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大曲以歌舞演故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大曲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就现存资料看,唐大曲和宋大曲在表现的内容和具体的艺术形式上都存在差异.其中,宋代大曲中,以歌舞的形式,演述故事的特征,尤为明显.本文试图描述宋大曲演述故事的种种情形,并注意这种以成套曲子演述故事的方式,与北杂剧套曲以歌舞演故事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曲"曾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特别是唐以后,大曲中加入了许多中外文化(主要是中国同东亚地区其它各国文化)交流的因素。虽然宋代以后大曲逐渐消亡,但是"大曲"曾经是儒家"礼、乐"文化的代表,至今仍可以在宋史、日本史及高丽史等中外史书的《乐志》中查到它的信息。同时,"大曲"对于宋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对一些中外史料、民间笔记以及词论、词集的整理得出"宋大曲"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3.
开元、天宝年间,大量诗歌谱入边地大曲传唱。边地大曲的传辞受乐曲特质影响和制约,多选用七言绝句的形式。这些诗作择韵响亮,选题刚健壮阔,情调苍凉悲慨,均体现出鲜明的边地大曲特色。边地大曲的诸多音乐要素共同作用,对盛唐诗风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大曲与唐法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音乐史学界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要考辨二者的关系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深入挖掘,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的梳理对唐大曲与唐法曲的历史源流分别进行考辩。  相似文献   

5.
衡南酒厂与邵阳酒厂大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邵阳酒厂和衡南酒厂大曲生产工艺、大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糖化酶活力的判定,得出衡南酒厂出酒率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凉州熏醋传统酿造大曲中细菌区系,对大曲中的细菌总数、醋酸菌、乳酸菌及耐热菌进行计数、分离纯化和鉴定,通过显微镜镜检、革兰氏染色、接触酶反应、需氧型、产酸产气、发酵性等特性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具体菌属鉴定.结果表明,大曲表面与大曲中心细菌区系差异明显;大曲中共分离到5株醋酸菌、8株乳酸菌和4株耐热菌;醋酸菌分属为醋杆菌属和葡糖杆菌属;乳酸菌分属为糖球菌属、链球菌属、魏斯氏菌属、乳球菌属和索丝菌属;耐热菌分属为微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7.
杨青 《培训与研究》2006,23(5):29-31
大曲艺术在唐代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凉州》是其中重要的代表,许多古籍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笔者在阅读《全唐诗》、《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的基础上,考证唐代《凉州》大曲的思想内容、演出形式、使用乐器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敦煌所见五套大曲中与戏剧相关者共有四套。从内容看,四套曲辞中均有简单故事的推演,虽然情节较为简单,但故事主题明确,《阿曹婆辞》和《何满子辞》中有明显的代言叙事;从形式来看,四套曲辞均为用于歌舞表演的唱词,《剑器辞》和《苏莫遮五台山曲子》在演唱过程中具有相应的既定调式,并配有伴唱的舞蹈。这四套大曲通过歌舞的形式,借助不同调式的唱词叙述简单的故事,已经具备了歌舞戏的基本要素,应该属于唐代早期歌舞戏表演时的剧曲。  相似文献   

