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上世纪80、90年代,西方后现代电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后现代电影文本,结合后现代理论与西方后现代电影文本探讨西方后现代电影文本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传入对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国内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后现代与史学的关系、后现代史学批评、后现代史学实践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工作使学界对后现代史学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并为付诸实践奠定了基础。目前,思想史、区域史、口述史领域都零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意味的作品。后现代史学的批判能量及在拓展史料范围、拓宽研究视野等方面的有益启示都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是一个多义"能指"。人们大致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后现代"一词:美学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历史分期/后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后现代批判理论。1980年代中国开始接受后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批判理论,19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后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后现代"在中国的意义是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已逐渐丧失其反抗性,后现代社会也初露弊端,但作为思维方式的后现代批判理论却可以给予我们一种方法的启迪,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生产出一种反思型的话语。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文化思潮作为当代社会人类精神图景中最具影响力的音符之一,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基本构成、后现代文化思潮基本旨趣、研究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方法等三个方面,对后现代文化思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分析后现代主义简要涵义、借鉴后现代教学理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后现代培训理念、后现代培训工作的对策,以及对行政基层单位中高层干部培训进行后现代思维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分析后现代主义简要涵义、借鉴后现代教学理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后现代培训理念、后现代培训工作的对策,以及对行政基层单位中高层干部培训进行后现代思维分析。  相似文献   

7.
拉美后现代是个广泛的范畴,就文学而言,它不仅包括后现代文学流派,也包括具有后现代倾向或特征的文学创作。研究拉美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从文学作品、创作思想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探讨拉美后现代现象是如何在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上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创作发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以现代理性为质疑、批判对象的多形式话语总和,而后现代文学精神、后现代哲学以及后现代政治观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话语的旨趣。后现代话语的普遍渗透是现代社会危机四伏及历史演进逻辑的共同结果,把握其历史轨迹与基本话语不仅关系到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客观评价,也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后现代理论以及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后现代中诸多理论热点,从阐释学与价值观的话语呈现、大众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传导方式、对话交往与新型师生关系的重建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鉴后现代理论以及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后现代中诸多理论热点,从阐释学与价值观的话语呈现、大众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传导方式、对话交往与新型师生关系的重建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阅读"就是借助先进的新媒体和数字化技术进行阅读的方式。数字化的"后现代阅读"已成为21世纪文化浪潮中的先锋。"后现代阅读"的范式主要包括网络阅读、微博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形式。基于"后现代阅读"范式,当下的文学教育应与时俱进,采用全新的教育机制与策略,建构适应"后现代阅读"时代的文学教育新理念,探讨契合"后现代阅读"的文学教育新模式,以便积极应对"后现代阅读"时代给文学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出发,分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缘起,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后现代教育学的概念表述、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中唯本论、建构论等派别的观点,最后介绍了其他派别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批判性观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后现代的审美在继承了后现代的主要特点"反本质、反中心"后是否真正的实现了审美上的无本质,即美就是生活、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后现代中的审美是否真正的把美从传统的美学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实现审美的自由。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后现代语境中审美背后的权力问题,更是审美由一个囚牢走向另一个禁锢的过程。虽然处在"反中心"的后现代,但是后现代的审美却在表征着自己的权力,编制着另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4.
《大话西游》从故事的构建、时空的切换、到戏仿、拼贴、反讽和“无厘头”语言的应用,都呈现出“后现代”的表征;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是有意识地借用“后现代”的语境来叙事。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对两片的后现代表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它们对认识中国当前后现代语境下电影的发展所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具有多元化、实用性、批判性等特点,在现在教育受众个性化、教育背景经济化的大前提下,职业教育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必应该满足后现代教育的思想,虽然后现代教育的思想以不如创立之初的辉煌,但是依然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文章介绍了后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后现代教育的时代意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职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后现代理念,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教育学与后现代哲学文化思潮一致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出现了对教育现代性的解构和后现代的建构。后现代教育学的出现,为后现代音乐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我国的音乐教育是建立在教育的“现代性”之上的,所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哲学家大卫·格里芬教授的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包括后现代科学观、后现代自然观以及后现代社会观,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重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其人文理想是实现人类在地球上诗意地栖居.辩证地看待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吸收其合理成分,对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些理论家指出网络文学有着后现代文化的逻辑背景,当下网络文学的姿态正是后现代文化姿态的表现.但网络的后现代姿态不代表网络文学的后现代姿态,二者不应混淆.文章就目前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表面化的后现代精神的泛滥,从网络文学文本自身、网站与写手的推动和文学文化思潮出现的历史语境三方面考查了其不可能性和繁荣的虚假性.网络带给文学的是后现代的光鲜外衣,缺失了精神内核,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后现代已成为德育的现实境遇。对德育而言后现代首先是一种挑战,它否定了道德主体的存在、知识化德育的价值以及权威模式的有效性,但后现代对于德育的挑战也蕴涵了机遇,具有双重效应。我们需要借鉴后现代的批判意识重新思考德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哈维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方法论,在现代空间维度下展开后现代地理学想像,通过透视"灵活积累"体制和新一轮"时空压缩"下的后现代——一种"历史—地理状况",剖析后现代转向根源,阐释后现代化了的经济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哈维从文化后现代到地理学后现代的转向,为探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空间正义等空间话题拓宽了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