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牡丹亭》的人物格局和矛盾冲突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娘是<牡丹亭> 唯一的核心人物,这是由汤显祖运用心学生命价值观理论塑造新佳人形象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爱情自发_择偶自由-婚姻自主三端.在她身上"矛盾"与"冲突"两相分离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戏剧冲突的"<牡丹亭>模式".<牡丹亭>严肃崇高的文化品位与戏剧冲突具闹剧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牡丹亭》借助爱情故事所表达的是情对理的挑战,理想对现实的反抗。但是作者在抒发“情”的同时却摆脱不了“理”的束缚,“隋”与“理”的冲突贯穿始终。文章结合汤显祖“至情”观的创作理论,着重分析《牡丹亭》在情理冲突下所映射的无奈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品中体现的“理”对“情”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题材流变、戏剧冲突、人物形象、文化要义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从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一方面是因为其含蓄隽永的曲词,文采斐然,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渲染了主人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正是这种不顾一切冲破"礼"的阻碍热烈追求婚姻自主的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牡丹亭>中,作者让火热的人性战胜了冰冷的天理("人性"在这里集中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即作品中所谓"至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禁锢人们精神的封建礼教.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也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情与理的冲突便构成了贯穿全局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5.
高敏 《文教资料》2008,(31):7-9
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雷雨>中的意志人物入手,对<雷雨>所涵盖的意志冲突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勾勒.在此基础上,对这一冲突结构的来源、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中的得失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都有关于高等学校设立的法律规定,然而这些规定之间存在着法律冲突,降低了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其冲突的根源在于立法权限不清、立法技术滞后以及下位法立法主体的不作为.解决的方式就是要启动立法的改变与撤销机制,实现法律规范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通过塑造五个硝烟中英雄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与战争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和和平对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杨勇 《华章》2009,(24)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之间冲突将是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9?11之后,似乎更映证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的亲属关系的分析及几场重要地区冲突的分析,表明亨廷顿所言的文明问冲突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投影演示<牡丹亭>四枚特种邮票.同时播放昆曲<牡丹亭>的音乐.) 师:同学们,西方最著名的古代戏剧家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明朝,也出现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  相似文献   

11.
徐志鹏 《文教资料》2008,(21):29-30
库切的小说<耻>揭示了南非正在变革中的种族冲突.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从前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冲突.突出表现了白人在这一变革中所受到的冲击,并试图在主人公卢里的女儿露茜身上找到解决的办法,让她作为一个25岁的年轻女性来承担并化解这个冲突.  相似文献   

12.
李贵和 《文教资料》2008,(10):37-38
对<红字>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研究通常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清教统治发生的冲突,忽略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潜在而致命的冲突.本文认为后一种冲突才是真正悲剧性的冲突,男主人公的懦弱和犹豫让女主人公的坚韧和向往归于虚无.他们如果能结合,彼此之间的冲突就会爆发,毁掉他们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才是最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杜丽娘慕色还魂>是较为原始的杜丽娘故事的话本,汤显祖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作了艺术加工,创造了<牡丹亭>,突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一成就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杜丽娘形象的再塑造,但<牡丹亭>对话本中柳梦梅形象的几点细微改动,对突显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柳梦梅名字的来源、柳梦梅的身份、柳梦梅的阳则之美及其热衷功名和干谒权贵等几个方面,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细微差别,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的再创造进一步突显了作品"以情抗理"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情至爱"的呼唤和赞美.  相似文献   

14.
张婷婷 《文教资料》2008,16(16):7-9
本文试从悲剧冲突的性质和结构出发,结合中西方悲剧的特征分析,引出对<琵>剧中隐含的悲剧主题意旨的探讨.全剧的核心冲突关乎两股互不相容的伦理力量;独特的双线并行和主副线交替的结构布局,收到层层推进冲突的良好效果;貌似"大团圆"的结尾,实际上呈现出冲突的不可解决和痛苦的绵延不尽.通过以上几点的评论.客观展示<琵琶记>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复杂性主次性尖锐性和发展性,从而演绎出了戏剧艺术的光彩,成为了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理念】和谐的家庭关系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尤其是上了高中的孩子,成人感特别强烈,更加追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父母还不习惯孩子的长大,不适应孩子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因此家庭冲突时有发生。若双方能够了解解决冲突的方法,掌握化解冲突的技巧,使冲突解决的过程成为相互理解、增强感情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主体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法律应该怎样约束公共权力的行使则仍有不少有待探索的问题。其中包括:应建立行政时效制度,对行政主体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进行时间上的约束,既保证国家权力的及时行使,又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执法中经常会产生执法与“情理”相冲突的情况,如何分析认定冲突的原因、如何解决冲突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著名的戏剧作品<雷雨>中人物的冲突激烈、典型,人物的冲突有着当时深刻的多元化社会文化根源,也反映了作者曹禺的思想观念,本文通过作品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来分析剧中典型人物的四种性格类型的形成及发展,透视当时的社会文化变幻及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的声腔问题至今仍然争讼不已,一般来说无外乎力主弋阳腔,宜黄腔、昆腔和海盐腔四种.事实上,依据相关资料及汤显祖创作的实际情况,此四种观点之于汤本原著<牡丹亭>而言,都有偏颇之处.结论认为:<牡丹亭>初创时期并不主何声腔,完全是一部传奇体制式的文人剧作,只不过后来各种唱腔结合自身情况,各取所需,加以改编.也正因如此,一方面该剧在唱腔问题上难以趋于一致:另一方面,该剧能常演不衰.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的千古名剧《牡丹亭》,塑造了杜丽娘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围绕这一形象展开的独特的戏剧冲突,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对其戏剧冲突加以探究,并剖析这种冲突蕴涵的社会意义,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