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贺鹏  陈军  乔格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59-1370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人类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加剧,人类将面临对生物多样性认知、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门生物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8个科研机构的19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是我国动物、植物、菌物及化石等标本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主要实体场馆,是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标本藏量、管理和利用代表着我国战略生物资源的整体水平,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门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于对其整体现状的全面分析,文章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的基本定位、组成与布局特点,馆藏标本的规模、组成与特色,以及与发达国家标本收藏机构的对比;系统概述了依托标本馆在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经典分类研究、志书和图谱编撰、标本信息数字化、科学普及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阐述了对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同时,全面分析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保藏、研究与可持续利用、信息数据共享等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制约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设国家生物标本馆的具体思路,展望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的未来格局,以及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曾艳  周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45-1350
生物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石,是国际布局与竞争热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战略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生物资源领域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科学院整合了植物园、标本馆、实验动物平台、生物遗传资源库以及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机构,构建我国核心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大力提升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保藏、评价、转化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能力,支撑和服务生物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4):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我国生物标本收集保藏、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的重要实体和中心,收藏资源涵盖了动物、植物、菌物、古生物标本等,标本采集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生境类型;目前由19个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作为依托单位的20家标本馆(博物馆)组成,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物标本馆、一系列中国最大和最有特色的专类标本馆,牵头建立了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批准认定的两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是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标本资源保藏体系与数字化数据网络,也是生物标本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的平台,在国家战略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95-96
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包括5个植物园、18个生物标本馆、11个生物遗传资源库、14个动物实验平台,以及17个院属单位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重点开展生物资源的针对性收集保藏与转化评价、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实现由生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向转化利用方式转变,构建生物资源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顺畅途径,支撑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支持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运行团队针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关键物种灭绝、国家战略生物资源受到重大影响等问题,创建了亚洲规模居首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抢救性地保存了一批珍稀濒危、狭域特有和具有重要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梁卓  褚鑫  曾艳  周桔  马俊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99-1405
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组学时代的到来催生数据量级的增长将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新范式转变。因此,生物资源的大数据与生物资源本身一样,也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成为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热点和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国亟待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全面支撑生物资源保存、利用、开发、挖掘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体系,形成包括数据质控流程、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和数据转化中心的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数据系统,支撑我国生物资源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信息平台配合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的建设,形成了包括数据管理规范、数据汇集平台、数据门户和数据可视化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数据生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挖掘和利用。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生物遗传资源、实验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5类资源的42家单位,集成6 981 465条数据,且全部数据资源都可以通过数据门户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7.
深渊是地球上人类最难以到达的环境,也是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无人区.深入开展深渊生物生命过程研究,首先要解决全海深生物保压采样装备的研发难题.从201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建设深渊生物资源勘探、获取、培养及保藏技术体系"课题(课题编号:2018YFC0310601)的支持下,浙江大学海工装备团队开始进行"建设深渊生物资源勘探、获取、培养及保藏技术体系"相关设备的研发工作.4年来,课题组针对深渊生物资源研究的需求,开展深渊装备技术研究,突破全海深保压取样技术、全海深充油电机机构设计、主动补压技术、压力补偿技术、保压转移技术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制用于深渊沉积物、海水和宏生物的保压取样装置及船载沉积物保压转移装置、深渊微生物原位过滤及保存装置等5套装备,初步形成了深渊海域生物资源保压取样的装备体系,为获取万米高质量海底样品提供了装备支撑,将为深渊海底生物和基因资源开发、深渊生命过程等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9):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核心生物安全平台,主要开展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感染致病机理、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研制等相关研究工作。通过不断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生物资源保藏能力、科研支撑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和服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能力,成为我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保藏、研究与利用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 2001-2002 年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观察年(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Year, IBOY)”.2001 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培养物保藏大会呼吁建立生物资源中心(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 BRC), 以加强对生物资源的调查、收集、 保护、保藏、研究和利用。由于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联合国在将 2010 年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基础上, 又将 2011-2020 年列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十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保护国家生物资源的战略高度综述了国内外对生物资源保存利用的现状和对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战略生物资源保存和利用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强化生物资源保护立法,建立国家植物园创新体系和生物遗传资源中心,加强生物资源基础研究,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关系的认识等保存战略生物资源应采取的措施。强调了构建国家战略生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指出了中国科学院应肩负的历史和国家使命。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capability in S&T innov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the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made a key decision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initiate a pilot project for the n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KIP) at CAS in 1998. This signifies a new stage for the buildup of a n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system and a new er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相似文献   

12.
Does the consumption of green tea,widely touted to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health,also protect brain cells? As reported in the 15 December, 2007 issue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studies by CAS researchers indicate this may be the case. A research team led by Prof.ZHAO Baolu from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rain & Cognitive Science affiliated to the CAS Institute of Biophysic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a group of naturally  相似文献   

13.
形象资源的建设与维护是当代公共机构必须面对的使命,是组织影响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组织的形象资源转化为形象资产进行管理则是新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其理论主要借鉴自无形资产计量方法和智力资本管理理论。文章诠释了形象资产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内涵,思考了相应的建设路径,在理论解析基础上,将建设视野聚焦于国立科研机构这一"国有资产+科技共同体"的专有类型,期望提炼出将该类型机构的形象资源转化为形象资产进行管理的路径特征。文章以中科院形象资产体系的架构和工作规划清单的先期探索为案例,希望能为国立科研机构形象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提供管理方法与推进路径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CAS Presidiumsets the consultative work on the State long- andmedium-term S&T development plan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CAS Academic Divisions (CASAD) in thecoming two years. This was announced at the secondsession of the fourth CAS presidium executive commit-tee convened on June 10 in Beijing.Chinas national long- and medium-term S&T de-velopment plan is an all-inclusive deployment documentfor S&T activities in the next 15 20 years in China.It addr…  相似文献   

15.
2021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50周年。我国于1973年加入这一全球性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并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近50年来,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理念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实践深度融合,对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召开和人与生物圈计划发起50周年之际,文章回顾了这一计划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结合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行业背景,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需求,就工作高质量推进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CAS member Zhao Zhongxian, director of Working Committee on Consul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AS Academic Divisions (CASAD),has announced that the Academic Division of Earth Sciences has drafted a consultative report on planning and strategic studies of  相似文献   

17.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