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需要艺术化的语言和旋律相结合,塑造艺术形象,抒发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在此过程中,民族声乐作品离不开方言的影响。方言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应用有利于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体现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格和色彩,将方言应用于民族声乐作品中,可以有效提高民族声乐作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上)》2014,(3):157-158
“2013·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评选日前揭晓,11部作品榜上有名,在获得优秀奖的3部作品中,有2部是短篇小说集,这与人们惯常印象中网络文学作品动辄数百万字的篇幅相去甚远。本次评选经过初选共有121部网络文学作品进入推荐作品名单。在最终的获奖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是一个应结合具体实际加以考虑的现实问题,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方式来评价所有作品的独创性。在不同种类的作品中,独创性的体现方式不同,程度也不同。独创性的判断会因作品是原创作品还是二次作品,是汇编作品还是演绎作品,是文学、艺术作品、事实作品还是功能性作品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薛静 《学周刊C版》2011,(7):201-201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人们会学唱大量的声乐作品,这就会涉及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和外国声乐作品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在声乐学习中,演唱中国的声乐作品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作品意识的熏陶与构建、作品的展示与评价、作品的提升等方面探讨农林院校中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作品意识培养问题,旨在为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的琵琶音乐作品中,有一类作品独树一帜,有的作品改编自民族民间小调、歌曲,这一类作品大家耳熟能详;还有的改编自其他器乐作品,这一类作品大多技巧复杂,使学习者在演奏时如履薄冰。本文旨在对这类音乐作品中琵琶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以期对的演奏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摄影创作要重视艺术性,而艺术性又往往离不开意趣,意趣溶入作品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趣味。作品的意趣表达,蕴蓄在作品的内容中,洋溢在画面形式上,贯串于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意趣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摄影师需要创作出艺术品位尽可能高的作品。对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非常认真细致的加工和提炼,使它成为蕴含审美理想并且具有相当审美价值的感人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对水有着不一般的情结,并在其作品中处处体现。不仅体现在其作品背景,还体现在作品中人物与水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水更是其作品灵魂之所在,充满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孤独、哀伤的情调。  相似文献   

9.
技术恐惧与浪漫主义时期的科幻小说同步诞生,对后世作品产生巨大影响,但又不局限于科幻作品中。托尔金的作品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所描写的中古神话战争中蕴含技术恐惧思想。深入研究托尔金的私人书信及其作品寓意,即可发现他在生活中秉持卢德主义,对科技持有巨大的偏见和厌恶,在作品中将科技等同于邪恶力量,魔戒等同于不受控制的技术进步。认清托尔金作品中的技术恐惧体现,是在科技发展和科技恐惧并存的现代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1.
在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学内容。文章主要针对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对巴赫复调作品的时代风格、演奏特点和教学中教材选用的分析与研究,来进一步探讨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占据重要地位,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在于舞蹈作品中的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物形象是舞蹈作品中的主体,它可以表达作品的思想,是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而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一部舞蹈作品当中舞蹈语言和音乐语言共同承载着情感的传递,让观众进入人物的情感氛围,把观众带入到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氛围,与人物共同分享喜怒哀乐。音乐塑造听觉形象,舞蹈动作塑造视觉形象,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才是舞蹈形象塑造的全部。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它的舞蹈艺术形象与舞蹈音乐形象应完美匹配,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对舞蹈作品达到更深层的了解。舞蹈作品《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且深入人心,本文将以舞蹈作品《孔乙己》为例,浅析其创作过程中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体验性阅读,即在精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文本,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在读中体验作品语言表达的智慧,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特征,体验作品中自然环境描写、细节描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细嚼慢咽”,在文字间感受“春江水暖”。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总结了以下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且一向都是人们关注较多的一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作品本位还是学生本位又是一个热点问题,人们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看法。本文也主要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并作简要评述。阅读教学中,作品本位还是学生本位,其实质是一个何者为手段,何者为目的的问题。作品本位论者主张作品的阅读为目的,学生阅读只不过为了吸取作品中的信息罢了;学生本位论则认为学生本身的成长才是目的,阅读作品只是一种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作品本位论者眼中,作品是神圣的、权威性的,对于作品,只能接受,不能怀疑。因为,选入课本中…  相似文献   

15.
和声曲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和声为基础,和声中产生段落结构,是创建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创作作品时,和声的应用,是曲式结构的重要因素,运用和声曲式分析钢琴作品,有利于更好的诠释钢琴作品,达到正确表现音乐形象,读懂作家意图,充分体现钢琴作品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以声音为主要形式所展现的作品的整体风貌,去与曲作者(第一度创作者)、表演者(第二度创作者)给作品注入的思想求得共鸣,进而体验作品、理解作品、并经过再度创作而享受作品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具有主导意义的大环节,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析、视、听、记、忆的有机互动,使整个音乐欣赏过程在绘形、绘色、绘声的立体环境中进行。一、析分析作品,是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主动思考、积极透视作品的首要环节。作品分析,主要是指欣赏者对作品背景材料、主题思想、结构形式以及音乐…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阅读,首先是作品本身的要求。我们阅读的作品,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观念、意识和情感,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方式、感情表达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等,可以说,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结晶。阅读作品,只有在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切身感受、发现作者特殊的思维方式时,才能进入作者在作品中营造的“个性”领域。我们知道,文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而作品中就会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有的作者故意在作品中留下某些“空白”,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确定”、去“补白”。换一句话说,作品本身的这种“潜在空间”为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首部小说,在这一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了作者娴熟的手笔和极富魅力的创作思想,同时随着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情感及心理世界的发展,总能令读者找到共鸣。这样出色的作品中总是不乏耐人寻味的地方。基于此,主要以作品中女主人公埃莉诺及玛丽安对三位男主人公的不同态度,以及两姐妹在作品中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为基础,从女性主义意识的转变方面对奥斯丁的这一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理解与鉴赏是中学文学作品学习的基本任务。理解把握作品思想内涵,感受鉴赏作品艺术魅力。学习中既要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也要重视作品细节的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20.
在小提琴发展史上,浪漫主义时期是小提琴音乐的鼎盛时期,小提琴音乐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浪漫时期音乐的总体风格与特点,从不同的作曲家所写的小提琴作品中分析浪漫时期小提琴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使我们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风格的作曲家所写的作品中了解了浪漫时期小提琴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有助于在演奏中更好的诠释这个时期的小提琴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