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我国贫困生政策中的几个导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贫困生政策的实施,出现了有些非贫困生想尽一切办法争做“贫困生”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贫困生政策在导向上存在问题,应不断完善或适当调整贫困生政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构建以校企合作为中心的资助新机制的必要性,提出应构建以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为主的贫困生资格认定主体,科学认定贫困生;构建以政府、社会组织与个人、企业为主的资助资金来源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岗位;依托企业完善教育监督机制,推动贫困生加快偿还相关资助款。  相似文献   

3.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着重分析了贫困生的心理现状,介绍了我校资助体系的特色和思想教育的手段,并提出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几点建议。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应贯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及时把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脉搏,有利于困势利导地开展工作,发挥贫困生的积极因素,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提出应构建“济困·扶志·强能”三维立体型资助体系,提高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资助效益。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贫困生管理中贫困生的主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高校贫困生工作实践,提出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工作应适应贫困生需求的时代特点,从确立贫困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贫困生的主体作用、关注贫困生的需求出发,激发贫困生的内在动力,以帮助贫困生实现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贫困生抑郁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慧 《高教探索》2005,(5):94-96
为探讨大学贫困生的抑郁状况,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征,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本文采用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使用SDS抑郁量表、S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ES自尊量表和自编的问卷,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80名贫困生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并与210名非贫困生进行比较,发现贫困生的抑郁倾向表现为自卑、依赖、窘迫感等特征。高校应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努力形成一个包括经济资助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内的综合性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央及地方对经济困难学生圆大学梦的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得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但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经济困难的重压使得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高校贫困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应备受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前政府、社会对贫困高中生的资助关注不够。造成贫困生资助困难的原因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应通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配合和社会参与的高中贫困生资助体系,使贫困生也能与其他学生一样在高中阶段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略论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堪忧,贫困生的比例大,身心健康不容乐观,贫困生问题对贫困生的学业、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较大的影响、高校应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建立贫困生基金,改革和完善贷学金制度,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鉴别过程中存在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真实可靠性欠缺、审查部门在审查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贫困生鉴别体系不健全、资助资金来源过于单一等问题。高校贫困生鉴别体系要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信息档案,使得鉴别过程有据可查;要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通过诚信档案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则要加大贫困生资助资金的投入、加强资助对象的科学鉴别、树立贫困生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建立贫困生档案、加强对贫困生“四自”教育、注意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引导、鼓励贫困生勤奋学习、设立特殊困难补助基金、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关心与支持等措施来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鹏 《成才之路》2020,(10):128-129
农村学校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应得到重视,否则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重视不够、学困生基础薄弱且缺乏家长管理等问题。教师要从关注学困生本身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积极开展农村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贫困和成长环境的局限,又承受着新环境、就业、学习的压力,贫困生因此产生了自卑、焦虑、抑郁、孤僻等不良心理。对此,社会应完善贫困生的救助机制,学校也要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其进行"心理扶贫"。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应该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高校、发放助学贷款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由于我国目前严峻的整体就业形势,自身陈旧的传统就业观念、不健康的就业心理、较低的综合素质、高额的就业成本以及匮乏的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较非贫困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要改变此局面,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将帮助贫困生的就业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对策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从而进一步阐明贫困大学生的。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徐亮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2):103-104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是我国一项重大决策。贫困生的认定、评议是否合理,影响到国家资助政策落实的公平性和真实性。为此,应加强各级政府的管理,增强高职学院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心,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使国家资助款项真正用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有经济问题,还有包括思想、心理、道德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加强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贫困大学生立志成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培养贫困大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典型榜样,激励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建立社团组织,提高贫困大学生实践能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富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也应帮困扶贫,有两层含义:一是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由于在经济上、心理上存在许多问题,故他们本身需要社会来帮助;二是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对贫困、贫穷的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实施“帮困扶贫”,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力度,国家助学金发放范围扩大,数额增加。但相关政策在缓解贫困生求学困境的同时,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国家助学金政策的作用,应当在资格认定、分配管理和心理扶持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