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理论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4月23日至26日在华中师大科学会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国早稻田大...  相似文献   

2.
首先要呼唤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要呼唤多元化周光庆如果要就“中国20世纪文化与世纪之交的价值重构和文化选择”问题发表议论,而又强调尽可能立足于现在的社会文化实际,着眼于未来的现代化目标,切实地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可行之路,那么我以为,当下最要紧的是,超越一元取向,呼唤多元格局...  相似文献   

3.
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综述晓帆首届“全国高阳学术研讨会”1996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兰州、河南及武汉的文学、史学、实业界近40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20多篇,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与北京...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社会主义的思考──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0月16日至10月18...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中审视百余年尤其是建国50年来中国文学所走过的非凡历程,追踪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世界走向,从而以更加深博的人类意识和更为矫健的步伐迈入新世纪,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郧阳师专联合主办了“全球化趋势中的文学与人”学术研讨会。会议于1999年9月25—28日在武汉大学-郧阳师专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写作》杂志社和郧阳师专等科研机构和高校…  相似文献   

6.
回眸与前瞻──“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范式”研讨会综述叶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于1996年4月25日主办了“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都面临一个总结过去开拓未来的课题。本文以“历史清理”为标题 ,综述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部分课题的世纪性回顾与总结。以“视角调整”、“方法突破”、“视野拓展”、“脉胳寻踪和文化批判”为标题 ,综述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世纪之交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的突破和发展 ,展示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将更多的融入文化批判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楠升1995年10月28日至31日,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地区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在华中师范大学就“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代表们相互切磋、相互辩...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26日-2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方圆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等单位协办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新泽西罗格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和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8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始,对“文学地域(地理)学”的研究就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杨义呼吁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吴福辉勾勒出“京海冲突构造”,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多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近些年来,都市文学的崛起又已然成为世纪之交中国大陆文学最为绮丽耀眼的一道风景,并且愈来愈显示出它的辉煌前途。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26日—2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方圆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等单位协办的“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杜克大学、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新泽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2日,河北省社科联和唐山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永平诗存》暨冀东文学与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永平诗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并对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学与文化等问题展开热烈深入的研讨。这次研讨会对推进冀东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鸟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提交“面向21世纪的华人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1995.9)的一篇论文。在宏观考察华人文学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生命力强大等特点过程中,侧重说明华人古典文学抒情的基调、乐观的精神、尚善的态度、含蓄的美感四大魅力,指出20世纪华人文学日益增强的拓展性后,强调尤应注视近四十余年华人文学女性作家热闹、怀乡题材热门、交流形成热潮这三大特点,并进而预测全球华人文学“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总趋势和世纪之交“多极角逐,多元共生”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十七年文学”从不同角度进行重新评价和定位成为近年来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十七年文学”在当前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与中国经济文化环境影响到了研究者的心态有关。部分理论研究工作者已放弃对西方文化价值立场的过份认同,转而反思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十七年文学”中所蕴含的民族性的东西正好契合了研究者的这种追求。“十七年文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还与“十七年文学”在当时拥有的读者群广大,在文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江南”、“大漠”和“南北融合”的“地域叙事”,彰显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其熔铸华夏大地特有风情的东方地域叙事,传承发展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地域文学与文化价值,开拓了传统文学的格局与视野,推进了文化认同,加速了“新武侠小说”等华语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步伐。通过《射雕英雄传》中的“地域叙事”,分析武侠小说等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与“传播性”价值所在,并进一步探寻“新武侠小说”等在华语文学实现“现代化”“全球化”嬗变历程中的独特功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世纪之交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青年学者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议由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福建台湾文化研究中心和《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港澳知名作家秦岭雪和汤梅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保生、医南大学博士导师饶芄子,福建省资深学者刘登翰、林承璜、杨际岚和一群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新闻单位的青年学者.共三十人。会议围绕四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各抒己见,场所欲言的热烈讨论。其一,如何评估迄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取得…  相似文献   

18.
重在学习研究贵在实践发展——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余子侠熊贤君周洪宇1996年10月18日至21日,“陶行知研究”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桂香满园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湖北省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文学经典的讨论曾一度是文学理论界最热的话题。直到今天,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仍是学术界不同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论题。究其原因,是世纪之交文学转型期的出现导致了"经典"的论争不断。世纪之交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社会已逐渐步入消费文化时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国际交往政策、文化交往政策、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当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探讨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及重构问题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围绕现实主义的讨论主要有“现实主义重构论”和“现实主义冲击波”两个批评话题。由于“现实主义重构论”阐释上的困境,且缺乏新的理论信息,因此,它在文坛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而有关“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品的争论虽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但其对文学观念的发展、新变却缺少足够的作用力。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现实主义话语更新的难度:如果没有新的价值原则、艺术方式与文化策略的注入,现实主义就只能在自身封闭的系统中往复轮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