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格律诗词如何继承和发展,一直是困扰诗坛的一个重要问题。赵玉林先生近四十年来致力于格律诗词“通变”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有“变的一面”,有“不变的一面”。不变的是“诗的本质”,变的是取材、立意、取象、修辞、运法等诸方面,概括起来有“十变”。这“十变”初步概括了赵老诗词“通变”的基本成就,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继承与创新、发展的途径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重复例谈     
重复技法有两种:一种是“犯而见避”,一种是“犯而不避”。所谓“犯”。即写作中某些类似的重复;所谓“避”,即重复中写出不重复。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相似文献   

3.
译事难,译诗更难,译格律诗更是难上难。在中外翻译史上,译诗一直是一个较为艰辛而颇有争议的工作,而把格律诗译成格律诗就更不用说了。难怪鲁迅说:“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大概正是出于这个缘故,才使得有人提出诗之不可译之说(见王以铸《论诗之不可译》)。这是因为“赋诗言己之志”,而“译诗则言人之志”。而  相似文献   

4.
张峰 《语文知识》2002,(6):38-38
一般来说,写文章讲究语言的变化,要尽量避免用字的重复。可是,有时候,作者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用字时故意制造重复,通过某些特定字词的重复使用来传达特定的意味,实现特定的表达效果。像“同字”辞格的运用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同字”格,指的是为表达的需要作者特意将同一字置于上下相关相应的语句中反复运用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  相似文献   

5.
戴静 《现代语文》2007,(11):49-50
同义避复是指在平行格式中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或创造同义形式以避免语形重复的修辞活动或修辞现象.这种修辞现象主要是为了避免形式上的重复,因此在形式方面有其独特之处.我们认为同义避复的形式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对称性和聚合性.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它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6.
词汇衔接意义上的衔接性重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单纯重复与非单纯重复,以及共指性重复与非共指性重复。结构衔接意义上的衔接性重复主要在于它的修辞和非修辞用法的区分,因为多数结构性重复都带有修辞目的。在汉语常常使用重复作为衔接手段的情况下,英语往往采用变换的方式来实现一定的衔接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娜 《培训与研究》2008,25(9):28-31
词汇衔接意义上的衔接性重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单纯重复与非单纯重复,以及共指性重复与非共指性重复。结构衔接意义上的衔接性重复主要在于它的修辞和非修辞用法的区分,因为多数结构性重复都带有修辞目的。在汉语常常使用重复作为衔接手段的情况下,英语往往采用变换的方式来实现一定的衔接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很熟悉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尤其是其中的精彩语句:“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其中“骄傲”和“自豪”意思相近,但用词有变化,这种修辞方法就是“避复”。避复,也叫变文,即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变换使用不同的字词来反复表达大致相同的内容或意义的修辞表达方式。在文言文中,使用避复辞格,比现代文章更普遍。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避复”问题张美兰(彭城大学,徐州,221009)“避复”是“避免重复”之缩略,英语叫作“avoidrepetition”。无论哪一种语言文字,人们在进行口头或笔头表达时,出于对声与形美的追求,总是要想方设法回避一些不必要的重复。“避复”具有...  相似文献   

10.
在音韵、词汇与修辞、意蕴三个层面上分析格律诗英译中的翻译和变通问题。翻译诗歌要尽可能保留原诗的音韵之美,格律诗中的平仄押韵等与英诗的音步韵格之间存在可译性,因此应在不损原意的基础上表现出原诗的音韵之美;中国诗歌的用词、文法和修辞要有适当的译入语与之对应;上乘的译品能再现原作的意蕴。作者提出论点并结合大量翻译实例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重复的妙用     
重复是作文的大忌。但是古人有“犯中见避”的技法,则是重复的妙用。清代小说批评家毛宗岗说:“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不犯之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唯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读法》)毛氏这里所谓“犯”,指叙事描写的重复  相似文献   

12.
重复是英语修辞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通过某些单词、词组或句子在短时间内的重复使用来强化主题、表达情感等,从而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D.H.劳伦斯的散文《沉闷的伦敦》,巧妙地运用了重复这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从来文章家就注重修辞,提倡语词精练,而列语词重复为病忌。然而,凡事都有特殊性,有些“语词重复”却非常必要。有人将这种必要的“语词重复”也看作修辞手法,谓之“同字格”。请看小说《镜花缘》中第23回里的故事: 林之洋、多九公、唐敖三人来到酒店,叫酒保拿过酒来,酒保却错拿了醋,正要闹将起来,隔桌一位长者连忙打拱作揖,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4.
张昭政 《学语文》2004,(2):47-47
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要把一些词语重复使用,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但另有一种修辞方法正好与之相对,它在表达同一意思时,着意避免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这便是“避复”。且看例句。  相似文献   

15.
用数量来代称事物在古今诗文中屡见不鲜。代称词与本称词之间的关联,大致有以下几类:以数目代,以长度代,以重量代,以面积代,以典实代。数量代称词具有生动形象、避免重复、避俗创新、避忌敬人等修辞作用。数量代称词的独特质性是:词形的定型性,理解的联想性,替代的单向性。  相似文献   

16.
好的词我常常把它当现代诗来读。这并非危言耸听,我的意思是。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古代格律诗的现代版。以前如果有“现代诗”这一词,今天大概不会有“词”这一名称了。词虽然仍有句型、平仄、韵律和字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试论英语谚语中的重复与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精华,重复与对称是英语谚语中的两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通过对重复与对称这两种修辞手段在英语谚语中的表现形式、修辞功能以及美学价值的探讨,阐明了重复与对称在英语谚语中的作用和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8.
借用修辞学中“题旨”概念,并将其细化为“题”、旨”两层次,来分析广告修辞的“宗旨”和“主题”。归纳分析了广告修辞的两种不同的“旨”:促销性与非促销性;在“题”的范畴里,探讨了“说多少信息”、“说什么信息”两个方面。辨析广告修辞之“旨”,确立广告修辞之“题”,将有助于广告修辞活动的开展,提升广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怎样达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文采”这一较高层次的写作要求?怎样避犯“枯燥乏味”之大忌,写出“妙趣横生”的一等美文?怎样打造文章亮点,使之产生令阅卷老师顿生好感而毫不吝惜分数的良好效果?用修辞!  相似文献   

20.
问:在《语文学习》2009年第2期镜头栏目里看到一篇《鱼儿为何翔浅底》的文章,作者在分析“鱼翔浅底”中的“翔”字运用之妙的时候提到这是移就的修辞。作者还给出了该修辞的定义: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从定义来看“翔”字不是一个修饰语.而是一个在谓语位置上的动词.从这点来看和移就有别。我觉得“翔”字与另一种修辞——比拟中的拟物很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