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是以资源利用 为基础的,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 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使“资源/ 生态环 境/ 经济”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这在我国 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西部既是生态脆弱 的典型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 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全面建设 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西部资源(特别是 生物资源)又十分丰富,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 方面。如何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的“三赢”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 期“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研究”专栏,探讨了 在西部地区如何通过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发展现代生物产业、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问 题;提出了构建发展生物产业、保护生物资源、建 设生态环境的“生态/ 生产”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化体系的思路。这种“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 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与原则,对于其他相关问 题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实施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生态安全、 资源安全等非常规安全等问题的研究,是生态科 学、资源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的许多问题, 还需要生态学、资源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 技工作者进行探索。本期所刊登的几篇论文,就 是在这些研究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需求角度探讨小城镇发展战略,分析了小城镇发展低碳经济所处的劳动力紧缺、局部资源短缺、经济竞争力弱等劣势及拥有良好生态基础、廉价生产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等优势,认为以低碳经济为目标的小城镇发展应重视本土的生物资源优势、建立自由流通的要素市场、建设低碳目标制度体系,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公平的法制保障等.  相似文献   

3.
梁卓  褚鑫  曾艳  周桔  马俊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99-1405
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组学时代的到来催生数据量级的增长将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新范式转变。因此,生物资源的大数据与生物资源本身一样,也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成为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热点和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国亟待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全面支撑生物资源保存、利用、开发、挖掘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体系,形成包括数据质控流程、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和数据转化中心的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数据系统,支撑我国生物资源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信息平台配合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的建设,形成了包括数据管理规范、数据汇集平台、数据门户和数据可视化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数据生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挖掘和利用。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生物遗传资源、实验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5类资源的42家单位,集成6 981 465条数据,且全部数据资源都可以通过数据门户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4.
农业资源转化为农产品的经济效果是衡量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本文试图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外部、内部联系中探讨影响农业资源转化的各种因素或机制,并通过对系统的投入与产出的转换分析,定量描述提高农业资源转化效率的目标、相关要求及约束条件。(一)农业资源是指加入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资源(光、土、水、气、矿物元素等)和生物资源(作为上一级营养级摄食的动植物)。这些资源在不同纬度、地域的分布、组合和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95-96
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包括5个植物园、18个生物标本馆、11个生物遗传资源库、14个动物实验平台,以及17个院属单位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重点开展生物资源的针对性收集保藏与转化评价、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实现由生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向转化利用方式转变,构建生物资源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顺畅途径,支撑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更新的资源。如果人类的利用不超过资源的更新,生物资源便可持续利用;如果超过资源更新量,以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掠夺方式利用生物资源,则人类必然面临大自然的严厉报复,导致生物物种的濒危、灭绝,进而使生物资源枯竭,从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阔叶十大功劳是需求量很大的中药材,药用价值高,用途广,目前野生资源逐渐枯竭,而至今未有人工连片栽培的报导。文章论述了石山区阔叶十大功劳保护与抚育的重要性,以及对阔叶十大功劳野生资源抚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谈速生丰产林成林后的最佳抚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林业存在林业树木减少,林业资源破坏严重的现象,因此需要对林业进行管理,保证林业的发展。而速生丰产林就是我国林业生产的一种方式,对林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速生丰产林在成林后与需要得到抚育,才能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但是我国的速生丰产林在成林后遇到一些问题,抚育的方式不合理,也使速生丰产林的成活率降低,因此,在速生丰产林成林后,要采用正确的抚育方法。本篇文章提出了几种抚育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23,(3):65-67
<正>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建设的云南省作物生产与智慧农业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12月获得立项培育,2023年3月通过验收。该重点实验室依托云南丰富生物资源特别是作物资源的禀赋,以云南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基础,以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主要粮经作物和云菜、云果等高原特色作物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云南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围绕“作物资源数字化与智能育种、作物生长模型与大田智能控制、产品安全与专家智能决策、  相似文献   

