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巍巍 《广西教育》2014,(17):45-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由写几句话到写一篇文章的过渡,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笔者从片段习作训练入手,致力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写事状物,为将来写长篇习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重点是写出身边人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中,已学过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有了一定的观察意识和能力。本次习作重点是通过日常表现或一件事,把人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并在写作和评价过程中渗透交流、修改意识,培养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对象五年级。教材简析1.苏教版三至六年级计58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写好钢笔字》训练。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1·语文与生活》:猜元宵节灯会四个字谜。3.五年级上册《习作6》:仔细观察两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想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4.六年级上册《习作4》:请你任选一幅剪纸作品,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鉴此编排可知:1、2点注重祖国汉字认写和汉字文化体会;3、4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书画同源,都能培养观察审美能力。这些单元后都可续作"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习作。  相似文献   

4.
一、现状分析1.低段学生对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谈何容易,笔者就一、二年级段学生对习作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正>想象是最重要的语文要素之一,既是阅读要素,也是表达要素,不仅学生的阅读理解离不开想象,其习作表达更是不能没有想象,正是想象赋予了习作具象、灵动、趣味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想象类习作”。关联这三个学段的想象类习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经过第一学段的写话训练,学生对写话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写自己想说的话,能写对周围事物的所见所闻,以及想象中的事物。对这群刚升入三年级,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我们要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避免想象苍白,想象无度;要使他们不拘形式,有真情实感地写见闻感受,而不是无话可说;要激活他们的创新精神,而不是不会取材,惧怕习作。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如能发掘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资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分析 1.低段学生对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窦,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这一要求,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尝试运用“亦真亦趣”的训练指导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情趣盎然,乐在其中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乐说不乐写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也即打破写作的神秘感,提倡“用我口说…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分析(一)低段学生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其实在现实教学中要达到这一习作要求很不容易。笔者就农村一、  相似文献   

10.
训练内容回顾自己所学会的小制作,将自己制作某件小制作的过程写出来。设计理念“一次小制作”习作练习前曾分别安排了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和实践活动“科技知识介绍会”,是一次把活动与习作紧密联系起来的实践性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学段(四年级)总目标中指出,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把学段总目标与本单元习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实践,轻松、快乐地完成习作。教学目标1.在观看、想象和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乐于把动手制作某个小制…  相似文献   

11.
<正>习作指导好比搭脚手架,好的脚手架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实现跃升;习作指导又如搭台阶,有了高矮适宜的台阶,小学生就能拾级而上,迈上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统编教材中有许多习作要求比较笼统,譬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我的植物朋友》,要求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怎样才算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习作指导时帮学生搭一个脚手架。再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训练《二十年后的家乡》,要求“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怎  相似文献   

12.
<正>三年级,写作训练由第一学段的"写话"转变为"习作",此时是习作教学的关键期。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差,阅读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直接影响到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提高。另外,习作训练与反馈的不及时、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评价缺少激励等等,这些都是造成三年级学生习作障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龙慧 《吉林教育》2006,(7):57-58
一、如何认识“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运用不同概念的目的是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体现教学的梯度区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先生在《“写话”、“习作”与“写作”辩正》一文中对“习作”作出阐释:“从教师的角度看,‘习作’只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写的训练,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虚拟的写作,不是一种真正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一、立足习作体系,梳理写作起点处三年级习作以训练学生观察为主,教会学生写人、写事、写物的基本方法。到下册第六单元时,学生已在《猜猜他是谁》中,初试身手,掌握了抓住印象深刻的某方面写出人物特点,也初步学会了调动感官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还能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写清楚故事、事情。  相似文献   

15.
邢贵 《青海教育》2014,(7):40-4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刚从写话向习作过度,习作质量难免不高,若老师要求过高,亦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生认为作文难写,老师认为作文难教,针对这一目标要求,怎样搞好中段的作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6.
张珠飞 《中国教师》2008,(12):55-56
<正>[案例一]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7》,要求学生从《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这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经过举手表决,大多数学生愿意写《有趣的一次实验》。笔者决定让学生们先做实验,然后写,学生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第二天,作文课的铃声刚响,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题目为《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事情写清楚。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定位,把握"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等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形成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别对三个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以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简要地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三个学段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第二学段(3-4年级)的习作目标是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内容写清楚。仿写能让学生较快掌握写作的方法,是提高第二学段学生习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