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敏 《文教资料》2010,(30):23-26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密切关系引发了空前的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研究热情。本文通过《红楼梦》诗歌译例的分析,旨在发现翻译过程中语用预设对等效翻译的影响,以期拓展跨语用学和翻译学的研究视角,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跨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语用迁移导致的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改进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跨化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纠错策略,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指导学生提高英语口头交际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言学注重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而很少注意到语用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流速 用学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更加显示其重要地位。文中以实例详细地阐述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并指出在语言交际中导致语用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口译是一种跨语言的文化活动,口译过程中总回避不了语用差异。随着语用学与翻译学的日益发展,把语用学引入翻译领域,从语用学角度对口译进行研究,将为口译注入新的活力。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例对汉英口译中的称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姚宇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16-118
语用失误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鉴于其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礼貌成为语用学和跨曳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一项大学生语用失误调查,着重分析了礼貌语语用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章从语用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跨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及其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具体措施:(1)处理好语言与化的关系,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化背景知识;(2)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际场景;(3)改进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广西-东盟”与“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在语用学的框架下,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知识,对翻译原则展开全方位的探索。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时空的,因此,对“文化”这一动态语境的考虑是必要的,它是一个系统行为,翻译过程,涉及到除原文、译者、译文以外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总是相互作用、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追述当代语用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根据近期国内外语用学的研究主题和探索路向,发现语用学的研究的已超出指示语、言语行为、会话含义等传统议题,日渐体现出语言使用的语用纵观论。其次,语言使用与理解的语用探索再也不是单向的语用学研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界面研究日益凸显。另外,语用与认知之间的相互结合和渗透,或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分析言语交际,已成为当今语用学发展的一大主流。  相似文献   

12.
语际语用学和词汇语用学在中国还属于刚开始成长的新兴学科,国内关于这两门学科的文献主要还属于对两门学科国外研究情况的介绍,本文将语际语用学和词汇语用学的理论运用到中国英语词汇习得中,阐述了语用意识在词汇习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的新研究方向,人们对自己的母语都有"格式塔(完整心理)机制",所以能够凭直觉来弥补词汇空缺,但学习者对于外语通常没有这种机制。词汇语用学研究以此类方式,检视词汇在某一沟通情/语境中的意义,这个研究领域今年来蓬勃发展,致力于探究字词从字典定义延伸出来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用学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认知语用视角分析语境在词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有助于树立科学的词汇教学观。在认知语境中系统而动态地解读、构建词汇意义才能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认知词汇。  相似文献   

15.
本对语用学的历史起源作了回顾,对语用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并提出了语用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把"字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法现象之一。本文从研究角度出发 ,对 1 92 4年以来的“把”字句研究在句法研究、语义语用研究、探源研究等方面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分析总结 ,同时也作一些评介 ,指出应当加强它的语用、探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的任务是把特定的话语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以探索在不同交际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的规律。它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启示作用:一是利用语境制约理论,对词汇进行动态分析;二是结合语用交际研究,关注词汇的交际性。作这种探讨的目的是扩大词汇教学的时效性并探索语用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语用学与翻译研究密切相关。脱离了文化语境的翻译难以精确传达原文的精神与要旨,甚至会产生许多重大的失误与矛盾。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对于翻译原则的把握、翻译特殊现象如不可译性等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以及方向性的指导。因此,只有在跨文化语用学的视域范围内进行翻译研究与实践,才有可能将翻译研究引入更高的层次,也才能进一步拓展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文章对语用学的研究进行较系统的梳理,旨在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对语用学与英语教学以及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