10.
曾艳  周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45-1350
生物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石,是国际布局与竞争热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战略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生物资源领域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科学院整合了植物园、标本馆、实验动物平台、生物遗传资源库以及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机构,构建我国核心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大力提升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保藏、评价、转化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能力,支撑和服务生物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优质肉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是“十二五”启动的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三峡库区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课题之一,由西南大学左福元教授主持,参加单位有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课题执行期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课题组针对三峡库区肉牛发展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及肉牛生产效益低、品质差、优势资源利用与安全生产保障不力等瓶颈问题,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了一套优质肉牛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优质肉牛良种繁育、安全高效生产、草畜配套、粪污消纳、牛肉产品加工等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牛源生产示范基地、优质肉牛育肥基地、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屠宰加工基地等),提升了三峡库区肉牛生产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13.
陈国阶 《资源科学》1998,20(4):34-40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仪器,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14.
《云南科技管理》2014,(6):104-104
<正>云南高海拔地区蓝莓优良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多项成功,取得了重大成果。该成果是实施云南省国际合作计划项目《中俄食用浆果、筛选及栽培合作技术研究》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食用小浆果资源收集、保存及可持续利用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开始,项目组历时13年在云南省系统开展了蓝莓品种资源研究、良种繁育、高效栽培等研究工作,筛选出适宜云南不同海拔区域种植的蓝莓优良品种,创制了蓝莓组  相似文献   

15.
桉树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三大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其木材是制浆造纸、建筑、装修和家具制造的优良材料。栽培按树要获得丰收,合理的栽培技术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桉树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特性出发,总结了桉树的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主伐与更新等栽培技术管理,以期对按树的种植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一个多盐湖国家,大约有1000多个盐湖,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发现,这些盐湖生态区蕴涵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而传统的"盐湖产业"多数仅限于盐湖矿业,主要开发利用常见的盐、碱、硝等资源,对于盐湖中的生物资源,如卤虫、盐藻、螺旋藻等,开发利用不足,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与人类文明发展程度有关系。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效果,是我国综合城市保护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为了提高生态环境,采用林分抚育的方法,对生态环境薄弱的地域进行重点处理,改善环境恶化发展趋势,加强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步伐,遏制城市贫困发展速度,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灾害有效控制,经济水平逐步稳定,环境保护发展模式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林分抚育,本文将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下情境进行分析,采用林分抚育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物种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机理及其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产业化是新时代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作为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单元,其乡村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态功能显著改善,但农业基础薄弱、水土约束增强、生产效益偏低等问题依旧突出,亟需推进生态产业化提升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本文从生态资源价值增殖角度,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后的典型实践,提出了适合该区域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可持续途径。结果表明:①乡村生态产业化应遵循乡村地域系统演化规律、耦合机理以及价值转化原则,依托地理工程技术加快生态资源培育,建立生态产权管理制度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化,通过资产集中流转、经营主体培育、产业要素融合等推进生态资产资本化,完善生态市场交易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②延安市部分乡村依托治沟造地工程实现了生态资源培育,探索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路径,已初步形成了高效种养、休闲农业和多元综合等生态产业化模式;③未来应注重地理工程成效管护、健全产权管理制度、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构建动态评价机制,补齐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推进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水曲柳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在工业、军事等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采伐过度,天然水曲柳的数量越来越少,再加上资源分布不均匀,使得水曲柳这一木材资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短缺。为了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保护天然水曲柳,我国加大了对天然水曲柳的人工抚育管理,以希望能够在人工抚育的帮助下,促进天然水曲柳的天然更新,增大水曲柳幼苗的成活率。现本文就主要探讨了天然水曲柳的抚育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抚育措施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些年来传统香菇栽培方式由于林木资源紧缺,限制了香菇栽培生产规模扩大的现状,文章根据以往生产经验,摸索出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总结了相应代料栽培要点。该技术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