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是主动的客体主体与客体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对范畴,它们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中,主体是指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即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而客体则是进入实践领域并为主体所认识、改造的对象,即主体活动的对象。〔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出者,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能动的、积极的作用,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是接受教育影响的人,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尽管他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体现自身…  相似文献   

2.
4 引导学生改作业——让学生在学会认识自己、评析自己、反思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准确评价自己(以下简称自评),走出一贯被教师评价的非主体学习的阴影.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析  相似文献   

3.
尹卫华 《考试周刊》2008,(24):79-80
教学作为一种认识的活动,是一个多面体的统一体,既有主客体的统一,又有主体间的统一,还有客体不同层面的统一.而在英语教学中有两个主体:教师、学生:有两种活动方式:教、学;有一种共同的对象:英语.表层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却相异.学生作为主体,被认识的客体是英语,即英语符号及其功能.当主体是教师时,"英语"作为认识对象并不是英语这个符号本身,是与英语有联系的一种抽象规律--教学规律,而教学规律之重就是提高与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1备课三要素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主体、客体和它们的中介,主体以客体为前提,并受制于客体。同时;主体可以通过中介改变客体。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师要能发辉好主体作用,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其次,就知识结构而言,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数、理、化等相关知识,备课的客体是学生、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主体研究的对象。备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知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才能使课前准备工作符合实际,行之有效。联系备课主体和客体的中…  相似文献   

5.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双体是指教师与学生。由教学过程产生的对应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学生参与教师的教育影响活动,从而达到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培养发展创造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因而认真分析师生双体对应关系,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作为主体,他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是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主体,是自我改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客体他即是教育者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也是自我改造、自我塑造的对象。作为被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即他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来选择教育影响,并内化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的,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地教导,更不仅仅是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主体——实践中的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或映象。这种映象涉及两种因素:即摄影机与摄影对象。这就表明了认识的主体与被认识的对象客体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们生活着的世界数以万计的客观实在,并不全都属于客体,并不完全都成为认识的对象。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经常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改造事物的实践活动,只有进入  相似文献   

8.
再论主体     
主体一词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认识论意义下的,主体即具体认识活动中的具体人,其认识对象称为客体。所以,这些意义下,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价值价值问题是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我们赞同李德顺同志在《价值论——种主体性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一书中所表达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意见和见解。主客体关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关系。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项基本的活动形式:实践和认识。主客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实践、认识的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包括统一的两个方面: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即主体对客体规律的接受和服从;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客体,使客体为自己服务。前者为客体性内容;后者为主体性内容,即价值。故价值是客体及其属性在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为主体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提出: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作为主体,他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是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主体,是自我改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客体他即是教育者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也是自我改造、自我塑造的对象。作为被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即他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来选择教育影响,并内化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这就意味着,学生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参与到教育过程中的,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地教导,更不仅仅是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教育主体审美化和教育客体审美化问题。教育主体的审美化包括教师的审美化和学生的审美化两方面:前者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仪表美、人格美、智慧美、语言美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后者则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审美化——以美启真和教育目标的审美化——培养美的学生。教育客体的审美化是指教育活动的对象即教育内容的审美化,就是要挖掘教育内容中的审美因素,使学生在获得认知的同时也得到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2.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学的主体(学生)、客体(教师)以及教材等一系列和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日益成为中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点。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评价反馈——作业,专家学者却少有关注。为此,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目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为新形势下高中语文作业改革的要求和需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中,一直存在着对教师的主导对象应该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述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想。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先在性决定了主体具有能动性,而不具有受动性;被主导状态是一种受动状态,所以主体不能被主导。主体必须是人,但不等同于人;人既有能动性,又有受动性,所以人可以被主导,进而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群体的学生也既有能动性又有受动性,可以被教师主导。由此,对教师主导对象的正确理解和表述应该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所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主体;并且作为教师主导对象意义上的学生只能是客体意义上的学生,而不是主体意义上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学的主体(学生)、客体(教师)以及教材等一系列和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问题日益成为中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点。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评价反馈——作业,专家学者却少有关注。为此,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目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为新形势下高中语文作业改革的要求和需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知识得以巩固,思维得到锻炼;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根据这种认识来调整教学;而学生通过老师对作业的批改,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领会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与评价。本文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上的一些设计。  相似文献   

17.
李剑 《考试周刊》2011,(35):71-72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口、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云泰 《课外阅读》2011,(5):183-183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晓平 《新疆教育》2013,(9):126-126
众所周知,影响教育过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即教育、学生、教育传媒。这三个方面又可划归客体和主体两个系列。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教师们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写作主客体关系中,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是一种对象性存在。作为内容,它必须是写作对象的主体化,通过主体摄取的选择、主观化和个性化的改造及文体规范的格式化实现;写作主体的对象化则是通过相似点、关联点的选择,移情、寓意与生命化及物我交融等手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寓寄到写作客体上去,使之成为代言表情对象。而网络写作双向互动的特长,在技术上给这种对象间的互联、互动、互惠带来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