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不同运动状态的动物观察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对性腺轴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力竭性运动使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分泌也增加,而运动至动情周期抑制的动物,安静状态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并且其在力竭性运动时,单败类递质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撤素分泌也显著低于一次力竭性运动的动物,提示力竭性训练导致的下丘脑单胶类递质更新率及释放的改变是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运动状态的动物观察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对性腺轴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力竭性运动使单胺类递质大量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分泌也增加,而运动至动情周期抑制的动物,安静状态单胺类递质含量下降,雌激素分泌减少,并且其在力竭性运动时,单肢类递质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雌撤素分泌也显著低于一次力竭性运动的动物,提示力竭性训练导致的下丘脑单胶类递质更新率及释放的改变是下丘脑垂体一性腺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Pi)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及相关受体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力竭运动过程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活动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胞外Glu和GABA水平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安静、力竭时和恢复90min时谷氨酸离子型2B受体(NR2B)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a1亚基(GABAAa -1)表达水平。结果:自主运动期大鼠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胞外Glu/GABA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而力竭即刻其胞外Glu/GABA比值则显著升高(P<0.01)。与安静状态相比,苍白球内侧部在恢复90min时NR2B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力竭即刻和恢复90min时GABAAa-1受体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内侧部Glu、GABA浓度及NR2B、GABAAa-1受体蛋白表达的改变是导致该核团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雪芙蓉胶囊对雄性大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雄激素水平及伏隔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安静对照组、游泳组、中药游泳组。中药游泳组每天灌服雪芙蓉胶囊(5mg/kg),28天后测试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检测血清睾酮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对nNOS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及灰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与游泳组比较,中药游泳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血清睾酮增高(P〈0.01,P〈0.05);nNOS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和阳性产物面积均减少(P〈0.01),灰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雪芙蓉胶囊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延缓中枢疲劳,机理可能与雪芙蓉胶囊提高游泳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同时减少伏隔核nNOS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恢复过程中胃肠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5-HTIR细胞)的变化.方法:以力竭游泳大鼠为模型,取恢复过程中的胃窦和十二指肠,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HT,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胃肠5-HTIR细胞数及平均灰度.结果:1)胃窦5-HTIR细胞的数量分别在力竭游泳后1h和24h时出现了两个峰值(P<0.05),阳性细胞平均灰度也相应下降,但只有恢复24h时的平均灰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48h时,实验组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已接近正常水平.2)十二指肠5-HTIR细胞的数量分别在力竭游泳后1h和24h时也出现了两个峰值,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明显下降(P<0.05).恢复48h时,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量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平均灰度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力竭运动后恢复过程中胃肠5-HTIR细胞处于活跃的合成和分泌状态,可能通过5-HT的合成和释放来参与应激反应,参与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了反复力竭性游泳后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 反复力竭游泳后曲精小管萎缩;生精细胞及间质细胞皆缩小;不成熟生精细胞移至管腔表面增多 并脱落于管腔中,且睾丸内生精细胞(除外成熟精子)总数(乎均为1.03±0.i2×108个)比对 照组(1.25±0.13×108个)减少,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初步结论为反复力竭游泳可 对大鼠睾丸造成病理损害从而影响睾丸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急性力竭性游泳后大鼠睾丸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力竭性运动可引起睾丸内生精细胞,主要为精母细胞发生病理性损害,且力竭后睾丸内生精细胞(不包括成熟精子)的总数(平均为1.54×108个)比正常对照组(平均为1.25×108个)明显增加,统计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所有这些变化在力竭游泳后24小时则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力竭运动对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0只大鼠安静时、力竭运动后即刻、力竭运动后24小时耳廓微循环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微循环发生明显障碍(P<0.01)。