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隐性失业显性化、失业与就业同时增长、统计失业率远低于实际失业率、总量失业和结构型失业相互交织等特点。我国失业的成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实劳动人口总量过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是发展与改革中的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减少失业、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从发展思路上说,主要是减少劳动人口的供给,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调整就业结构,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力人口已经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和不发达,与过去人口超比例增长所造成的劳动力人口过多所需要的就业现状相比显得不足,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更使过乘显化,失业增多;我们要积极,稳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转轨时期城镇隐性失业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隐性失业呈现此消彼长,新增量与消减量几乎不相上下的变化态势。在变化中,隐性失业的产生正在由以体制性原因为主转向以结构性原因为主,并由宏观层面转向企业微观层面,与隐性失业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隐性就业现象大量存在,并作为对前的一种隐性缓解;对逐渐增多的名义上退出劳动力供给队伍的人口中的潜在就业压力,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镇外来劳动力的低失业率有利于“稀释”城镇失业率;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是其在城镇就业。  相似文献   

4.
对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湖南省人口总量大;人口年龄结构正由稳定型向减少型过渡;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在未来15年中平均每年将增加23.57万人的供给量;劳动力资源利用比较充分;失业状况比较严峻;失业率的变化受年龄影响明显;隐性失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业人口的就业结构不太合理;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总量性脱节与结构性脱节的共同作用中剧了湖南省的失业问题。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是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妥善处理好人口增长,就业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转换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适度超前发展教育;广泛开辟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现象。大学毕业生失业主要有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性失业三种类型。造成这种现象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原因。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一方面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使其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失业率却不断上升。在我国众多失业类型中,结构性失业成为主要矛盾。结构性失业是诸多经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经济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调节,抓好就业培训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控制失业和促进就业的问题,有效地控制失业、促进就业,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控制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失业是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省份,曾经为我国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落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辽宁省出现失业问题。通过分析辽宁省失业现状发现,由于辽宁省劳动力结构失衡、下岗职工职业技能落后等等,导致辽宁省存在总体失业严峻、现有下岗职工就业困难、新失业群体增加等问题。辽宁省在促进就业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要大力拓展就业空间,努力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有效促进失业人口就业。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6/1997世界就业问题》报告指出,1996年全球失业、半失业人口已超过10亿,占全部劳动力总数的30%。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制定和实施“再就业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作为政府职责的头等大事来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在,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的剩余劳动力急需安置。  相似文献   

10.
商洛市劳动力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商洛市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第二,第一产业滞留的劳动力仍然较多;第三,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加大。据此,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战略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城市建设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实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民族资本与发展私营经济的资本,就其性质而言,都是私有资本。它们在我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毛泽东对于发展民族资本、邓小平对于发展私营经济分别有论述,比较毛泽东发展民族资本和邓小平发展私营经济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济是中国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由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解决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出路在于:首先要提高占中国人口70%的中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水平;其次,要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与土地之间的数量矛盾;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形式。第三,在当前我国国家经济已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进程的转轨时期,就业问题是这一时期困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解决就业问题,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使劳动力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四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五要在加强本国地区间劳动力调配的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劳务输出;六要积极利用外资、外贸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七要发展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素质;八要建立与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就业问题逐渐转化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我国的就业问题从性质上来看既是总量矛盾又是结构性问题.面对人口大国的现状,从历史原因、制度创新效应、发展性因素、供求匹配原因等四个主要方面探究了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的根本性原因.并且根据发达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特殊国情,针对不同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以期为宏观决策者提供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呈下降趋势。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格兰杰检验结果只证明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就业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明显带动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非洲独立以来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因人口迅猛增长所带来的资本积累不足、人口素质低下以及高失业率等问题,给非洲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非洲国家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比例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低速运行的状态下,高职生的就业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着眼点,走出了一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对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本文从风险投资市场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是政府干预风险投资的重点。通过政府干预下的风险投资作用机制,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补充市场失灵的残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问题,构建政府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是中国长期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正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体制开始向市场化转变,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现今大学生就业面临一系列问题,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形成合力,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缓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甚至可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但是,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实施创业的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建设合理、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非课程体系,组织培养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创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有效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