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考察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对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江西省南昌市某高职院校毕业班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高职贫困生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较非贫困生相比要大,同时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相比要低;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对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因此,高职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应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可通过贫困生心理弹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并减少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职业目标不明确、个性心理不健全、就业心态不端正、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加强职业指导、就业观教育、心理辅导、素质教育等途径,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平台,切实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工作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支持贫困大学生,是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贫困生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贫困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贫困生由于面临着学习、经济、情感、心理及就业等多重压力,更容易陷入精神和心理的贫困当中.在校园中他们往往很少参加聚会和文化活动,因而也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这进一步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在与同学相处中,贫困生容易导致过于自我保护,表现为孤僻、敏感、偏执和过激.解决贫困生问题是国家、社会各界和高校共同的责任,应多方努力,形成贫困生救助机制,使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问题;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经济资助体系,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使贫因生从精神上脱贫;应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高职院校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心理辅导工作不规范、不专业,使得很多高职贫困生不仅经济贫困,因经济压力导致的"心理贫困"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作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认为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完善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5.
贫困生是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差而引发的贫困生心理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文章通过对贫困生群体的心理文化特征分析后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资助模式创新,可采用"立体式"资助模式,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形成帮扶合力,培养贫困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邓晓霞 《成人教育》2011,31(4):62-63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从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认真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和措施,以期帮助他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贫困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抑郁、孤独、嫉妒、依赖等心理。我们应从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生活现状入手,首先,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困难,保证他们在校期间基本的物质需求;其次,对他们的人格形成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长为时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8.
贫困不仅是一项社会问题,而且极易导致多种心理问题。有效分析及改进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对促进其更高质量地就业有着积极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贫困生是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对其界定与管理,是做好助困工作的前提。贫困生不仅承受着贫困带来的生活压力,还经受着思想和心理的双重困扰。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到贫困生的现状,并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贫困生的认定、资助模式、资助方法等助困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对策,以使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生活上备受物质贫乏困扰的同时,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校期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本文着重研究并分析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心理现状,据此并结合实际提出措施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是高职院校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思想和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帮助贫困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成为思想稳定、身心健康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何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人成才,已经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日常消费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贫困生的消费状况仍存在一定问题。贫困生的消费问题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引导他们树立更加成熟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3.
高职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彬  陈艳 《教育探索》2007,(12):23-24
贫困生是高职院校特殊的群体,其幸福感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必须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导致高职贫困生幸福感缺失有入校后的彷徨和无奈、自我认知的偏差、各种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素质教育的低下、社会支持方式不当、恋爱心理矛盾等七个方面的原因.我们探究贫困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意在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重建幸福美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贫困学生是高职院校内特殊群体之一,这类学生在生活状态、学习状态,特别是就业心理等方面相对于普通学生有着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多贫困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巨大,给其心理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部分贫困学生出现了心理疾病。本文将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学业、就业压力,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具体案例,从辅导员的角色出发,分析贫困生敏感自卑心理的应对措施,探索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的有效途径,使贫困生在温暖有爱的校园环境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珠三角地区某所高职院校的36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异。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自信心三个方面;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中等以下等级的差异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及成因,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自己担任班主任实际工作经历,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及干预机制,并指出要密切关注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积极努力地构建和谐校园,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对贫困生从经济、心理、就业等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资助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女大学生、有生理疾患和容貌不佳学生等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存在焦虑、自卑、迷茫、消极等心理,应该就此分析此类特殊群体的就业压力,对他们进行自信心和择业观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推进特殊群体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0.
高职贫困生在学业、经济、人际交往、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面临的压力比其他大学生更大,加强贫困大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已迫在眉睫。本文对高职贫困生群体能力发展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完善资助体系和资助途径、引导学生勤工俭学、创建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来增强高职贫困生各方面能力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