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讲的是多读博览,以博览群书来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  相似文献   

15.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讲,学生死记硬背、被…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师生的角色也进行了重新定位。《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即可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便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如何把这一创新教育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笔者的体会是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读书。新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实感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搞好作文教学,就是要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好语文这门功课,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定了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这对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无疑是一个有利举措。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探索出一条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积累中发展的教学之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的“读书——积累——发展”的语文教改活动。这其中的五个“一”工程,坚持到今天,语文教师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天必做五件事:“读书笔记一篇”、“阅读三千字左右的文章一篇”、“熟悉一条成语”、“熟记一则名人名言”、“背诵古诗一首”。  相似文献   

20.
赵银娟 《学周刊C版》2010,(10):110-1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利用阅读课以及课前、课余的时间开展读书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