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 《现代传播》2002,(4):22-26
“自得”无论在中国哲学史还是在美学史上 ,都是有着普遍性意义的方法论范畴 ,它是认识论的 ,也是价值论的。它体现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特殊品格 ,也体现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思维特征。“自得”有着非常复杂的思想史背景 ,不同的哲学派别都以“自得”为其方法论、认识论的重要命题 ,却又有着颇为一致之处。从哲学而言 ,“自得”即是不通过普遍性概念逻辑推演 ,不依赖于教育家的外在传授 ,而是以主体的独到体验 ,直接观照 ,获得属于自己的亲知 ,从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美学方面 ,“自得”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哲学 ,却又有着殊异之处。它意味着审美体验的超越前人 ,不依古人藩篱 ,更意味着个性的扩张 ,破僵硬的外壳的既定模式 ;还意味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融接 ,拆除其间的障蔽。“自得”也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 ,是艺术精品的创造契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修订第二版使用近五年来,图书情报界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本文拟对《中图法》“美学”类的修订提出整体设想,现分述于下: 一、美学研究的发展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存在二百余年。而我国近几年来对美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热潮。美学的研究已深入到如: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美学原理、哲学美学、文艺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生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美学,这二者初看起来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学是从德文意译而来,意为“感官知觉”,它主要研究对象是艺术,被黑格尔称之为“艺术哲学”。对美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个体的感知,即具有十分突出的主观性,而我们所从事的新闻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强调的是客观。一个主观色彩十分浓郁、价值符号十分模糊;一个则客观事实第一、反映事物必须清晰明了。但是,细究起来,美学对于新闻,无论是强化新闻其应有的功能,还是提升新闻载体自身的品位,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美学的本质属性与特征集中体现在电视纪录片上。本文上篇已就电视纪录美学的一般特征作了某些阐述,本文下篇将着眼于电视纪录片,从电视纪录片的创制与传播中,就其社会功能,品格与境界,思维与表达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四、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电视纪录片,如同其它电视产品一样,它的“美”绝非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超然”的美,而是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 美学,顾名思议是研究美的本质和揭示美的规律的科学。美学与新闻似乎是“不搭界”的,但是,电视新闻摄影摄象及蒙太奇组接与艺术“搭界”,那么电视新闻究竟存在不存在美学?有的人认为,电视新闻不是艺术片,不存在美学。而又有一些人片面地强调电视新闻的美,给它加上“及时美”,“接近美”、“重要美”等等名称,不伦不类。研究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先得考  相似文献   

6.
“传播哲学”是一个方兴未艾且内涵与外延尚未完全明晰的领域,它应和“传播的哲学”作出区分。彼得斯可被视为传播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哲学史”与“哲学”两条进路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将传播学从认识论的理解推进至本体论乃至存在论的沉思。但彼得斯的哲学体系矛盾地介于本体论与存在论之间,因此表现出观念层级上“未及‘泉’”、主体意识上“难忘‘我’”以及言说方式上“执‘云’亡‘月’”的三大弊陷。沿着彼得斯开拓出的路向,传播哲学应走向彻底的“传播存在论”,传播观念“存在-形上存在者-形下存在者”的三个层级也由是得以昭显。  相似文献   

7.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8.
《哲学大辞典·美学卷》(1991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版)的问世,应该说是美学界的一件盛事,因为在目前国内同类书籍中堪称收词目最多和内容最丰富者。除2200条词目外,还附有“中国美学大事年表”、“外国美学大事年表”、“建国以来美学书目分类索引”等,这些资料对读者来说尤感可贵。不过,是书仍有些许未尽完善处,仅以这几份附表来说吧,粗略一阅,就发现有如下三类明显错误: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之一。他毕生从事于哲学、美学与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留下了不少有重大影响的著述。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意境》一书,较全面地收集了作者有关美学与艺术方面的论文。从该书中足以使人领略一个世界——五彩斑斓的美的世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光辉世界,并从中得到无限的欣悦、畅想和启发。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真实的特点分析》一文,从哲学的高度对新闻真实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新闻活动本质上属于认识活动,形成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认识的结果,新闻真实的要义在于认识论意义的真实, 并以存在论意义的真实为前提。文章对其观点从“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四个方面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12.
编辑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艺术作为人类审美创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指导编辑实践创设编辑美学势在必行。限于篇幅,本文只就编辑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作些探讨。 (一)编辑行业是人类审美创美活动的重要领域。美是人类与客观世界对象性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关系。即人的本质力量(感觉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和一切创造精神的总和)与对象事物形式之间的表现关系。著名哲学大师康德认为美  相似文献   

13.
从应用美学角度论图书馆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美学属于应用美学的范畴。应用美学作为理性与感性文化的交融,具有沟通和联系物质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作用,是一种整体的美。图书馆美学正是实现各种文化美的桥梁和纽带,是这一整体美的体现。图书馆美学是应用美学领域的多种美学融合的综合美,它以人文美为基础,融合一定的景观美、馆藏美、艺术美和地域美等,组合成图书馆的整体美学。  相似文献   

14.
王巍 《现代传播》2006,(1):166-167
播音创作作为艺术创作,在规范的基础上,总是力求达到能适应当今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美的境界,进入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中国画论中的美学思想对播音创作的启示就属于有声语言审美空间的探索。启示一:“绘事后素”与播音创作美的根源任何艺术创作都强调创作主体天然质朴的情感流露。在先秦两汉的绘画理论中,孔子提出“绘事后素”,原义绚丽的色彩以白色为底。后来,“绘事后素”成为中国画家普遍遵循的原则。意思是:塑造艺术形象,质是根本的,质具有天然朴素之美。装饰是表现质地,为质地服务的。形式美是必要的,但过分了也不行。我国古代对于声音…  相似文献   

15.
<正>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的科学。李泽厚《论美感美的艺术》提出这样的看法:“美就是包含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简言之,美是蕴藏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研究科技期刊绘图工作中美学性与科学性及其辩证关系问题,对研究编辑学和指导科技期刊绘图工作的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们商讨。1 关于美学性问题 美及对美的追求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在科技期刊的编辑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美的追求。我们常说的“图文并茂”就其一般意义来说指的是刊物办得好。再仔细思考一下,就能体会到有一种审美的味道,即文字精炼,版面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为了推动我国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使之与广播电视艺术学、新闻学等学科形成良性互动,由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蒲震元教授、杜寒风副教授等筹划、组织,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部设置了2000级博士生课程“美学前沿”,邀请中华美学学会部分专家主讲。这是全国高校非美学专业博士生首次开设美学课程,该课程面向北京广播学院各层次学生开放。 从2000年9月至12月,“美学前沿”课程共进行了十个专题的讲授,包括:“美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阎国忠教授)、“百年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汽车是美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社会,汽车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美学。它引领着目标消费者的审美取向、价值认知,甚至生活理念。如何处理汽车“功能”与“美”之间的关系已经深刻影响到汽车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和销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在中国出现危机。早在20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经放弃了对美本质的思考”,认为“美学注定具有悲剧的色彩”。而随着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兴起,各种美学体系都被解构成语言的碎片,传统美学在当代西方也已面临悲剧的命运。在20世纪下半叶依然能保持繁荣的中国当代美学,在进入世纪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