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诗歌,是语言最集中、最精练的文学作品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它是语言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词汇和句法的独特之处,也就是对常规来说的变异,更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正是这种对常规的暴力的变异,成了读懂诗歌、欣赏诗歌的“拦路虎”,更是诗歌翻译的“克星”,甚至造成诗歌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译”。本文将着手于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在诗歌中的运用,并探求这种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龚晓睿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43-45,48
英语诗人狄兰·托马斯与俄语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确立语言本体性切断能指与所指的常规联系,使语言在能指符号永无休止的异延中辐射出无穷意义。二者以异延的语言营造异延的诗境,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赋予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必然引起我们广大地理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新课标>中所蕴藏的全新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真正达到和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目标,为此,我们需要以新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与中国唐朝禅僧寒山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文化共鸣。这种文化共鸣体现在行为方式、宗教信仰与诗歌风格三个方面。实际上,加里·斯奈德所翻译的寒山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深层文化共鸣。  相似文献   

6.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苏联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以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7.
只要与邦外产生交流与交往,便不可避免地通过翻译活动产生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它在本质上仍是本国语言,因为使用的语言符号本质上仍是本国传统的,但是,从语源学、语义学、语法学等角度上看,它却又融入了异域的一些因素,我们称这种语言为翻译语言。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修》2010,(5):F0002-F0002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也是当代英国最受评论界重视和读者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人生颇具神秘色彩,终身未婚,却用诙谐而细腻的语言写出了一部部生动的爱情小说,为全球读者称道。作品也因此被一再改编为电影和电说剧,影响甚广。  相似文献   

9.
希尔达·杜利特尔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同时也被视为特别纯正的优秀的意象派诗人,其诗作《山林仙女》是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作品。该作品以其独特的意象、简洁精炼的语言、富有音乐性的韵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周颂·思文》是周代举行郊天礼时以后稷配天的乐歌。关于后稷配天的原因和目的,也即诗歌的主旨,迄今主要有“德配”、“郊稷稀其祖之所自出”、“冬至郊”、“祈谷郊”、“献祖”和“耕藉而先祭后稷”等六种观点。经考察《思文》的字词含义及诗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此诗是春季祈谷郊天时祭祀后稷,颂其功德并祈求农业丰收的诗。  相似文献   

11.
什么时候是“读书·模仿·习作“的训练时机呢?笔者认为,适宜地“就文取材“进行小练笔,就是恰到好处的训练时机.它可以把语言的运用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高朝俊 《语文学习》2010,(7):98-100
诗与散文都有较强的抒情写意的功能.它们常常选择容易动情的事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但是.诗歌和散文毕竟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规范.这就决定了它们即使描写相同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写法。例如。同样写别离、送行,诗歌常常选择最动情的一个短镜头、感情最强烈的一个饱和点,作高度的概括和浓缩:“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相似文献   

13.
引入和研究了与H(·,·)-增生映射相关的广义变分包含.借助预解算子,给出了与H(·,·)-增生映射相关的广义变分包含的迭代算法和收敛定理.  相似文献   

14.
作为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约翰·邓恩是一位具有影响同时也很具争议的诗人。直到20世纪,受T.S.艾略特和新批评的推崇,邓恩的文学地位才最终得以确立。本文主要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试图分析邓恩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歌和宗教诗歌,发现诗人持有矛盾的爱情观和宗教观,但是在矛盾事物的两方面,邓恩不断地寻求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当你真正有了在现实的商品世界中生存的生命体验以后,再去阅读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那个"商品世界",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历史撞击.一个"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商品世界"和"商业精神"竟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古初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个"商品世界"从来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销声匿迹".然而,它却始终孕育不出一个"近代性",更化育不出一个以自由、民主作为两大支柱的现代公民社会,这不能不说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那个"商品世界"的悲剧!这个悲剧现在是结束了呢,还是在继续?  相似文献   

16.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相当强的文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该文体的教学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一文体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围绕《译者的任务》一文对沃尔特·本亚明的翻译理论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和探讨如“纯语言“、“来世“等重要概念,发掘蕴涵在其中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从而揭开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9.
霍俊明 《红领巾》2004,(2):43-46
随着科技和网络多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质时代的诗歌写作也迅速地发展演变.网络诗歌是大众文化和新媒质发展的产物,是广场性、狂欢化的诗歌写作形态.为了梳理和厘清文学和诗歌,我们需要正确分析和探讨这种新出现的并且也具有相当复杂性的诗歌形态和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诗经>的比兴手法是我国诗歌及其他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方法之一."比兴”之法被视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五千年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比兴”是意境美的载体,没有"比兴”就形成不了诗歌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体现,滥觞于<诗经>.<诗经>中"比兴”之法的运用使其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创造了诗歌"意”与"境”的完美统一.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意境美已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高下的美学标准之一.学习研究和继承发展<诗经>中那些亘古常新的创作方法,更好地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服务,同时从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诗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