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大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也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将包括基于宏观与微观生物生态数据协同整合的大数据库和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模型模拟运算库,支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源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标准以及数据集成应用的方法,实现古生物化石数据与遗传组学数据、生理与性状数据、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跨学科数据融合,与地理、气象、遥感、环境、国民经济等跨领域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共享数据集或栅格化图集。利用分析模型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多源生物多样性数据集的挖掘和利用,构建开放开源的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处理利用的通用接口,建立一个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核心的包括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大数据系统,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可视化服务,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支撑我国生物多样性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曾艳  周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45-1350
生物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石,是国际布局与竞争热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战略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生物资源领域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科学院整合了植物园、标本馆、实验动物平台、生物遗传资源库以及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机构,构建我国核心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大力提升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保藏、评价、转化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能力,支撑和服务生物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贺鹏  陈军  乔格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59-1370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人类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加剧,人类将面临对生物多样性认知、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门生物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8个科研机构的19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是我国动物、植物、菌物及化石等标本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主要实体场馆,是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标本藏量、管理和利用代表着我国战略生物资源的整体水平,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门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于对其整体现状的全面分析,文章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的基本定位、组成与布局特点,馆藏标本的规模、组成与特色,以及与发达国家标本收藏机构的对比;系统概述了依托标本馆在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经典分类研究、志书和图谱编撰、标本信息数字化、科学普及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阐述了对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同时,全面分析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保藏、研究与可持续利用、信息数据共享等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制约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设国家生物标本馆的具体思路,展望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的未来格局,以及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1995年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成立,旨在统一指导、协调中国科学院生物培养物资源工作,以加强对全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支撑。2015年,该委员会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生物遗传资源库工作委员会,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1个科研机构的12个资源库。中国科学院生物遗传资源库保藏的生物资源类型涵盖了植物种子和离体材料、人及动物的细胞株和干细胞、微生物菌毒种、淡水藻种、海藻等,以其基础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区别于产业部门和大学所属的资源库,代表了我国生物资源设施保藏的水平;每年面向国家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环境治理、重大疫病防控、医药健康、生物能源开发、农作物育种等,提供各类生物资源4万—5万株/份。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生物遗传资源库的基本定位、组成、生物资源规模,及其在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根据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生物资源收集保藏和共享利用的重点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4):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我国生物标本收集保藏、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的重要实体和中心,收藏资源涵盖了动物、植物、菌物、古生物标本等,标本采集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生境类型;目前由19个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的20家标本馆(博物馆)组成,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物标本馆、一系列中国最大和最有特色的专类标本馆,牵头建立了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认定的两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是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标本资源保藏体系与数字化数据网络,也是生物标本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的平台,在国家战略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95-96
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包括5个植物园、18个生物标本馆、11个生物遗传资源库、14个动物实验平台,以及17个院属单位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重点开展生物资源的针对性收集保藏与转化评价、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实现由生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向转化利用方式转变,构建生物资源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顺畅途径,支撑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322-323
正2016年中科院微生物所成立了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聚焦微生物实物资源及其数据资源的功能挖掘,创新研究策略与方法,提升微生物资源的共享、开发和利用水平,基于大数据的研究和信息发现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特别是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新范式,并改变生物产业格局,催生产业新业态。中心下设生物资源保藏部,微生物资源开发与技术服务部和数据集成与服务部,依托我国最大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资源库,用于开展特色资源收集和新方法、新技术研发,结合针对微生物组学大数据分析策略研究,为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建设规模化的满足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需求的生物技术服务平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伟 《内江科技》2013,(10):121-122
<正>本文从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实际出发,讨论各应用数据库系统间的数据共享问题,着重介绍中心数据和数据中心两种构建共享数据中心的方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大多是以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管理平台这"三大平台"为主要建设内容,继而开发建立在各个应用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之上的综合应用。共享数据管理平台管理的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心脏——"数据共享中心"。本文对数据共享中心的原理、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保护国家生物资源的战略高度综述了国内外对生物资源保存利用的现状和对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战略生物资源保存和利用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强化生物资源保护立法,建立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和生物遗传资源中心,加强生物资源基础研究,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的认识等保存战略生物资源应采取的措施。强调了构建国家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国科学院应肩负的历史和国家使命。  相似文献   

12.
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是在科研信息化劳动工具中,满足共享需求、提供共享服务、支撑科研活动的软硬件系统和信息化环境。它涵盖了以硬件设施为主的"硬"服务环境、以软件和数据为主的"软"服务环境,以及包括协同工作环境、运维平台在内的运行管理和服务环境。文章简要综述了国外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我国国家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发展现状,通过近年来中科院在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中的实践与经验,分析了我国国家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中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我国国家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形势下,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共建中科院广东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需求迫切、意义重大。该服务中心定位于成为中科院创新资源服务广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网络型总部枢纽服务平台,通过汇聚中科院创新单元,协同联系广东重点部门或机构,加快构建覆盖广东全省的中科院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提升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国家转化医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用,如何盘活现有转化医学中心资源,对加速医学研究进程意义重大。研究系统梳理欧盟转化医学研究基础设施(EATRIS)的发展历史及项目情况,发现EATRIS立足于113个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成立协调办公室和科学咨询委员会,建立了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化医学体系,以协调科研支持资源,在患者教育、公私合作、生物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综合中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快速增加,但缺乏顶层统筹协调,支持分散和协作割裂以及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提出应立足国家转化医学基础设施,搭建统筹管理平台,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以推动患者临床价值实现为目标的发展建议,为中国转化医学中心高效率运转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作为国立科研机构,如何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在深刻认识科技“国家队”的责任与使命的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计、明确发展规划、恪守使命定位、凝练科研方向、优化体制机制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立足自身优势,聚焦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专业领域的“国家队”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发和突发烈性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种等生物安全威胁的侦、检、消、防、治的综合能力,健全生物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资源和人才储备,前瞻部署生物安全防控科技项目,力争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威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