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新时期,我国一些领导者道德遭遇困境,集中体现在某些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在权力运用方面的不道德。对此,可认用行政伦理减缓"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以行政伦理的个个自主性弥补体制缺陷。这要求在行政伦理的基础上重塑领导者的道德,具体包括行政良心的培养、行政伦理规范的确立及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2.
孔子行政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讲求德政仁治,重视伦常,提倡和谐,追求安定是其总体特征,行政伦理的本质上独具宗法性、行政道德的修养方面注重"实践"性、行政人格具有双重性、行政伦理规范上突出"情感"性、行政伦理体系中尽显人文性等是其鲜明特色.这些特点初步奠定了儒家行政伦理文化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行政伦理既是高校和谐与使命实现的保证,又是证实高校行政价值的需要。在官僚制及行政化轨迹中,高校行政陷入官僚政治、民主沦陷等多重困境,致使价值观扭曲,伦理自主无法实现,责任无法履行。为此,必须深刻反思传统行政伦理假设,实现向高校非行政化的伦理管理转型。这需要在信仰、价值观方面重塑高校行政精神,在伦理制度上予以保障,并落实到行政道德、民主和服务行动上。高校行政伦理转型具有两个前提与两种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4.
职业伦理是协调职业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展开形成的,然而市场化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道德冲突问题,并渗透到许多行业领域,导致职业伦理陷入困境.以科研人员为例,职业伦理陷入了环境冲突困境、角色冲突困境、利益冲突困境和价值观冲突困境.通过对这四种职业伦理困境的分析,从文化、道德、制度和理论建设方面探索了职业伦理脱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行政伦理建设的认识过于理性化,认为它是建立在道德自律和为道德而道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片面、脱离实际从而不能有效指导人们道德实践的理论.只有走出道德自律论的误区,构建有效的行政伦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行为得不到法律行为的制约以后,道德约束又十分有限,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真空就造成无限制道德行为的真空地带,网络伦理秩序失范就成为一种必然,突出表现为大学生网络行为与道德出现不可控性、依赖性、反道德性、道德相对主义及道德冲突等特征.以积极心态和策略来应对大学生网络伦理秩序失范,重新构筑四个"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这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对网络化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伦理"与"道德"的异同,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二者经常混用,但在学理上作出分辨仍然是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采取黑格尔式的立场,将"伦理"看做实体,而将"道德"理解为精神,即"伦理"与客观世界的现实运动及其过程、环节相关,而"道德"主要与主观世界的意志自律和意图显现相关.并且我们还将从这一角度考察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的概念所指及其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民国时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儿童教育政策演进过程和特点进行伦理分析,围绕流动儿童教育政策伦理困境与出路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教育行政决策伦理困境问题,有赖于社会各方利益诉求之间的妥协与和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特殊责任;要建立流动儿童教育决策"伦理相关的动机观"、"伦理相关的社会成就观"和底线公平伦理观;构建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准则,对决策活动进行道德审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应成为最重要的伦理准则;应采取弱势强补、逆境决策策略,对社会发展进行伦理"底线约束",防止社会发展的断裂;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国家责任,形成合理的教育利益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忠诚是行政伦理的一个基本规范,是行政主体应有的一种道德品质。行政忠诚是官僚组织对官僚个体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官僚组织得以存在和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然而,在现实的政治实践当中,官僚个体面临着严重的忠诚困境。化解这一伦理困境最为有效的途径应是行政检举。  相似文献   

10.
机器伦理是解决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新方案,其倡导者主张,道德是可计算的,通过计算不仅可确保机器合乎道德地行动,而且可更好地探求道德的本质。但通过对机器伦理诸假设的分析发现,道德计算在方法论上面临着严峻挑战,不仅无法确保机器的道德行动,而且会动摇机器伦理的必要性基础。更重要的是,道德计算主义必然将人类导向一种旁观者立场,这或许是一个满足机器伦理要求的道德解释,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个潜藏着系统性风险的道德陷阱。因此,基于道德计算主义的机器伦理并不是一个解决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有效方案,我们仍需要将伦理规制的重心放在人类设计者身上。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加坡是近20年世界上最大力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国家,其通过在学校开设《儒家伦理》课程和在社会上开展各种以提倡儒家伦理为内容的道德教化活动,使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本文在对新加坡推行家伦理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揭示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对我国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指明方向。虽然休谟提出的“超功利”的情感主义面临道德标准缺失的问题,但他关于正义和共同利益感的论述已经暗示了一种前景,即把功利与情感结合起来。对休谟道德体系的改进在于,将其“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原则替换为“以理性为主以情感为辅”。  相似文献   

13.
在新加坡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得到了完美结合,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八德"和五大共同价值观即是对儒家精神进行的现代意义上的转化和升华。新加坡在儒家伦理思想与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微观角度看,道德原则是对"我应当做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从宏观角度看,道德原则又是对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的规范与期望,因此道德原则的普遍性与有效性不仅是康德伦理学需要说明的问题,同时也与我们能否在生活世界中共享一些行动原则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并尽可能地减少冲突等现实问题密切相联。面对康德意义上传统的道德原则在现代社会语境中遭遇的一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困境,当代建构式的康德伦理学进行了一种积极的探索与辩护。  相似文献   

15.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及建设的领导主体和具体主体的确定 ,道德建设制度和方法的发展创新 ,是道德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 ;将德治和法制相结合、健全制度建设、促进各种道德建设的相互衔接、强调道德建设的实践养成教育和知行合一的道德理性培养、实践道德教育的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等原则运用到道德建设中 ,是实现道德教育良好社会效果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因果关系对于自然科学和伦理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中它表现为规律的客观必然性,而在实践领域中它关涉着自由、道德动机等伦理学范畴。"是和应该"与"德福一致"的问题,在伦理学中,表现为基于因果规律的逻辑困境,这种逻辑困境曾一度使伦理学被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但在日常道德实践中确实存在一种因果形式,而且这个因果形式是支配个体道德行动的根本性思维,它表现在个体对道德动机的寻求上。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悖论现象,主要表现为:将学生对象化,将社会责任绝对化,将道德规范神圣化,将道德境界宗教化,将道德教育模式化,等等。这些都会对当今的学校德育理念、德育价值观、德育模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消除这些消极因素,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创新道德教育模式,改革德育考评体系,建立德育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康德哲学发动了一场主体性的革命,康德伦理学思想也建立在主体性的基础之上。本文论述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康德的主体性伦理思想对"幸福论"伦理学及"神意"道德的超越及其伦理思想的道德律令,指出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