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教材第七册第65页讲到闰年时有这样的叙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按这条规定,1900年是不是闰年,学生答:是闰年。教师说:错了。学生疑惑不解。教师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才是闰年。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日5时48分46秒。合365.2422日。即比平年多0.2422日。经过4年就多0.2422×4=0.9688(日),约合1日。所以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按照上面的说法,1900年好象该是闰年。假如是闰年,从1800年到1900年这100年里,应该多出25天才行。可是0.2422×100=24.22日约合24日。所以第100年不闰。 又0.2422×400=98.88(日),约合97日。按4年一闰的话,400年内该有100个闰年,但400年内有三个整百数年份不闰,所以该有97个闰年。这就是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年又闰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大月和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根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判断闰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现在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 ,教学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重、难点的定位。根据实际情况 ,学生在学习之前 ,已经通过向家长询问、翻阅课外读物、上网等手段 ,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一部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因此在抓住重点的同时 ,以突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一难点作为教学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展开。2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练习 ,结合有关时间事件给学生以“闰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 教学中 ,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 ,…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阳历闰年.同学们会想起有关阳历闰年设置的许多有趣问题,例如,为什么现行历法中通常4年1闰(即每隔4年2月份从28天增加为29天)?为什么第100年不闰?为什么年份是400的整数倍时又加闰?这些问题,本文将给你解答.原来,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来制定的,而它并不恰好是365天,而大约是365.2421987日,约合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样,一年中就多出了大约14日的时间.即365日5小时48分46秒=365+5×3600+48×60+4624×3600=3651046343200(日).它的分数部分,可用一系列的分数去“逼近”它,使它们相差得越来越小.这一系列的渐近分数是:14,729…  相似文献   

5.
<正>公元321年3月7日(相当于我国东晋元帝大兴年间),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宣布采用"星期制",并规定当天为星期一.今天,我们要了解历史上的某一天究竟是星期几?需要两个预备知识:1.闰年的设置(1)每隔4年时间设置一个闰年,这一年的二月由普通的28天改为29天;(2)遇到年数为"百年"的不设闰,这就是常说的"百年24闰";(3)公元年数为400倍数者设闰.2.高斯函数(取整函数)公元1800年,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  相似文献   

6.
"星期制"是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推行采用的,并正式规定公元321年3月7日这一天为星期一.我们现在要想知道将来的某一天或者历史上的某一天是星期几,需要先学习以下相关的基本知识:一、闰年如何设置1.每隔4年时间设置一个闰年,这一年的二月由普通的28天改为29天.2.遇到年数为"百年"的不设闰,这就是常说的"百年24闰".3.公元年数为400倍数者设闰.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中,为指导农业生产,制定过许多历法,其中使用最广的是格里历,即公历.公历有闰年之说,闰年一年为366天,平年为365天.判断某年是否为闰年有一口诀: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实数理论中的连分数理论,则从理论上说明了现行历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农历每11年设置4个闰年。公历每四年一闰,一百年少一闰,四百年又多一闰。农历去年闰十月,公历去年闰2月。农历闰年加一个月,公历闰年加一天。我国通用的这两种历法,按上述办法设置闰年,固然有天文学上的原因,但也有其数学道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2天,而月亮绕地球一周(农历的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2.9秒,合29.5306天,于是用辗转相除法,将一年中含有的月数365.2422/29.5306化为连分数得:  相似文献   

9.
林广 《中学生数理化》2007,(11):40-42,59
一、填空题1.如图1,线段AB又可以表示为;直线l还可表示为;射线l又可以表示为.2.图2中共有条直线,它们分别是;共有条线段,它们分别是.3.某村村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其中的道理是.4.在直线l上沿同一方向画AB=3cm,AC=2cm,AD=5cm,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  相似文献   

10.
一、难点——在试教中发现 赛课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原”之前,我作了些备课思考. 例1:两杯果汁共400毫升,从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例2:小明原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有多少张邮票?  相似文献   

11.
1.分类思想(1)数学问题.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600米/分,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4分钟后两人相距400米,则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分析甲、乙两人相距400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两者还没有相遇时相距400米,如图1(a)所示;另一种是两者相遇后背对背相距400米,如图1(b)所示,由图知  相似文献   

