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职的学生在年龄段上,属于青年初中期阶段,正处于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期和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期",他们在大学三年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征。高职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如何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学院专职辅导员在学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求知、发展和成才,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学生学习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中学生处在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在实验中会表现出认知、情绪和思维诸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实验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教育,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就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学生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理反应和行为控制能力的集中表现。现在入学的中专生,绝大多数是80年代出生的,平均年龄为17岁左右。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是人生中的重要转折阶段,他们既充满青春活力,蓬勃向上,同时又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的现象。因此,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从我校学生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美术教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独特性,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特点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晓宇 《文教资料》2011,(29):106-107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生在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即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舞蹈教师正确地认识、掌握、分析并驾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对提高授课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职图书馆学生读者在借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个性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了学生有爱面子心理、盲目心理、阅读情绪变化不定等心理特征,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一定阶段的,而每个发展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也具有特定的心理发展的任务。中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完成心理的发育与心理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行为特征是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任何心理特征的形成都是有原因的。本文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得到的外显行为特征来推导出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特征,包括从众与独立、压抑与张扬、自卑与自信、惰性与紧迫、焦虑与从容。剖析这些心理特征的可能成因及利弊,以便客观地读懂学生的心理,为以后的心理矫正措施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9.
目标是一种期望 ,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期望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得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就构成了人的个性。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高峰时期 ,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 ,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第一次面临职业的选择 ,步入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心理上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维斯把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今天的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 ,敢想敢说 ,勇于探索 ,进取开拓。在班级这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集体 ,具有操作性的班级目标是灵魂 ,而…  相似文献   

10.
学校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对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使学生的现有行为经过礼仪教学纳入应有行为,最终成为习惯行为。 职高的学生(包括四年制中专班)一般在16—20岁这年龄段,处在花季年龄—青春期。这时期学生身体发育进入高峰期。体型、外貌开始急剧变化,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富于理想、兴趣广泛、勤于思考、追求知识,开始注意外部环境、喜欢交友;注重自我,性别意识形成;开始爱美、修饰自己,注意自我形象;希望在公众场合得到众人关注,在乎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与此同时,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情绪上的不稳定性,以及所谓独立意识的增强,也表现出来。综上所述,这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别是性别意识的形成和强烈的爱美心理以及迫切要求完善自我形象的心态,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中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代际特征和网络心理特征,并且使中学生网络依赖具有典型的群体性特征和个体心理特征。究其原因,是家庭管教过于严厉或疏于管教、教育功利化、竞争激烈、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先锋性、现实角色和心理追求激烈冲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3+X”高考改革的核心是高考内容改革,集中体现在“更加注重能力立意”的命题上。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高考试题在基于学科能力而测量考生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时,存在一定的考试心理机制。不同的考生存在认知的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有各自不同的应考行为表现;考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差异所表现的能力差异,也就通过注重能力测验的高考试题和高考分数给出了一定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王亚南  刘昌 《成人教育》2013,(12):79-81
个性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差异性既表现在个体之间,又表现在不同性别之间,而学生个性的性别差异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更好地促使男女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以便较好地适应社会与服务社会,教育者要采取有效措施,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个性化 写“我”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激情、心境、信心等心理状态.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组合不同,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数学的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兴趣在非智力因素中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来诱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初一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1~13岁之间,正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飞跃的时期,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特殊的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一些心理特征: 1.好奇心强,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对学校、教师、同学、学习各个科目都有一种新鲜感.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各年龄段学生呈现不同的心理特征,从心理与行为结合点切入,剖析他们信息素养的形成以及创新性思维发展的过程;用发展性的视角对学生作品给予评价,摆正学生、教师、评审者在作品评价中的地位,应重视动机评价的重要作用,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很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学生的认识、情感、思维等心理需要,就会为他们后天知识的汲取、个性的形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教师的言传身教、心理特征,对学生心理发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正处在模仿时期,教师每一时刻的表现都是在为学生做示范。在学生心里,老师比爸爸、妈妈还“伟大”。他们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因而,…  相似文献   

19.
个性心理特征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一个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别和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基本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总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那些比较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差别或特点就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听讲时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很认真,甚至回答的每句话都细心地思考过,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具体的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神经过程特点,经历不同的社会生活,参加不同的实践活动,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面貌,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有人喜爱音乐,有人喜欢文学,具有不同的“兴趣”;有人擅长建筑设计,有人善于操纵机械,表现了不同的“能力”;而在对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更有不同的特点:有人坚定勇敢,有人自卑畏怯,这是“性格”方面的差异。兴趣、能力、性格都是人的心理特征。它们从不同方面标志着个人的心理面貌,其中性格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