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杭东 《武当》2013,(11):59-60
峨眉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术的三大宗派。峨眉山武术,讲究后发先至,以柔克刚。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广为人知的是“郭襄开创峨眉派”或“道姑开创峨眉派”。而知名武术文化学者于铁成撰文《揭开峨眉武术神秘面纱》则认为,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成型于南宋建炎年间,鼎盛于明清时期,创始人为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  相似文献   

2.
峨眉派功夫:峨眉山孕育的武术瑰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波 《精武》2006,(2):28-29
峨眉山是我佛教名山,又是我国著名的峨眉派武术的发源地,有“秀甲天下”的美誉。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乐山市境内。山体纵横数十千米,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其高度位居内地旅游名山之首,著名的五岳皆在其下。全山草树茂密,远远望去,一片葱郁。雄浑的山势和如海的秀色相映,历来以“雄秀”闻名。山上佛寺众多,最早建立的佛寺是山间海拔1800余米处的初殿和山顶的华藏寺,均始创于东汉年间。其后峨眉佛事日盛,到明清年间,白云深处,古木奇岩之间,佛寺更多达100余处,峨眉山也因此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派武术因峨眉山而得名。  相似文献   

3.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曹军  吴鹏 《中华武术》2005,(11):52-53
老子,周朝人。在周朝当过史官,之后弃官不做,西出函谷关到了四川峨眉山九老洞修道,著《道德经》,并在峨眉山创立了道教武术盘破门。这也就是峨眉派武术的前身。此后,老子的武学思想便以规范性的、程式性的、门派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5.
通风报信     
中国三大武术门派峨眉山论剑 9月2日下午,峨眉山下的报国寺山门启开,“2002年中国少林、武当、峨眉武术精英赛”在此间揭开大幕。 中国少林、武当、峨眉三大门派的武林高手百余人在报国寺寺门外摆开擂台,一展各派绝技。  相似文献   

6.
武宣 《武当》2009,(11):5-5
9月24日,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肖家泽透露,经过25年追本溯源,四川省武协挖掘出峨眉武术三大发源地,第一次为正宗峨眉武术正本清源。分别为川西一带的黄林门、峨眉山本土的拳种、内江资中的盘破门。  相似文献   

7.
党建国 《精武》2003,(1):28-29
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功夫鼎足而立,并称武林三大派。峨眉派是四川独特的拳术。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的武术门派众多。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在全国展开,四川省挖掘整理出来的武术拳种达68种,其中最有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门。这八大门虽然在四川流传广泛,时间也较为久远,但还不能算是土生土长的峨眉武术。真正土生土长,又没有受外来武术文化影响,一直保持自己特色的拳种只有两三种,其中武术界公认的峨眉武术的代表是黄林派。傅尚勋先生是黄林派第38代传人,现任峨眉黄林武术研习馆馆长。关于峨眉武术和黄林派,记者采访了傅尚勋先生。  相似文献   

9.
峨眉武术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闻名于世。峨眉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门派之一,在中国武术史上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在现在的中国武术发展中,峨眉地方武术发展并不是很乐观,相比其他两派稍有逊色。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和逻辑分析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开发峨眉武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武术开发时将要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从而使峨眉武术向大众化、科学化、商业化、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邹云建 《武当》2003,(3):35-35
去年9月的峨眉山,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乐山市人民政府、四川武术馆主办的“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精英赛在这里举行。来自武当、少林、峨眉三方的教练、运动员及各地媒体共约100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综述等研究方法,从峨嵋武术的历史渊源、技术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和论述峨嵋武术适于女子的修习要素,探讨峨嵋武术“女子武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通过开发峨嵋武术的独特发展之道,掀起峨嵋武术女子“武术热”,创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峨眉地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峨眉地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与视野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峨眉武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与身体技术的文化传承方式,彰显了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点。峨眉地域武术的发展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文化语境中去推动峨眉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利益与实效有机结合,是今后峨眉地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章文站在新时期峨眉地域文化大发展和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对峨眉武术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峨眉地域文化和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可继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寻找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着重阐明了峨眉地域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儒释道文化特点、名山文化特点、武侠文化特点和养生文化特点等地域性特点,指出了在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继承、传播和发展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峨眉地域武术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是峨眉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稀缺与特色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滞后于社会发展。文章从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同时对如何促进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站少林望峨嵋——对峨嵋武术产业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洗礼,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起着越来越明显。峨嵋武术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武术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少林武术产业化历程,借鉴吸收少林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有利经验,站在少林武术发展的角度,通过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研、类比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峨嵋武术产业化的必然性进行分析,结合峨嵋武术自身实际,对峨嵋武术产业化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辩证唯物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峨眉武术文化的历代生存形态及现代流变的调查入手,对峨眉武术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满足巴蜀人生存需要,受佛教、道家影响,以及服从战争需要的军事技能等是峨眉武术文化生存形态多样性的基础,其现代流变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类精神的体育竞赛、艺术表现、武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因此,峨眉武术文化具有宗教性、竞技性、地域性、健身娱乐性和丰富的巴蜀文化内涵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了文献资源、实地考察、对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传播学角度研究峨嵋武术的意义,论述了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各个基本要素,包括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体要素、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要素和传播效果,从而切实推进峨嵋武术的现代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峨嵋武术的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峨嵋武术是一个优秀的武术流派,承载着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文化,依托峨眉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因此我们谈峨嵋武术的产业化就不可能脱离她的文化意义,而仅仅只谈武术运动的产业化。本文试图从峨嵋武术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峨嵋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寻找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文化瑰宝。峨嵋盘破门武术集儒道佛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关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性、实战技击性、强身健体性、怡情铸志性等文化特征,峨嵋盘破门武术文化也是峨嵋派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传统的、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