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机制是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根本法宝,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传统刑事诉讼在对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利益维护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刑事和解制度偏重于保护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利益,对维护国家利益、实现社会利益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使得审判阶段适用刑事和解有了立法依据,但立法关于这一程序的设置非常单薄,仅有三条原则性规定。尽管高法解释对该程序的具体适用予以了细化和规制,但适用中仍然存在不明确、不协调甚至矛盾之处。因此,科学界定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程序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从制度层面规范刑事和解,对惩罚犯罪、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权益,节约司法成本、实现刑法功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保护与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在刑事诉讼领域“被害人被重新发现”,使得被害人得以获得其应有的诉讼地位。而充分考虑被害人利益的刑事和解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刑事契约,是对刑法契约观念的强调和补充。刑事和解制度能够缓解社会冲突,增进社会和谐,同时实现诉讼效率的提高。以被害人为中心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将极大促进中国刑事法实现从观念到体制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的出现为被害人造就了特殊的"报怨空间"。持有不同报怨观的被害人在启动和解以及随后的协商过程中会有着不同的行动逻辑,进而会对整个刑事和解的制度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以怨报怨不利于对精神损害赔偿和被害人过错的协商,因而不利于和解的达成;以德报怨虽然有利于和解的达成,但是容易引发刑事案件的私了、不当扩大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等问题;而以直报怨则能够实现刑事和解中当事人利益的相对平衡,并契合刑法的犯罪预防功能,因而是刑事和解中理想的报怨观。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性正义,我国具有引入该制度的思想渊源,具有文化、法律、刑事政策、实践和组织基础;该制度的引入有利于更好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矫正犯罪,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全面恢复被打破的平衡,实现纠纷解决机制方式的多元化和刑法的谦抑价值。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是一种借助私人、民间和社会力量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其赖以建立的伦理基础是复合正义;它具有保护加害人、被害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多重伦理价值;但是,刑事和解从其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可能阻碍刑罚目的的实现,挑战法律的平等原则,滋生司法腐败的道德风险;为了避免刑事和解道德风险的发生,必须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在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很大的障碍;但它又确实迎合了司法机关、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普遍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发挥刑事和解的最大功效,需要在具体程序、适用范围和相关制度配套方面对之进行有效完善.  相似文献   

8.
论诉讼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的案件应当是经过公安部门立案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且案件事实已经查明,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愿意协商沟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表示悔罪与积极赔偿,以取得被害人及家属的原谅,使案件不必再经过复杂的诉讼程序而结案。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6,(2):66-68
刑事和解的基本含义在于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以解决刑事纠纷。从我国刑事和解功能机制来看,它是一种酌定情节,其理论基础主要有"恢复正义理论"、"平衡理论"与"叙说理论"等,价值功能在于分流案源、尊重被害人选择权、对传统"私了"规范化和给予违法犯罪者改过机会。法律的预先评价、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和公权力机关的审查与确认对刑事和解运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关系,可以充分的维护被害人和被告人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推崇。刑事和解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是,理论研究较充分,实践中存有不少问题,包括当事人、检察机关和法院方面的问题。加强律师在刑事和解中的地位,可以缓解刑事和解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促进司法公正。因此,必须对现行法律作出修改,为律师进行刑事和解工作提供正式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辩诉交易是一种代替法庭审理的简易程序,是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刑事和解也是以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代替法庭审理的一种简易程序;二者都是在正式审判程序之前插入的解决纠纷的简易程序,它们在理论基础、诉讼价值、制度模式上多有不同,但契约关系给二者提供了衔接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的制度框架内,引入辩诉交易,设立检察官、被告人、被害人在内的三方协调机制,可以发挥两个制度的优势,以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以刑事政策的形式在检察机关普遍适用,但是刑事和解并没有完全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设计运作.笔者以故意伤害案为例说明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刑事和解的立法必须以实现被害人国家救济基金存在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宽容是协调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和法律准则。现代刑法必备宽容之维源于法治社会中必须充分保障和尊重被告人人权和人性的要求,毕竟被告人实施犯罪除了自身主因之外,还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被害人因素的作用。刑法的宽容理念已经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指导下,以刑事和解的方式践行,这种新型方式通过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真诚协商达成谅解以恢复和睦关系,而且这种宽容理念在《刑法修正案(八)》许多条文中又得到进一步确认,愈发凸显我国刑法深厚的宽容底蕴。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的恢复性司法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应对犯罪的新型模式,复合性正义、人文性关怀和全面性恢复是其核心理念.刑事和解过程体现了对被害人、犯罪人及其余各方与犯罪相关主体全面恢复的重视及对复合正义和人文关怀的追求,与恢复性司法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理念相伴而生,是一种新的解决刑事纠纷的方式,是刑事纠纷解决的国家领域和民问领域的中间地带,公诉案件引入刑事和解符合现代刑事司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保护和被告人重新回归社会,亦有利于司法资源的节约和诉讼效率的提高,最终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被害人学理论研究推动下,刑事和解制度成了保护被害人利益的应因之策;这种制度为被害人提供了保护与补偿的环境,使得被害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与传统刑事司法相比,其最鲜明特征即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回归;其两大价值蕴涵在于被害人的正义与宽容.  相似文献   

17.
在二元单向的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呼唤理性的报应正义,而在多元互动刑事法律关系结构中的刑事和解理论倡导恢复正义。报应正义与恢复正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于正义的价值追求,对利于何种正义、怎样实现正义。只有将以罪刑法定原则为代表的报应正义和以刑事和解为代表的恢复正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完美的刑事正义。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法治,刑事法治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刑事和解弥补了传统刑事法治的不足,不再一味强调惩罚,而是变成一种更为温和、更加人性的惩罚方式,给被告人认罪、赎罪的机会,使国家的惩罚技术更全面,更科学。文章以常州市高新区检察院的刑事和解的办案实践为基础,结合实践操作,阐述检察实践中刑事和解的制度探索和监督途径,提出刑事和解面临的三种冲突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制度符合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并非对刑法基本原则的背离,是刑法基本原则的一种实现方式。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有着一定的刑事实体法基础,应作为一种新制度和新理念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刑事和解制度被立法赋予新的意义.但是随着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在刑事和解程序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是否对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的宪法性权利的实现造成影响,面对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可能影响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的宪法性权利实现的风险,检察机关又该如何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