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     
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诗歌;他的生平捉襟见肘,像他的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缕的形象,叫无忧者发愁,叫痛苦者坚强。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的日子像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的灵魂要寻找适当的载体,这个流亡者正是它安稳的家园。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定会停止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杜甫@黄灿然  相似文献   

2.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瑶湾,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生活的时代正当“安史之乱”前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又因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剧变,所以人们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育是唐初著名诗人,武则天时的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做过兖州(今山东兖州)司马和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杜甫自幼好学,七岁即能作诗。少年时寄住洛阳姑母家里,开始与文人交游。十九岁起,杜甫开始漫游吴越齐赵,就是现在的浙江、山东、河南、  相似文献   

3.
仰望杜甫     
杜甫是一位要让人为之多捧同情之泪的痛苦诗人,他一生的大半是在安史之乱的战乱频仍中度过的.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他携妻带子,颠沛流离,四处漂泊.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低下他那高贵的头,不愿做的事得做,不想说的话得说,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4.
走近杜甫     
杜甫,还是在幼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个名字。我知道他是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不过那时他对于我来说,他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抽象符号,一座遥不可及的山峰。当我渐渐长大,当我捧起他的那些被后  相似文献   

5.
我读杜甫     
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读杜甫,从他的《春望》到他的“三吏”、“三别”,然而对于杜甫的深刻理解却是在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日子里。一提到杜甫,人们总会想到他的爱国精神,想到他的作品风格是沉郁顿挫,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他少年时本也活泼好动,青年时本也裘马轻狂。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一个人从年少轻狂走向极端的沉郁,那说明他经历的一定是大悲大痛。正如杜甫,当他从一个翩翩佳公子成为一位逃难的老人,其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几多悲欢离合,几多人情冷暖,几多世间沧桑。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悲,他的痛不是为他自己,不是为他的家人…  相似文献   

6.
走近杜甫     
走近杜甫,全方位了解诗人,不仅感受他抑扬顿挫的诗风,而且感受他诗歌中大气磅礴和雄奇浪漫.  相似文献   

7.
<正>他多么渺小,相对于他的诗歌;他的生平捉襟见肘,像他的生活,只给我们留下一个褴褛的形象,叫无忧者发愁,痛苦者坚强。上天要他高尚,所以让他平凡,他的日子像白米,每粒都是艰难。汉语的灵魂要寻找恰当的载体,而这个流亡者正是它安稳的家。历史跟他相比,只是一段插曲;战争若知道他,定会停止干戈;痛苦,也要在他身上寻找深度。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黄灿然)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中国古代诗坛上少有的巨擘,其性格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杜甫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他出身于儒门世家,对于建功立业,他自信满满,然而现实残酷,致使他的仕途之路异常曲折,这与他多样的性格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本文试从杜甫的性格入手,管窥杜甫为何无法长期立足政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闻一多称赞他是“中华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伟大的一道光彩”。杜甫是一个以大量诗歌抒写人民生活的诗人,他是诗歌之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相似文献   

10.
思杜甫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他与众不同的诗的风格,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幼年时爱读王维、李白诗而不甚喜欢杜诗。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生活面的扩大,他对忧思深广、风格凝厚的杜诗之喜爱日益加深,对杜甫的评价也非常之高。杜诗对他的新、旧体诗之创作都有影响。在其著作《李白与杜甫》里,他对杜甫贬抑过甚,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折。“文革”结束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2.
诗圣杜甫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29):56-58
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临终前对宋之问等诗人说:“我活着把你们的诗名都压住了;现在快死了,诸位的诗有出头之日了.但遣憾的是我的文学事业后继无人!”他没料到几十年后.他的孙子杜甫不仅接了班,而且成就远比他大得多。  相似文献   

13.
桂甫是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大师,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既表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说明了他诗歌创作的语言艺术成就。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严谨推敲、认真锤炼,他的诗才会有这样的“惊人”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杜甫与黄庭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诗派后学张“一祖三宗”之说 ,虽然远绍杜甫 ,但黄庭坚才是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 ,他正是通过学杜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的。他对杜甫的学习是全面的 ,也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5.
现存杜甫最早的咏物诗,要算他在开元末写的《房兵曹胡马》。他写这首诗,距他第一次赴试不第大概也有五、六年时间。他那时“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少年气盛,并没有把落第放在心上;他把自己比做“稷与契”,觉得“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总有实现的一天。所以在这首诗里,就把自己比做骁腾万里的胡马: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富于悲悯情怀和爱国色彩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丰富阅历,注定了他的写实诗风与忧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杜甫     
早年熟读杜诗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关心孩子的教育。他不主张孩子过早就学习杜甫的诗篇。在其《示樟寿诸孙》手谕里指出:“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但是鲁迅却并没有禀遵祖训,他对杜诗熟读得惊人。凡是跟鲁迅接触过的人们,会对他的娴熟杜诗,留有深刻的记忆。杨莘耜是他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的同事。这位高年老人在解放后回忆道:“豫才于学,无所不窥。……对古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时代的影响,他有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而影响他的立身行事和诗歌创作的却是儒家思想。他接受了正统的儒家思想中有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的思想,并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不可避免地他也接受了儒家思想中的落后反动思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杜甫常称自己是儒者,是研究儒术的,如在《忆昔》中说:“愿见北地傅介子,老懦不用尚书郎”,在《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中说:“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在《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中说:“儒术诚难起,家声庶已存”,在《独酌成诗》中说:  相似文献   

19.
桂甫是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大师,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自诩,既表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说明了他诗歌创作的语言艺术成就。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严谨推敲、认真锤炼,他的诗才会有这样的“惊人”效果。推敲用字可以说就是作诗之根本,许多诗句往往都是因为个别字眼的准确传神而有点睛之妙。杜甫的炼字往往令人惊叹。欧阳修《六一诗话》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  相似文献   

20.
一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遗留下来的1400余首彪炳千古的诗篇,不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且也是闪烁在世界文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将一腔热血,绝世才华完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怀着伤时感乱,忧国忧民的心情,艰难的走完了坎坷的一生。尽管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中曾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