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营养元素吸收和循环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修  黄冬梅 《资源科学》1999,21(2):62-70
文章对泡桐各器官营养元素储量及其吸收循环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泡桐在大生育周期和年生育期内的养分吸收循环规律:①泡桐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②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吸收多少依次为叶>枝>花>干>根;③泡桐对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多少依次为N>K>P;④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有选择吸收作用;⑤泡桐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7月底之前;⑥泡桐营养元素的循环率为67.34%。  相似文献   

2.
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南省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挖掘河南省不同区域热量潜力和提升热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热量分布及其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不同年代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生育期在豫北略增加、在豫东呈增—减—增变化特征、在豫西缩短、在豫南则先减后增;河南省各区域小麦和玉米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均呈增加趋势,是各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热量利用率而选用中晚熟品种的结果;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差南高北低,且小麦有效积温差升高,玉米有效积温差降低,表明玉米热量利用程度高于小麦热量利用程度;在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的共同变化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差在豫南和豫东大部较高,而热量利用率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但均呈升高趋势,表明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但在豫南和豫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今后应着重提高该区的热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5)
为深入了解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在现有育种和栽培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旱地小麦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区域小麦产量,对2006—2016年云南省地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海拔楚雄点147份参试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茎蘖数基本苗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单位面积产量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有效穗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茎蘖数不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千粒重因子、茎蘖数因子和生育期因子,所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86.38%。  相似文献   

4.
种植等高绿篱是丘陵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经营措施,是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有效手段。由于绿篱植物的引入,存在着绿篱植物与作物之间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在养分、光、水和气方面的竞争作用,又成为植物篱推广应用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选用豆科紫穗槐和禾木科香根草为绿篱植物,间作小麦、大豆,设置单作、板隔、网隔和无隔4个处理。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绿篱和作物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N吸收影响不大,香根草不利于大豆N吸收,紫穗槐对大豆N的吸收有利;香根草抑制小麦P的吸收,促进大豆对P的吸收,紫穗槐对小麦、大豆P吸收都有利;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大豆K吸收起促进作用;香根草对N的竞争和对P、K的吸收能力均强于紫穗槐,而对N的吸收能力弱于紫穗槐;两种绿篱对小麦影响弱于小麦个体间的影响,对大豆的影响强于大豆个体的相互影响。这些揭示了紫穗槐和香根草对小麦、大豆之间的养分促进与竞争特点,为丘陵山区植物篱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种植等高绿篱是丘陵山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较为理想的经营措施,是防治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的有效手段.由于绿篱植物的引入,存在着绿篱植物与作物之间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尤其是两者之间在养分、光、水和气方面的竞争作用,又成为植物篱推广应用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选用豆科紫穗槐和禾木科香根草为绿篱植物,间作小麦、大豆,设置单作、板隔、网隔和无隔4个处理.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绿篱和作物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N吸收影响不大,香根草不利于大豆N吸收,紫穗槐对大豆N的吸收有利;香根草抑制小麦P的吸收,促进大豆对P的吸收,紫穗槐对小麦、大豆P吸收都有利;香根草、紫穗槐对小麦、大豆K吸收起促进作用;香根草对N的竞争和对P、K的吸收能力均强于紫穗槐,而对N的吸收能力弱于紫穗槐;两种绿篱对小麦影响弱于小麦个体间的影响,对大豆的影响强于大豆个体的相互影响.这些揭示了紫穗槐和香根草对小麦、大豆之间的养分促进与竞争特点,为丘陵山区植物篱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台站记录的作物生育时期数据,广泛用于科研和生产活动,但是该数据集有较多生育时期缺失。为了高效、充分地利用已有生育时期,急需研究生育期填补方法,并分析与其他生育期数据的差异。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农业气象台站玉米关键生育阶段的积温比例,研究玉米缺失生育时期的填补方法;对比分析2002—2011年农业气象台站与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育时期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填补缺失生育时期,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在1.82~5.20之间;除2006年、2007年以外,其余年份50%以上的农业气象台站数据与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生育期一致性好;就多年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言,黄淮海夏玉米区内大部分农业气象台站与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生育期差异较小,约占农气台站总数的53%。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玉米种植区、农作物的生育期数据填补和对比,为相关研究提供生育期数据选取、融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候学统计学方法对西藏主要农区拉萨、泽当、林芝、波密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主要冬麦区冬季平均温度表现显著的升温趋势,升幅为0.39~1.01℃/10a,暖冬也有增多趋势。暖冬导致小麦生长周期缩短,尤其是冬前锻炼时间较短,小麦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这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了通过适期播种、推广应用综合抗旱,确保小麦生育期内供水及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争取麦作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西藏油菜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⑴播种到出苗;⑵出苗到现蕾;⑶现蕾到初花;⑷初花到终花;⑸终花到成熟。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了春油菜生育期与各生育阶段的关系,发现了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生育期主要受出苗到现蕾阶段天数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西藏春油菜生育期的分布规律,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9.
