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台湾出版产业属于自由竞争市场.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来临,E化浪潮改变了企业形态与工作流程,引发裁员潮、组织并购,而出版产业也产生了连锁变动.这些重大冲击促使出版社积极进行组织变革、编采流程改造,因而大大改变出版社编辑人员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尤其是"编辑"角色的重构,使得编辑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已异于以往,使编辑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造成编辑人员在职场生存的考验.因此,编辑人员要如何应对环境所带来的变动及如何进行自我职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传承文明、沟通未来,这是出版社编辑的主要作用.现如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版编辑工作发生巨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存在技术落后、数字编辑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现状的分析并简要阐述改革策略,包括转变传统的选题思路、提升编辑数字媒介素质、创设平等合作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3.
编辑运行机制需要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辑作为出版社的核心和主体,其个人素质及其编辑工作本身的运行机制对出版物的质量及出版社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市场经济下,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极大地不同于传统的编辑工作,也就是说编辑工作的运行机制必然地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然而,我  相似文献   

4.
我是2005年自北大图书馆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进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后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工作的.先从事排印图书的编辑工作,自2009年开始做历史文献影印出版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是一个以影印各学科历史文献为主业的专业出版社.在此,我很乐意介绍一下我社影印出版的近现代图书馆史料.其中有不少项目是我亲自参与编辑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出版社已经广泛开展数字出版转型工作,编辑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势在必行。编辑将编辑加工的数字化转型作为起点,利于其出版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逐渐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过渡。本文浅析了科技图书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如何对图书内容中有数字出版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提取、标引和存储。  相似文献   

6.
实现“专业化”出版是出版企业努力的方向,尤其是专业出版社,更要对专业出版编辑提出“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出版编辑在“专业化”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职业认同是编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制定新编辑培训与定期交流制度,实施项目制工作方式以及产权人格化激励机制,形成扁平化组织结构和合理的人才配置等建议,以帮助编辑尽快实现“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数字出版技术要点及专业出版社编辑工作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法。【方法】文章以数字出版技术的内涵为切入点,逐渐引出推行数字出版技术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专业出版社编辑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实施数字化转型属于合乎时宜的改革方向,进而映射数字出版技术的实效作用。【结果】经过对内涵、意义的总结分析,整理出高新数字技术、确认出版标准版权、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丰富编辑作品内容等数字化转型路径。【结论】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是出版业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依托四项数字化转型路径,可在数字化融合发展中助力专业出版社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出版产业化的大环境下,处于出版业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与以往相比,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编辑人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编辑人员的胜任力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影响出版企业生产经营成败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研究和探讨编辑胜任力的构成和建设,将会为出版社开发、利用编辑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图书选题策划的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图书出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就是选题策划,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二是策划组稿.这两项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现在很多出版社编辑往往只重视策划组稿而忽视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  相似文献   

10.
图书编辑在复杂多变的出版工作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必须面对诸多挑战和抉择.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的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通,除了需要承担新产品的开发和加工的任务,同时要在企业化管理的出版社中,更多地担负起创造经济效益的重任,撑起利润的大厦,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动物.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活动中一个充满创意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它沉浸在非理性的大海中,但同时还要追求一个可以用数字明确表示的理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孔祥莉 《采.写.编》2021,(10):123-124
图书出版的众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编辑工作,因为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图书质量.图书能不能被市场认可,出版机构在行业内竞争力强弱,都与图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图书编辑人员要提高自我要求,提升图书编校的专业能力,在编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技巧的同时,更要具备工匠精神.因为精益求精,图书质量才有保障,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才会增强,市场中优质图书也就会越来越多.本文以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为讨论对象,就做好这项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供进一步优化图书编辑工作途径,仅供图书出版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给传统出版带来了许多挑战.面对新形势传统出版业还应坚持不懈地做好内容,而编辑作为内容把关人,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市场意识和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3.
查丹 《出版科学》2015,23(1):24-26
传统出版行业的编辑工作在数字出版时代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发展,传统编辑工作的原则、要求、内容、制度环境等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现状入手,剖析影响数字出版编辑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和推动传统编辑工作科学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期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出版业的"内容为王"必须以编辑的专业素质为保障,"互联网+"时代对编辑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互联网+"时代编辑素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对高校出版社编辑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础素质、技术类素质、市场类素质和保障类素质四方面的高校出版社编辑素质体系,以期使编辑成为掌握专业出版知识、具有互联网思维、会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复合型"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2月23日,中国编辑学会电子网络专业委员会(筹)部分在京常务委员单位和数字出版先行单位工作交流会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会上讨论了数字出版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标准规范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发展数字出版,标准规范要先行。数字内容的编辑工作是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最前端工作,更要及早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万方 《出版视野》2008,(3):17-18
作为科技型出版社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大都依托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及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及专业教材.以此带动相关专业技术图书的出版,从而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出版社必须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和专业编辑队伍.而其中的专业编辑队伍中应不乏学者型的编辑。所谓学者型编辑,笔者认为应该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内有很深厚的学识底蕴、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中国,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做强和做大,一靠政策,二靠人才。政策靠党和政府制定,人才靠出版社发现与培养。出版社编、印、发、财、管,工作林林总总,需要各类人才,但作为内容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编辑人才是出版社各类人才中最关键的人才,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是出好书、创效益、走正道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先后担任过省文艺、人民、教育三个出版社的社长,2000年后又在出版集团分管编辑工作,积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深感在造就编辑人才队伍过程中,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编辑工作中的领军人才作一论述,以求教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8.
构建策划编辑专业成长的生态式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内外出版实践看,策划编辑已经成为出版社微观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因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育、专业成长环境,各出版社能真正研究市场、策划选题、设计营销方案的策划编辑还少之又少,市场上更多的是跟风模仿之人、跟风模仿之作.无论从宏观产业发展而言,还是从出版社微观主体发展来看,策划编辑尚缺乏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出版是开放、动态的内容服务产业,要振兴出版业,就要为策划编辑构建生态式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主要依托技术人员,传统图书编辑由于数字出版素养欠缺而无法参与,使得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内容和技术上难以形成合力。本文从传统出版的工作环节上比较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六个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图书出版编辑从事数字出版必备的意识要求,并建议出版社从八个方面为编辑意识和能力培养创造条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三个方面的问题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近期通报了全国2010年度图书出版选题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涉及重大选题备案的选题,部分图书出版社有相当数量的选题没有被列入重大选题范围。这些选题内容涉及范围较广,除部分专业出版社有专门的编辑可以把关外,不少出版社超出范围安排选题,缺乏专业编辑,容易出现内容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