12.
【教学案例】一、出示例题体会策略1.通过示意图帮助体验倒推法。课件出示: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师: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生:一共有400毫升。生:甲杯果汁比乙杯的多80毫升。生:现在各有200毫升。生:甲杯减少了40毫升,乙杯增加了40毫升。师:这道题同以前学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吗?如果还按  相似文献   

13.
考虑三人得的总分,有 M(P1+P2+P3)=22+9+9=40, 又 P1+P2+P3≥3+2+1=6,则 M≤6.又由题设知至少有百米和跳高两个项目,从而M≥2,又 40分必能被M整除,故M可取2,4,5. (1)当M=2时,即只有跳高与百米两项,而乙百米第一, 只得9分,故必有P1+P2≤9,P1≤8.这样,甲不可能得22分,故M≠2. (2)当M=4时,由乙可知P1+3P3≤9,又P3≥1,故P1≤6,若P1≤5,则四项最多得20分,甲就不可能得22分,故P1=6.(3)当M=5时,由5(P1+P2+P3)=40得P1+P2+P3=8.若P3≥2,则P1+P2+P3≥4+3+2=9,不可能,故P3=1.又…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数学第九册P_(64)有道思考题:观察前两个等式,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其他等式的□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1)4 1/2 1 2/7=4 1/2×1 2/7 (2)2 2/3 1 3/5=2 2/3×1 3/5 (3)□ 1 3/4=□×1 3/4 (4)6 □=6×□一、点拨、探索。 1.(点拨)教师要求学生先将前两个等式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观察等式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5.
1.分散难点.新授前,出示几道填空题:297+□=300、598+□=600、□+399=400,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使之发现297、598和399三个数都接近整百数,从而为教学例1既作好了准备,又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练习【目标】通过课前练习,创设思维情景,为学习新知识架桥铺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1.日常生活中,人们分东西须具备哪些条件?2.一块400亩的地,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亩?(①口算出答案;②这是什么分法)3.一块400亩的地,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给只有5人的甲组耕种,另一份给有15人的乙组耕种,合理吗?为什么?(使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17.
<正>在求解数学问题时,某些问题的结论中常常会用到连词"或"、"且".若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连词的不同用法,便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发生.例1解方程3x2-16x+5=0.解原方程可变形为(3x-1)(x-5)=0,∴3x-1=0,或x-5=0,∴x=1/3,或x=5.点评这里x=1/3与x=5之间必须用"或"来连接.因为要使原方程成立,因式(3x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四、特例估算 特例估算就是从特殊情况下进行数值的猜想、判断和估计,然后再进行一些计算和推理. 例6已知十个正整数al、aZ二,a飞。的和是400,且a,相似文献   

19.
师:我们已学过多项式乘法,现在举行一次微型比赛,如下 6题 (发下题卷 ),看谁做得又准、又快。 1. (3m+ 2n)(3m- 2n) 2. (a+ b)(a- b) 3. (2a3- b2)(2a3+ b2) 4. (- x+ 2y)(- x- 2y) 5. (- 4a- 1)(4a- 1) 6. (1- 5ab)(1+ 5ab) (3分钟后,陆续有人举手,表示做完; 8分钟,全部做完。 )   师: (问第一个举手的学生甲 )你是怎样做的 ?为啥这样快 ?   甲:做完前两道题,我就看出,乘出的四项中,总有两项互相抵消,后面题的过程就可略去,只留两项。   (教师又问几个“快”的学生,大同小异。 )   师:你们只做了…  相似文献   

20.
“十有沙:1。有单元备课,2。3.有课型说明,4。5.有教具准备;6.7.有课时安排,8。9.有作业设计,10.a十要”:1。要页面整洁;2。3。要内容具体,4。5。要重点突出,6。7。要遵循计划,8。9。要切合实际万10.有目的要求;有重点难点,有教法设计,有板书设计.有教后附记。要字迹规范,要过程清晰,要课时足量;要超前各课;要改革教法。备课“十有”、“十要”@吴庆芳$湖北石首市茅草街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