据实际调查,施普通化肥即碳氨,过磷酸钙,钾肥全生育期成本125元/亩。而使用涂层缓释一次肥一次底施100斤,成本120/亩,省工省时,节本增效。鸡泽县生产小麦需浇好底墒水、冻水、返青水、拔节孕穗水、灌浆水。施用涂层缓释一次肥小麦可省去返青水、起身水,只需浇好拔节水,时间一般在4月10日—25日,特殊年份根据旱情可提前或滞后,少浇一水,亩节省电费20元,节水50-60方。四年节约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时序NDVI特征值提取多作物播种面积的方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MODIS数据的1、2波段是具有250m空间分辨率的红和近红外波段,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对农作物进行动态跟踪监测.随着农作物的生长,NDVI值逐渐增大,并在一定生育期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于不同作物具有不同的生育期,NDVI峰值的大小、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通过对北京市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查和3月中旬到11月上旬的不同作物的NDVI值采样分析,得出:①冬小麦NDVI值3月下旬相对较高,5月上旬最大;②春玉米的NDVI峰值出现于8月上旬;③夏玉米的NDVI峰值出现于8月中旬;④大豆的NDVI峰值也出现在8月中上旬,可通过物候历与春玉米区分开来(春玉米是单季作物,大豆是双季作物),通过峰值大小与夏玉米区分开来.结合北京市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通过NDVI值时序变化规律从MODIS数据中提取了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总体精度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我国许多农业科研工作者对旱地中、低产麦田的栽培技术、小麦的产量及高产麦田施肥与土壤水分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对我国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兴章 《资源科学》1986,8(2):31-36
新疆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的垂直地带性明显于水平地带性。海拔高的地区气候凉爽,降水量较多,而在海拔低的盆地腹地气候炎热干旱,介于两者之间的山麓及盆地边缘是温和气候。本区作物布局应依据海拔高度对农业气候生态条件的影响合理安排,在海拔高度高的地区适宜种植喜凉的春小麦、马铃薯、油菜;而海拔低的盆地腹地应种植喜温、喜光、耐旱的棉花、甜瓜;介于二者之间的山麓地区,盆地边缘适宜种植甜菜、大豆、小麦、玉米、油葵、啤酒花、红花;水源充足的地区可发展水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小麦抗孢囊线虫病种质资源筛选抗病基因的发掘研究进展,以及小麦抗孢囊线虫病基因分子定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还缺乏较好的抗病材料,普通小麦中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资源比较匮乏,建议一方面加大引进和筛选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加大对小麦野生近缘种属中CCN抗性资源的筛选;对已挖掘到的抗性资源和定位到的抗病基因,可以结合作物遗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遗传和育种抗病新材料,为小麦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4.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种子。自出苗到成熟称为小麦的全生育期。在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小麦生长发育期对外界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小麦的主要有产量、抗倒、抗病、抗旱等主要经济性状,研究试验材料的这几种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对供试亲本材料产量、冠层株型、生育期、抗性等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分析,为小麦高产、稳产品种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结果表明:在7*7双列杂交试验中,烟农15和GC8901表现良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卜祥 《华夏星火》2010,(8):37-39
进入8月,对于收购小麦价格高涨的担心,被俄罗斯宣布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暂时转移。业内更多人士桐信因为国内进口小麦数量少,围外小麦涨价的效应难以传导到国内。《农经》记者7月底通过在河北、河南两省的采访发现,眼下正进入一个微妙时期:一方面,掌握粮源的中储粮体系内部发布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小麦出库工作,并将之上升到“政治高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该品系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黑麦的染色体成对或片段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近10年的时间,成功地培育成了黑麦——普通小麦异代换系和易位系小麦新品系906。河南省三门峡市科协科技开发公司会同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5-646
<正>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高彩霞课题组和微生物研究所邱金龙课题组紧密合作,利用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在六倍体小麦中对MLO基因的三个拷贝同时进行了突变,获得了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抗性的小麦材料。该研究利用TALEN和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实现了对小麦MLO基因的定向突变,且诱导的突变在小麦里可以稳定遗传到后代,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突变体材料经过一代或两代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旱地小麦生育期降水少且利用效率低、产量低而不稳、比较效益低等生产实际问题,山西农业大学旱作栽培与生理团队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多年大田试验,研究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探墒沟播技术可增加旱地小麦越冬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5~18 mm、拔节期3~13 mm,降低了越冬-拔节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了拔节-开花、开花-成熟耗水量;显著增加了穗长、小穗数,显著提高了穗数27万~36万/hm2,穗粒数3.1~3.5粒,千粒重1.5~3.0 g,提高产量14%~17%、水分利用效率12%~16%、氮肥偏生产力16%~17%.该技术减少总投入300元/hm2,增加总收入1554元/hm2,增加经济效益1854元/hm2.总之,旱地小麦探墒沟播技术有利于蓄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促进穗部发育,优化产量构成,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