休息24小时后微循环障碍得以明显改善(P<0.01及P<0.02).但是,与安静时比较,血管形态积分值和总积分值仍有显著性差异(P<0.02),而流态积分值和管周状态积分值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血补气药(水蛭、人参等)对长期力竭性训练后大鼠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力竭训练对照组和活血补气中药组,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力竭性游泳训练,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细胞的凋亡,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细胞中bcl-2、bax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凋亡率很低,力竭性训练组的大鼠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②力竭性训练组的大鼠脑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活血补气中药组明显增加了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中药抑制大鼠脑细胞凋亡的机制.结论:活血补气中药可通过基因调控机制减轻力竭性训练导致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黄连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清肌钙蛋白T( cTnI)、脑钠肽( BNP)的影响,探讨其对运动力竭大鼠心脏的保护机制。方法:运用游泳运动建立大鼠疲劳模型,随机分为人参黄连运动即刻组( A)、人参黄连运动后24h组(B)、人参黄连安静组(C)、运动即刻组(D)、运动后24h组(E)、安静组(F),C、F组休息状态,A 、B、D、E组游泳训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清cTnI和BNP。 B、C、E、F组血cTnI和BNP值明显低于A、D组(P<0.01)。此外,与E组相比,B组血cTnI和BNP值明显降低。结论:人参黄连可降低血清cTnI和BNP,直接或间接促进心肌可逆性损伤和局域性不可逆微损伤的恢复,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运动性疲劳也有消除或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作用及其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B组),一次性力竭运动 牛磺酸干预组(C组),运动后测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运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运动后即刻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提高(p<0.05);B组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超微结构显示,力竭运动导致肝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内质网明显断裂,细胞空化,细胞膜,核膜结构破损.结论:牛磺酸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具有抗疲劳作用;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可有效保护肝组织结构及其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后线粒体形态结构以及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引起大鼠额叶神经元凋亡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组(E组,n=54),再根据运动后取材时间的不同将 E组分为:即刻组(E0组,n=18);24h组(E24组,n=18);48h组(E48组,n=18)。 C组常规饲养,E组进行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无负重游泳4小时。用透射电镜观察额叶神经元及神经元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AI);检测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Drp1、Mfn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检测发现E组大鼠大脑额叶神经元发生了细胞凋亡,E组各组大鼠AI显著性高于C组(P<0.01),E组各时间点AI比较为:E24>E0> E48,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一次性大负荷运动后各时间点Drp1和Mfn2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均高于C组( P<0.05),其中E24组大鼠大脑额叶Drp1和Mfn2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最强(P<0.01);与E24组比较,E48组大鼠大脑额叶Drp1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下调显著(P<0.05),而Mfn2 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下调不明显(P>0.05)。结论:一次性大负荷游泳运动引起大鼠额叶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该异常在运动后48h内呈现动态性变化,机体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Drp1、Mfn2表达,影响大鼠额叶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额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9 只健康成年 S D 雄性大白鼠,采用一次性力竭游泳运动方式,通过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从心脏取血, 测定其力竭运动前后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的量变情况。