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思全 《钓鱼》2013,(14):21-23
六一儿童节这天,笔者也给自己年轻的心放了一天假。吃过早饭,于6点来到钓点,在小耿钓鱼的位置下竿,水深2.5米。根据昨天晚上盘算好的打法,有鱼咬钩时,要等浮漂被拉下3目以上时才能扬竿。半小时后,浮漂出现动作,点动两次后又上下起伏了3次,才慢慢下沉,直至浮漂被拉平水后才扬竿,中双尾鲫鱼。就这样钓下去,  相似文献   

2.
巨生 《垂钓》2001,(6):11-11
先说手竿钓。草鱼咬钩,浮漂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鱼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浮漂表现多为先升后沉,动作柔和缓慢,连续沉浮两三次,最后斜向徐徐拖走。若是浅水,则浮漂平斜移动,且持续隐约可见。浮漂沉入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钩得深、钩得牢。若浮漂点动时或刚下沉1-2目就提竿。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4日,阴雨天,下午我到珠海市香洲 胡湾里一口野塘垂钓。我选用“青峰”(硬调)3.6米手竿,配“超锐小矶”4号钧,长3.6米、直径0.285毫米“小船”3号线及2号漂,以新鲜的豆腐渣和花生饼掺入水做成饵团为诱饵;用80%苞谷粉、各10%糯米粉和小麦面粉,放入适量开水调匀蒸熟后,待不烫手时再加入少量曲酒和蜂蜜搓匀为钓饵。在靠野塘右角选了2.06米深的水位撒好窝子,待调好钓线、浮漂时已经是下午 1点30分了,将钩抛至窝点,等鱼上钩。等到3点50分都无鱼问津,接近4点钟时,浮漂缓缓下沉一目,我抬…  相似文献   

4.
钓零目差     
张炎冰 《钓鱼》2009,(19):15-15
浮标表达鱼讯的方式主要有上升、下挫、起伏、摇晃、颠簸等,这是正常情况,其中能确认为鱼咬钩,并从视觉接受到迅速作出扬竿反应的是下挫和上浮。所以钓常规鱼都是调高钓低,即调目高于钓目,如调4钓2、调3钓1,调和钓相差2目,钓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触底,反应鱼讯既不夸张也不隐蔽。另一点是它可以及时反应饵重变化,即标尖浮至2目就说明钩上没有饵了。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李淑梅 《钓鱼》2007,(10X):32-33
(三)浮标定位后的鱼讯特点 1.浮标下行到钓目稳定后,如果长时间一点动作都没有,排除调钓不合理或线组、钩饵较大等因素造成钓组过于迟钝外,则说明钓点内无鱼,此时应该换饵重抛加强诱鱼,如果选位不合理应及时更换钓位。如果钓点内有鱼,鱼的游动或试饵引起的水流运动会使浮标出现不到半目的上下起伏,这时应该随时做好扬竿准备,当发现浮标稍微上顶后突然下顿,应立即扬竿,这种情况中鱼率最高,也是最标准的底钓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浮漂又叫浮子,南方也叫浮标,它由漂脚、漂身,漂尾三大部分组成,细说起来还有目数、漂肩等小的组成部分。钓鱼人用浮漂钓鱼是把它立于水面上几目,通过它露出的目数,观察鱼吃饵的动作。当浮漂出现下沉、上顶等动作后,马上提竿刺鱼,完成钓鱼的一个步骤,所以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1.抛竿后,按理数秒钟后浮漂受铅坠重力影响会慢慢立直,但在应立直时还平浮躺着不动,这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住钩饵(排除钩坠、线被水草等托住),应及时扬竿。2.浮漂立直,漂尾露出水面稳定二目,不时冉冉上升一目或半目后又缓慢沉到二目。这是鱼在钩饵周围吃食、活动引起水流水压变化,不是鱼儿咬钩,不可扬竿。但说明这时浮漂感觉好,很敏感。3.浮漂稳定“钓二目”时,先发现徐徐上升一目左右,而后短促有力一顿。应在见浮漂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8.
曹汉文 《中国钓鱼》2001,(10):11-11
一、流水中垂钓 1.缓慢流动水体的垂钓。选用4.5米左右的轻、细手竿,系合适稍细的齐竿线,根据你预钓水体中鱼的大小选用钩,用大号漂,调至以下状态:水流推动浮漂和水线以低于流速的速度向下游流动,拖动铅皮座、钩饵在水底向下游滑动,浮漂露出水面2~4目不下沉不上浮。然后以调好的钓组选出一长条  相似文献   

9.
看漂与提竿:钩落底后是在顺水流浮漂的沉浮拉带作用下才移动的,速度低于流速。钩、线、漂顺水流向形成一斜角,斜度大小与流速有关。在流水中鱼吞饵吃钩多为逆水吃钩,当浮漂出现停顿并连续向下点动时,动作连续2~3次便可提竿。要顺水流方向斜提,力度不可过猛,以空钩也不出水为宜,要凭手感。水流较慢时  相似文献   