9.
白酒大曲中产淀粉酶细菌的快速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体碘熏蒸显示透明圈的方法,快速从白酒大曲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细菌菌株6株,对分离出的6菌株所产淀粉酶进行了淀粉酶活性测定,进一步确定LY菌株为高产淀粉酶菌株,并对LY菌株所产淀粉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西学院学报》2019,(1):46-54
笔者认为:《贺盛唢呐班与甘州古乐》一文坚持的"甘州古乐(唐大曲之母曲《甘州歌》)现存在于张掖市安阳乡的唢呐乐班"的论点有误;"甘州古乐"这个称谓在该文中缺少学理依据,它如果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提出还需重新论证;唐大曲中的《甘州》等"摘遍"的流变问题相当复杂,尚需进一步探究;贺盛唢呐班所奏之"古乐"与该文所讲的"甘州古乐"即"唐大曲之母曲"无任何关系;观察或参与传统音乐文化活动时应持有敬畏之心,探究它们的本质时应抱有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墨经·大取》的注释是解读《墨经》全篇的一把"密钥"。对《墨经·大取》的注解、全译等,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问题并未全部得以解决。其中句读、字词的增删、语句的错乱及研究者或大胆臆测或因循旧说等等问题,尚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墨学研究的步伐不应该因此畏难不前,而要"不恶危难",让《墨经·大取》的训释实至名归,符合本义。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晋宋的文学批评,涉及对彼时文学理论总体状况的评述、对具体文论家及其文论观点的认识、对当时重大理论问题的辨证等。对今人而言,《文心雕龙》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魏晋文学批评的窗口,也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魏晋文论资料。总结和剖析《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庚子销夏记》是清初孙承泽重要的题跋文字。“题跋”认为在收藏和品评书法的研究中,应建立在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为主要代表的晋法框架之内。这一思想不但显示了对碑刻书法的重视,而且对汉隶、清季隶书的振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使人们在收藏和品评书法时认识到初唐楷书皆取法于王羲之,并明显带有隶书的特点。唐代的楷体直到柳公权才意法皆备,达到了书法的最高境界,显示出居于正统地位的宋帖是以“气韵朴厚”为审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为辽、宋所代。宋代金银器,由于民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器体变得轻薄,器形及纹饰趋于简略、写实,已经远不及唐代金银器的华丽,但从工艺、器形和纹饰方面,仍能体现出唐对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地域上讲,宋朝沿海港口地区是海外贸易集散地,外来人与物远远多于内地偏远地区,外来文化及观念都在这些地区首先产生影响。生长于沿海地区的人以及到这些地区游览、任职的官僚文人,都首当其冲地感受或接触到海外文化。明州与泉州等浙闽地区在宋朝是高丽物质文化最为流行、最先被认知接受的前沿,可以代表高丽文化在宋朝被认知和被接受的深广度。从阶层上讲,宋朝诗人所代表的士大夫文人,在认知与接受高丽文化上最为从容和理性,他们认知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可以体现整个宋朝文化界对高丽文化认知和接受的深广度。  相似文献   

16.
北宋末年诗人,因党派和学术关系差异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一个是宫廷诗人群体,一个是元祜后学诗人群体。宫廷诗人的作品充满了骄淫、奢靡、浮夸的气息;元祜后学诗人的创作则表现得内敛、冷寂,充满失望的情调;二者在本质上都表现了末世诗人的颓废,是北宋末年诗人的主要和普遍的心态。同时,在酷烈的党禁中,元祜后学诗人虽流露出较强的畏祸心理,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人的家庭生活与经商活动相互交织,家庭关系中常常家业难分。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是考察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宋代商人的家庭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深蒂固的家观念既是家庭的捏合力,同时也成为宋代商业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制约。  相似文献   

18.
孔凡礼先生以陆游研究为治学的突破口,浸淫于宋代文学研究之中,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的点校,《三苏年谱》的编撰,硕果累累。他正向着宋代文史研究的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19.
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演替和明代城市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西周宋国都城为内外城布局,内城又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为宫殿区,西城为作坊区和居民区。汉代梁国睢阳城大致沿袭西周战国宋国城之旧,北魏时期睢阳城有故城和今城之分。故城(秦汉睢阳城),唐代为宋州城之“南城”,宋代位于应天府郭城中,明睢阳旧城南面,弘治中沦于水。明睢阳旧城与考古之睢阳城非一城,应为在考古之睢阳城基础上向北推移一里左右之城。考古之睢阳城,即金元睢阳城,当为唐宋州城中“北二城”之一城,可追溯到北魏之今城。明睢阳旧城功能齐全,弘治十五年黄河水患损毁旧城全部建筑,迫于城北高地另筑新城(今商丘古城)。新城的修筑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至嘉靖三十七年才将商丘城池修缮完毕,才初步奠定今商丘古城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风貌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