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进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观生态学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已经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灾后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地质环境灾害损害了生物生活的环境,进而破坏区域生物多样性;防疫过程将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地震直接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多样性保护应该坚持系统性、前瞻性与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尽快开展地震对灾区生物多样性评估、优先恢复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恢复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开展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加大对灾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当前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存在立法缺位、执法不力、救济不足等问题.为加强对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在对当前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梳理的基础上,从立法、执法及法律救济等视角对保护和合理开发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生态过程。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本文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在现实基础方面,介绍了世界生物多样性现状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生物多样性正以较快的速度丧失.在理论基础方面,主要从生态学、环境伦理学、经济学、美学及法学的角度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崔丹 《林区教学》2008,(11):108-109
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多元民族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式主要包括保护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遗传的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等。多元的生物保护形式犹如道道屏障,对黔东南的生物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由此各民族实现了资源的均衡利用,减少对同一物种的消耗,避免资源抢夺,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树立适度发展、适当妥协的思想。在完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确立合理的资源管理计划,防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1978年,美国以“热带森林的砍伐”为题,召开了一次战略性讨论会,会上提出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1986年美国又主办了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国家论坛。1988年,威尔逊(E.O.Wilson)将这次论坛中的57篇文章汇编成册,并题名为《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出版。此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全面展开。许多自然科学家甚至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云南的优势,也是最有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作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黎贡山在我国乃至国际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建设对于云南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自然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羊草草原是松嫩平原上具有一定耐盐碱性的重要草场资源,由于过度放牧而导致让盐碱化加重,出现了植物种类组成各异的群落。盐碱化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如何,是本文研究的宗旨。本文从物种的丰富度、均匀性和多样性三个测度水平来探讨分析了物种分布格局随盐碱化梯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的生物大分子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分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飞机场是一个特殊的可以人为控制的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鸟类多样性较高,但这会影响到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安全。因此,飞机场的生物多样性有别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文就飞机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Africa Education Review》2013,10(2):307-317
Abstract

The discussion i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includ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its resources in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South Africa. The investigation is thus focused on the so-called species approach to sustain biodiversity. In this regard the conservation status of a number of threatened plants, mammals, birds and butterflies are surveyed. The aim of the survey is to illustrate which category of species could be considered for inclusion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ogrammes in South Afric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benefits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re discussed, inter alia,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job creation, game-ranching and eco-tourism. The research is concluded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mes, educators and learners.  相似文献   

16.
从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特性出发,抽绎出差异化的概念。在分析高校研究和实践中的泛综合化现象,差异化实施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实施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大学内部、大学之间、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四个角度阐释了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表现在生物界中,文化多样性表现在人类社会中,两者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早已结成了密不可分的耦合关系,这是它们协同进化的必然产物,它们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才能共同繁荣。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基本源泉。民族文化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稳态延续的根本保证。只有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相互耦合,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国家 ,但由于环境的破坏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 ,环境污染和外来种的引入等原因 ,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我们要全面评价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建立可靠的财政机制 ,促进科学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保护和发展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In a diverse country like India first hand observations of diversity of life forms could provide an interesting focus and purpose to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the process it could generate information of great relevance to monitor biodiversity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our conservation efforts. The endeavour of organizing such observations into a countrywide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could help catalyze our transition to the information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