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海明威研究尤其是中国国内的海明威研究中,人们对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迷惘"情绪、悲剧情氛和悲剧意识都做过足够的探讨与研究。然而对于隐藏于其文本中凝重的悲剧精神却至今无人问津。本文将从文化诗学角度出发,以美学悲剧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不同时期小说的"价值阅读",挖掘、展现遮掩在其"迷惘"冰山之下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
作为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着重描写的对象之一,"戏子"的形象几乎贯穿于其小说创作的始终。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艺术还只是供人消遣而尚未受到人们充分尊重的年代里,艺人的悲剧命运值得人们去反思。通过对《啼笑因缘》和《夜深沉》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张恨水笔下的戏子形象及其造成其悲剧命运的自身因素,并由此来考察张恨水小说在暴露国民性弱点和鞭策民族劣根性、重塑民族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五四”时期的警世之作,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小说中作不仅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进行传神描绘,而且巧妙运用对比,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动作、神情、结局的大量对比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主人公孔乙己荒唐可笑的性格和可悲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群众的冷酷、麻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几部代表性的小说及其成长经历的分析,论证了其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及其悲剧性格的成因。本文作者认为,海明威的悲剧性格是来自其消极、悲观、厌世的世界观并为其悲剧人格的形成埋下了伏笔。而消极、悲观、厌世的世界观在与“硬汉子”精神的交织综合作用下反过来又导致了海明威悲剧人格的形成。最后,通过重新审视海明威的“硬汉子”精神与悲剧人格,我们不仅能更加准确透彻的理解其人其事,也加深了对其作品内涵的探幽与解构。  相似文献   

5.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就《红楼梦》中“宝玉”名字的意蕴,作不同意前人作出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宝”字含有“功用价值高”的含义,此字揭示了宝玉对于贾家的重要意义,也指出了宝玉被利用、被牺牲的悲剧命运,而“玉”字则评价了宝玉的人品,“玉”在中国传统化中,多用来比喻君子的道德。“玉”永远无法成为世俗人眼中的“宝贝”,这就预示了宝玉最后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7.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在曾雪芹的笔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配角”人物“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光彩。”他们是构成整部小说“立体美”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许是悲怆的,但他们的存在恰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现实。《红楼梦》“配角”艺术的成功,提醒读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方能真正解得“其中味”。  相似文献   

9.
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哈代小说的命运观念。一是其命运观念的来源:他小时候受到来自母亲及祖母方面的重要影响,儿时的种种记忆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二是哈代所受的文学教育中,古希腊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作品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的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同样具有的浓郁悲剧色彩、人物命运的无可逃脱、浓重的宿命感等等,却都让读者感受到悲戚、痛楚与难以言传的无可奈何和命运极端的不合理;三是追寻哈代小说悲剧命运观念的社会原因:当时的社会黑暗、贫富悬殊,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使无数贫苦农民破产,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使得哈代不由得去相信命运,那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使他成为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相似文献   

10.
刘庆邦以独特的个人话语和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在物质和精神双重重压下的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的小说氛围大多弥漫着悲剧气息,正是这些对于苍生的悲悯和无可奈何,使得刘庆邦小说闪耀着强烈的人性光芒。这些悲剧气息在他的若干作品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人物精神情感世界的悲剧;城市异乡者对城市身份认同的追问以及对融入城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兰斯顿·休斯在《教授》中刻画了一位在白人面前毕恭毕敬、奴性十足的黑人教授。文章依托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三重人格学说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及集体无意识来阐释小说中教授的心理失衡和人格异化的内因和外因,并指出由这双重原因所造成的故事的悲剧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躲不开的悲剧--试论刘庆邦的矿井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刘庆邦的一篇短篇小说名来命名,是想说明其矿井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刘在邦的小说书写了煤矿工人的坚忍与悲命。另外,矿井,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其间的人物向往着城市而又被城市所疏远,反叛了农村却又依恋于农村,在身份认同中寓含了悲剧。再者,在小说的写作中,刘庆邦由于应俗而倾向于性与暴力,致使文章失美,其小说创作的命运结局也许只能是一出“躲不开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古典文学著作的精品之一,是值得品评赏析的好文章.但以往对此文的批评,多是从悲剧成因、杜十娘人物形象、性格或女性比较的角度来谈,而对其中百宝箱这一物象的隐喻作用重视不够.从百宝箱这一物象可以见出明代社会、杜十娘人物性格乃至其命运悲剧,它是文章的贯穿线索.  相似文献   

14.
<正>Oedipus The King,written by Sophocles,is adopted from Greek mythology.In the play,the hero Oedipus tries his best to fight against his incestuous destiny but he finally cannot get rid of his tragic fate.Oedipus’s miserable ending excites our pity and impresses us deeply.Though his tragic fate is doomed,his final ending of striking eyes and self-imposed exile is his own choice.In the play,the choices Oedipus has made,such as  相似文献   

15.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其英雄气概、豪迈作风、绝世武功让人敬仰,他的蒙冤受屈、离奇身世、壮士情怀更撼人心魄。然而其悲剧性结局虽悲壮崇高,但也令人扼腕叹息、发人深省,促使读者认清其悲剧所蕴含的文化、命运与时代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战火中创刊的《七月》、《希望》是现代文学异彩纷呈的文学期刊中卓具个性的两支奇葩。两份刊物贯穿始终的编辑思想之一就是"同人"性质的定位。这种定位在当时的文学、文化环境之下显得不合时宜,同时又恰恰塑造了《七月》、《希望》的文学及思想的成就,却也为其刊物"同人"埋下了其后命运的伏笔。  相似文献   

17.
俄狄浦斯是处在命运惩罚中的悲剧人物,文章从《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剧作入手分析俄狄浦斯形象的意义,认为身处厄运,俄狄浦斯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规避命运的苦难,以非凡的智慧、善性和勇气证明并维护了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朱湘悲剧的内涵体现在他极强烈的自尊与自卑的个性中,这种个性悲剧与理想中的唯美主义产生激烈的碰撞,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具个性的美,这种美既有与这种悲剧内涵相一致的同一性又有与此相背离的矛盾性,二的相融相合完成了朱湘悲剧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本通过对迪伦马特的犯罪小说《诺言》中主人公马泰依英雄形象和悲剧命运的分析,指出小说所蕴含的对社会化的批判以及作家对哲理的探讨,这正是这部小说成为无与伦比的犯罪小说、同时又是一部具有高度学价值的严肃小说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