10.
初学钓鱼的人,往往对鱼儿吃钩时的提竿时机掌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太迟。我在垂钓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个掌握提竿时机的方法,称它为“动态提竿法”,应用上易掌握并且上鱼率较高。 动态提竿法,就是在鱼儿吃饵钩引起的浮漂(竿梢)的变化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提竿,以达到获鱼的目的。首先垂钓中对浮漂(竿梢)的“三态”概念的明确:一是静态,就是钓组入水后,浮漂在无鱼吃饵钩时的固有状态。如星漂在水面上几星,立漂在视目出水几目,无漂钓,竿梢的固定形态等;其二是动态,就是当鱼儿吃饵钩时,引  相似文献   

11.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01年老鬼钓鱼学校第五期学习班,本人有幸受邀讲解浮漂原理。有天训练期间发现A班一位学员A的浮漂有很多动作,但扬竿中鱼率很低,我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用的是漂尾长度约20厘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问这位学员浮漂调几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诉他应该修剪铅皮调六目,钓目不用改变就可提高中鱼率,学员照方法改变调目之后,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我到对面鱼池巡视发现有另外一位学员B的浮漂亦有很多动作,扬竿中鱼率也很低,更巧  相似文献   

14.
搓拉结合     
《钓鱼》2010,(23):17-17
手竿钓对象鱼主流技术。搓,搓饵:拉,拉饵。主要形式为先搓后拉,先搓松散太饵离底或沉底抖散,作用是诱鱼。窝做成后搓小饵钓底,当出现钩到底就有口并伴有离底接口鱼讯时,搓饵显得慢了,此时改拉饵,快速抛钩。可是钓了一段时间后鱼口少了,于是改回搓饵,  相似文献   

15.
陕西钓友侯博峰来信说:他在垂钓时见浮漂动,提竿后手感重有鱼,但经一两个回合后,钓线突然一松,鱼脱钩了。经检查钩没有断,而且锋利,线也没有问题,甚感奇怪,不知何故,求答。  相似文献   

16.
钟有祥 《中国钓鱼》2003,(11):21-21
我浮漂的感觉,简单而言就是要摸索出当天鱼咬钩的规律,读懂当天浮漂的语言。大凡钓过几次鱼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调钓目数在前一天钓得不错,第二天照旧就连连空竿;一天之中上午钓得顺手,中午开始那漂就迟钝得体现不出信号。换句话说,浮漂  相似文献   

17.
1.钓截杀:专指钓底时,钓饵在下沉到接近水底仍在缓慢下沉中,鱼快速上前把饵吸入嘴中。此时浮漂表现为在匀速下沉到位之前,出现一次半目左右的加速下沉,就是钓手们常说的“一个轻微下顿”。如能把握住机会,便可完成一次漂亮的钓截杀。  相似文献   

18.
王长工 《钓鱼》2014,(17):22-22
在不久前的一次垂钓中,笔者根据鱼口变化,及时变换钓饵,从而擒获一条重达3千克青鱼。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当我把窝饵投进漾水(我们当地将与外面水系连通的大塘水面称为“漾”)后,还是按常规传统钓(用蚯蚓作钓饵)法下钩,接连五次都是贪吃的黄颡先抢食而被擒。此时距离我欲获大鱼的目标甚远。兵不厌诈,我想摆脱黄颡的捣乱,就拌起商品饵料,改用素料作饵。果然,投水不到十钞钟,浮漂倏然全黑,我迅即扬竿,一股被鱼拖拉的沉重感迅速传递到手心,于是马上竖竿,并起身将鱼拖出窝区,  相似文献   

19.
程宁 《垂钓》2002,2(1):31-33
手竿钓鲫中,鱼吃底饵时浮标会表达出以下三种标准的鱼讯语言:1.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瞬间下顿.浮标下顿的力道似乎很大,但下顿量很小,一般在一目(10毫米)左右.有时甚至只出现三四毫米的下顿。2.上浮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缓缓上浮,但浮起四五毫米甚至只浮起两三毫米突然又掉头向下转变为下顿,其下顿量很小.但很有力。3.送标。静止中的浮标突然平缓而持续地上浮,上浮量在两三目到五六目之间,有时会达到七八目甚至把浮标送倒为止。以上三种浮标的鱼讯语言是钓底层鲫鱼时,浮标定讯语言中最常见的、也是广大钓鲫爱好者最喜欢看到的浮标语言。有经验的钓友基本都能把握住这三种中鱼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极大的观标乐趣。然而对初学钓鲫的朋友来说,要想掌握这三种浮标语言,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只有当判断准确,手眼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提竿速度和力度配合得都很合理时,才能享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中鱼感觉。  相似文献   

20.
“盲钓”     
史为林  郭红明 《钓鱼》2012,(7):26-27
“盲钓”,是指不看浮漂或者看不清浮漂,间隔一定的时间提一次竿,凭时间判断鱼讯的一种钓鱼方式。 “盲钓”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野外钓鱼,遇到风雪雨雾、水流湍急、黑夜无光照等特殊条件,不适宜使用浮漂或看不清浮漂信号时,不采用“盲钓”你就得收竿子走人。当然,“盲钓”也是一种积极的钓法,竞技速钓就有高手不看浮漂钩饵入水后默数一、二、三就抬竿起鱼,而且常常双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