结果表明急性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血浆尿素氮、支链氨基酸、氨含量均呈明显增高, 且前两者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结果提示急性力竭运动后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增强,血浆氨、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疲劳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牛蒡子的提取物牛蒡甙对训练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运动服药组进行对照比较,测试3个组在力竭运动时运动能力、血睾酮含量和血液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牛蒡甙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大强度训练可以引起血睾酮含量下降和血液皮质醇含量升高,牛蒡甙可以使训练大鼠血睾酮含量显著性增加和血液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结论认为,牛蒡甙可以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时间,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抗疲劳作用可能与其升高血睾酮和降低血液皮质醇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将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安静对照组(C1)、服药对照组(C2)、单纯运动组(T1)和服药运动组(T2),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无训练适应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力竭性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1)大鼠服药7天后,服药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较安静对照组显著改善:服药运动组游泳至力竭的时间较单纯运动组显著延长;2)一次性力竭游泳后即刻,单纯运动组、服药运动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较其对照组均呈现显著性异常改变,但服药运动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较单纯运动组显著性减轻。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显著改善无训练适应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减轻其力竭性游泳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提高其力竭性游泳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过度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的变化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安静对照组(Control,n=10),B、过度训练组(Over-training,OT,n=10)。过度训练组:进行持续性大运动量跑台力竭训练8周,两组均于安静状态下宰杀,迅速选取股外侧肌样本液氮保存。用实时荧光-PCR法,测定骨骼肌MHC I,IIa,IIx,IIb四种亚型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过度训练组MHC I mRNA及MHC IIb mRNA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MHC IIa mRNA及MHC IIx mRNA两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另一方面,MHC各亚型所占百分比亦有相应的变化,即训练组MHC I和MHC IIb mRNA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MHC IIa和MHC IIx mRNA百分比则略有下降。由于慢I型比例很小,从快II亚型来看,可见"由快变慢"的变化趋势。提示本运动模型下,各亚型的变化并不一致,具有选择性。这就为下一步研究成肌调节因子的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雄性SD大鼠分别进行25分钟、50分钟和力竭三个负荷的游泳运动,运动后取血样和比目鱼肌检测大鼠运动后血浆CK及其同工酶活性水平变化以及骨骼肌Z线异常率;结果发现,大鼠游泳运动后即刻血浆CK及其同工酶CK-MM%活性水平变化与比目鱼肌Z线异常率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是r=0.875(P<0.01)和r=0.47(P<0.01);这表明,大鼠游泳运动后骨骼肌的损伤状况与血浆CK及其同工酶CK-MM%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8周间歇运动和G-CSF动员对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数量及血管再生通路因子VEGF/VEGFR-2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5~210 g,结扎LAD建立MI模型。术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MI组(B组)、间歇运动+MI组(C组)、动员剂+MI组(D组)和间歇运动+动员剂+MI组(E组),每组10只。C组和E组进行8周跑台间歇运动训练,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测定VEGF、VEGFR-2表达量和CD31表达数量,用血管墨汁灌注法对心肌梗死区血管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干预手段均可上调MI大鼠心肌VEGF、VEGFR-2 、CD31表达(数)量,且E组>D组>C组;血管墨汁染色结果显示,各干预手段均可促进心肌梗死区血管、血管网的形成。结论:间歇运动和/或G-CSF均显著上调了MI大鼠心肌血管再生通路因子VEGF /VEGFR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增加血管新生数量,且间歇运动联合G-CSF动员的双重作用效果更佳,可能与2者有效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能力,参与、分化为新生血管有关。该研究为有效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艾灸肾俞对大鼠抗疲劳能力作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鼠游泳训练的模型,观察体重、血红蛋白、肌糖原、肝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艾灸肾俞能纠正大鼠体重下降的趋势,缓解血红蛋白、肌糖原、肝糖原含量的下降的变化,证明艾灸肾俞具有缓解运动性疲劳产生和促进疲劳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小叶章枯落物在不同水位梯度上的分解动态和硫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在450天的分解试验中,小叶章枯落物在不同水位梯度上具有相同的分解模式,均为快-慢交替变化的模式,干物质残留率沿着水位梯度从洼地边沿到中心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分解速率表现为逐渐增大,水分条件是影响小叶章枯落物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水位梯度上枯落物中硫的浓度呈波动性变化,这种变化和干物质损失率呈线性相关,分解450天后,枯落物残体中总硫浓度沿着水位梯度从洼地边沿到中心依次为:0.588、0.508、0.404、0.359和0.306g.kg-1,均低于初始浓度,且沿着洼地边沿向中心依次降低。S的释放模式为淋溶-固持-释放,其中枯落物残体中C:S是决定其释放模式的主要因素,当C:S高于1620.34~2430.81时,外源硫被固持,当C:S低于805.17~1070.47时,枯落物中的硫被释放,但硫的固持量或释放量受水分条件的制约,沿着水位梯度由无积水到常年积水区即由小叶章湿草甸到漂筏苔草沼泽(由B到F点),硫的固持量依次增加,释放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