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梅山武功为个案来研究乡土武术的发展。梅山武功作为一种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的乡土武术,属于典型的村落民俗体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村民实际生活条件,开发梅山武功的休闲价值,引导村民树立新的信仰,是梅山武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湖南新化梅山武功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新化孟公村武术文化为考察对象,对流传在当地的梅山武功进行实地研究,认为梅山武功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朴实、强悍、"蛮横"的个性,具有民俗事项的特点;展现了当地村落的俗文化,着重分析梅山武功对孟公村村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梅山武功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希望让更多的本地村民能客观认识梅山武功的社会价值,并积极参与到梅山武功的活动中来,以传承本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播视野下梅山武功的传承、演变与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传播角度对梅山武功的传承途径、演变与生存形态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功的传承途径既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功的现代生存形态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形态,提出梅山武功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4.
梅山武功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武功作为一个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社会因素影响。面对社会结构分化、再整合,人们对文化需求发生改变,梅山武功需要创新,以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以新化为中心,地跨新化、安化、冷水江全境及新邵、涟源、隆回、溆浦、桃江等县市的部分地域、莽莽苍苍,绵延千里。《宋史·梅山峒蛮》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辰,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至于梅山之名起自何时,历代史家见仁见智,所述纷纭,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开复梅山设置县治以前,梅山地域虽在中国历代王朝的版图中,但  相似文献   

6.
《宋史·梅山峒蛮传》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西则辰,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也就是说古梅山的大致范围在今洞庭湖以南、南岭山脉以北,沅水、湘水之间呈西南——东北走向的资水流域——雪峰山区,总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而梅山腹地则指今以新化、安化、冷水江等县市一带为中心,辐射至今娄底市全区,以及新邵县、隆回县等县各一部  相似文献   

7.
新化梅山武功是湖南中部地区典型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本土文化体育项目,传承梅山武功,对打造湖南文化强省意义重大。文章站在湖南文化强省的角度,提出梅山武功要得到传承发展,需要加强以人为主体的传承路径及以媒介为主体的传承路径建设。  相似文献   

8.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体育属性的武术文化,它伴随着梅山峒蛮的历史而发生、发展。文章从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入手,探究梅山武术的文化特征,得出梅山武术的文化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这三种文化形态相互依存又各具特点,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等几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9.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体育属性的武术文化,它伴随着梅山峒蛮的历史而发生发展。从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入手,探究梅山武术的文化特征,得出梅山武术的文化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这三种文化形态相互依存又各具特点,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等几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0.
对一个地域村落乡土武术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武术是流传于我国农村村落的民间武术。梅山武功是流传于湖南新化的一种乡土武术,通过访问、口述、文献查阅、分析等方法,对其文化特征、历史文化功能及影响其活动开展的因素做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梅山武功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功能,其活动开展受到物质生产生活条件、人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梅山武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化县上渡办事处有个铁牛村,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铁牛村村主任就是新化武林中有着梅山铁牛之称的萧独寒。他出生于1971年10月,自幼好武,其祖父萧应仁是梅山蛮王后裔苏子健的得意弟子,一手梅山拳法曾在当地颇有名声,萧独寒受祖父的影响,从小就开始学练梅山武术。1985年春天,他的祖父将他送到晏西征大师所办的兴武拳社,按古礼拜入晏师父门  相似文献   

12.
著名元代医学家宋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写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武功体疗正是古代导引疗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运行经气”为主体的“动态”治病方法,它符合唯物辩证法。本文从祖国医学理论的角度,论述其发展渊源与“运气”的科学道理,以便更多的人用以保健、治病、防老、延年,使武功体疗法发扬光大。武功体疗渊源武功体疗法,实际上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称“按(?)”、“导引”。总结二千多年前的一部重要中医经典书籍《素问·异法方宜》中记载:“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其含义是:导引“运行经气,不便留滞为病也。手摩谓之按,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禅宗唐宋以降的变迁,世人对于少林寺的认知一般都是基于其武功盛名的影响,并凝结成为一种社会性集体记忆而积淀在意识深处的。按照历史材料,少林武功大致可分为“原生态文化”与“次生态文化”两大结构,两者在发展衍化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需要我们去审视廓清。今天,我们研究少林武功的终极目的(包括将少林武功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如果说农耕社会中少林武功的发展主要靠一种原发型的实践积累,那么进入近代社会后,就要求衍变成在理论观照下的主动推进。  相似文献   

14.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梅山武术文化应为新化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传统地域特色、梅山武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化功能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典型的荆蛮文化特征,梅山武术文化发展促进了当地村落村民的社会化成长,调控、整合了当地村落组织结构,传递了当地本土文化。研究发现:社会冲突的频繁发生、物质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外来文化的介入和融合是影响梅山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功体疗法,蜚声中外。它不仅在于内容极其丰富多彩,而且对于医治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实际的效用。古谚说:“世上无长生不老之药,人间有延年益寿之术。”延年益寿的“奥秘”何在?我们结合武功体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增进健康的机理及功效首先,武功体疗的“武功”,需意、气、力的贯通和神、灵、稳的要求。其动作通过动与静、紧与松等的辩证配合,促  相似文献   

16.
在《鹅幻汇编》第五卷“手法门附工夫法”中,介绍了一些带有戏法成分的武功活.如“十景口芊”、“扑竿转盆”、”金钱跑马“和“十景杂耍”等,过去的戏法老艺人在练文活之外都会练些武功活.尤其是“十景口芊”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大凡会武功的人,在遭到歹徒置人于死地的人身侵犯时,难免要以牙还牙,出手伤敌,决不心慈手软。如果歹徒侵犯的是一个会“合气道”武功的人,那么歹徒算是撞了“大运”,尽管也会被制服,但决无伤命之虞。因为他遇上的是个掌握了充满“仁爱之心”的武功——合气道的人。 合气道,是著名的日本武道之一。它以不争不斗为宗旨,提倡“爱人爱己”的仁慈之心。学习合气道的目  相似文献   

18.
李国兴 《武当》2003,(6):7-9
在我国武林各门派的武功中,均有其相应的抗打护体功作为辅助。但从总体来看,大多崇尚华而不实的表演型技巧,不仅脱离了实战的需要,而且在功力层次上也相差甚远。 还有许多练习硬功的人,往往不明其功理,徒尚江湖蛮野练法,  相似文献   

19.
闲逸通幽     
不知年龄年轻的女友问她年迈的男友:“亲爱的,你到底几岁嘛,看你好像蛮健康、蛮年轻的。”男友:“我也搞不清楚,你说几岁就几岁吧。”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体育思想深受湖湘文化影响.湖湘文化“躬行践履”的知行观促使毛泽东终身坚持体育锻炼;“探本究原”的哲理思想催生了《体育之研究》;“霸蛮”精神培育出毛泽东的蛮拙体育;“立德、修身”的传统升华了毛泽东对体育功能的认识;“经世济国”精神奠定了毛泽东体育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准确把握这种文化渊源,可以更好地领会和解读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我国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