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布地域广泛的盐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盐文化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完备的体系,一直是处于分散的、零碎的研究状态.本文跳出盐文化研究的地域限制,将海盐文化与井盐文化的代表城市——盐城和自贡进行比较,试图挖掘出其中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而将一个多元化、地域化的盐文化呈现出来.文章从海盐文化与井盐文化产生的背景、涵盖的内容及其盐民的性格与精神等方面作了较为严谨的比较,旨在为博大精深的盐文化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承载着某一地理区域的文化的痕迹,也包含着此地区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多元文化。作为在我国有着悠久海盐文化的重要代表——盐城,其海盐文化也在其地名中得意充分的体现。笔者以地名文化的语用功能为出发点,从文化层面展现盐城地名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等五种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盐城通过政策推动和项目推进,文旅融合有了一定发展,但存在层次不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滞后、融合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盐城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养人才、创新融合方式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理念中关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盐城中学自2005年新课改伊始就着手开设校本课程,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2012年,我校以盐城当地"海盐文化"为主题,组织不同学科创造性地开设"海盐文化课程基地"校本课程,有力推动了我校校本课程的深入开展。作者有幸参与其中,以下结合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孕育了古泰州盐场,汉初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成为古泰州盐场的开拓者。古泰州盐场丰富的海盐资源造就了古泰州的盐税,古泰州盐税成为历代王朝财政税赋的主要支柱。古泰州盐民在长达两千多年的"煮海水为盐"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的泰州盐税文化。  相似文献   

6.
南河下盐文化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河下历史街区是扬州明清盐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海盐博物馆、复建盐商宅第会馆园林、营建餐饮娱乐天地等发展以盐化为主题的博、观光、美食、体闲等旅游,让游客了解扬州与盐的不解之缘,体验扬州盐商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盐国,产盐区分布非常广泛。不仅有丰富的海盐,而且还有池盐、井盐和岩盐,制盐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出产的盐,绝大部分是海盐,海盐是我国盐业生产的重点。我国的海盐炼制,主要是利用日光晒制,而晒盐一般应具备良好的晒场条件和优越的水文、气候、气象等条件。晒场一般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平坦、开阔;二是要尽可能地防止渗漏。我国北方沿  相似文献   

8.
1897年以来,西方列强开始部分地剥夺山东盐政权,本文将主要分析1897年至1914年德占青岛时期青岛海盐出口的变化,来看海盐出口变化的表面下青岛盐业在帝国主义统治下盐政权,盐业经营以及盐业输出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明代丛书在总体上得到了迅速发展,数量之多和种类之全都超过了以往时代,其中,《盐邑志林》是特色和价值都很明显的一部。它主要搜辑汇刻海盐一邑的历代文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郡邑类丛书。作为地方性丛书,为弘扬地域文化,研究郡邑的历史、文化、学术、政治、经济地理和民俗,提供了集中而丰富的文献。而且为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保存、整理开辟了一条新路,其开创之功对后来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历代王明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宋代的盐税收入,特别是淮浙地区的盐税收入充当了解救穴代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本试图从两宋淮浙盐的产销情况来论述淮浙盐在两宋时期所起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并从中透视当时所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在生产方面,本对淮浙盐(海盐)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以及淮浙盐的生产数量加以探究。在远销方面,对淮浙盐的不合理的销盐区域的划分,官般官卖制及商卖制两种不同的销售方式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态智慧城建设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其建设核心是把生态特征和智慧特征融为一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并利用综合手段,构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空间。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为魂"的建设理念,提倡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但目前建设中还存在盐文化主旨表达不足,盐池山水格局体现不够,盐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运城生态智慧城应注重从盐文化挖掘、盐池环境再现和盐文化再生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自贡因盛产井盐而享有“盐都”美誉,自贡盐业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自贡盐场得到高速发展的盐业契约中,承首人在其中居于显著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盐业契约经营机制正常运行的关键性人物。本文通过对承首人制度的演变进程、权利义务关系、与地主和投资者的关系、与现行《公司法》中发起人制度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承首人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在自贡井盐业中的特点,并为现代《公司法》中发起人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专业城市的形戍与发展,深深地打上了行业经济文化的烙印。井盐文化是井盐业兴起、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一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特定的品质。千年盐都自贡因盐而兴,因盐而发展。城市文化与精神的积淀与彰显相辅相成,辨证统一,这是今天研究井盐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所应该充分认识的一个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美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清代盐税与田赋是云南财政收入的两大主要来源;民国初年.盐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亦住居第二位,仅次于田赋。而1915年云南护国讨袁,军费的主要来源亦为盐款。可以说,盐课税是云南财政收支的支柱.它在财、政、军、文各个方面都参与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专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时华厦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盐一直是中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一种专卖商品,是封建时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世纪以来海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盐业史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对20世纪以来中国盐业史研究作一回顾,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扩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温州盐业史研究是一处急需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精盐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带动了近代制盐行业产运销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制盐技术的进步和盐业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由于精盐工业无法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和鼓励,享受不到优惠的服务和税收政策,甚至会遭到政府当局的打压和歧视,致使这一新兴工业的发展之路步履蹒跚,充满坎坷。久大精盐公司作为当时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精盐企业,无疑最具代表性,以其为例,既可探究北洋政府对精盐工业的管理政策,亦可窥视当时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盐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营商品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商品需求较稳定,供给容易被人为垄断。特别是宋代,对盐的禁榷是非常严格的。宋朝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政府营销网络,以为如此可以降低食盐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有利于销售量的扩大,同时给政府带来巨额利润,但成效却恰恰相反,食盐官营并没有明显改善宋朝的财政拮据状况,反而导致私盐的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