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奋斗的光辉历程离不开军队中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从多个方面对红四方面军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川陕革命根据地通过对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了人民军队思想和行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壮大了红军队伍;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强化了生命线地位,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川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一直把它视作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课题加以关注,也把它视作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文章主要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历史地位、经济建设和发展、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及其他一些方面等入手,对多年来涉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展现多年来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3.
川陕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文教事业更是促成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巩固的强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探讨、分析川陕革命根据地文教事业的政策、方针、宗旨等问题,旨在阐明川陕革命根据地文教事业的特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川陕苏区妇女教育对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研究川陕苏区教育、革命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等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借助达州处于革命老区的地域优势,利用所在学校国内唯一专门收集川陕苏区研究资料的数据库——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从教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视角,归结了川陕苏区妇女教育的发展特点和妇女教育对于川陕苏区发展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家通过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为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和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提升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川陕革命老区协同发展是川陕革命老区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利用泰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从川陕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差异入手,对川陕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空间和行业两个维度发现了影响川陕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并为川陕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为中国现代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许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着地理上和社会上的许多优势。它位于秦岭、大巴山的脚下,扼汉水、长江之咽喉,丛山峻岭,地势险要。当时,四川军阀连年混战,广大民众苦不堪言。四川军阀刘湘、杨森等各有六、七十种苛捐杂税,一九三二年,川北的田赋竟预征到一九七八年,  相似文献   

7.
代维  朱姣姣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106-108,116
社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川陕革命根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革命斗争实际情况,通过组建健全的教育管理机构以及开展识字教育、设置俱乐部等措施,在根据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社会教育运动。这一系列历史举措的施行,既改善了根据地民众受教育状况,提升了文化素养,又增强了其革命积极性,基本达到了苏区政府发展社会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山水旖旎、多姿多彩的四川,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33年,红军在这里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的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今  相似文献   

9.
"春潮"文学社掠影四川省平昌二中位于巍峨雄奇的大巴山南麓,紧临有着光荣传统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富、教学实力雄厚的省级校风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0.
正革命传统文化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宝贵财富。大量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是高校德育的有效载体。西华师范大学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在德育实践方面,积极尝试和探索把革命传统文化资源运用其中。一、川陕苏区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1932年12月到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自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川北后,在川陕边中共党组织和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创建了川陕苏区。  相似文献   

11.
吴应权  王娟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84-87,118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指导消防部队全面发展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消防部队司、政、后、防等部门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核心指导作用。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培育消防官兵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坚定忠实履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促进消防部队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守职责、尚荣誉,做合格的新时期消防军人。  相似文献   

12.
高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27-29,114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和大革命中的革命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从开始的不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到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开始的不同意与国民党合作到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从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到选择党内合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2 7年 6月中共湖州地方党组织诞生后 ,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领导群众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组织发动工农参加土地革命 ,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起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抗日战争时期 ,湖州地区党组织较为健全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积极领导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组建抗日武装 ,开展敌后武装斗争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逆流 ,协同新四军对敌作战 ,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为湖州的抗日战争胜利和浙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剿 ,党的组织严重破坏 ,但分散的各地基层党组织 ,在中共吴嘉工委的指导帮助下 ,策反国民党地方武装 ,宣传党的政策 ,护厂护矿护校 ,迎接解放 ,做了大量工作 ,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战中期,山东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共山东分局的领导下,为了扭转革命根据地大量战略资源外流的不利局势,积极开展了对敌货币斗争。根据地政府通过发行抗币,排挤法币、伪币,使根据地货币占领了市场,成功地取得对敌货币斗争和贸易斗争的胜利。这一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早期金融斗争,对全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以及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一大,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表明了不与任何政党合作的态度。在进一步的实践斗争中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中共二大提出了与国民党党外合作,建立联合战线的纲领,党的统战政策初步形成。之后,中共实现了从党外联合国民党到党内合作国民党的转变,在中共三大上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形成了革命统战政策。  相似文献   

16.
湖北是中国近现代革命重要发源地之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10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建立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三大革命根据地,它们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其规模和影响在当时仅次于中央苏区,位居全国第二。本文拟通过对湖北籍将军群体的分析,重点阐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国共10年内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的豫鄂陕根据地,是全面内战爆发后,撤至豫陕边的中原军区部队开辟建立的。在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下,根据地部队以顽强的斗志和内外线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不仅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华北诸解放区的大举进攻,而且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第二次"清剿"计划,胜利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并顺利实施转移,在中共中央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整体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古田会议最大的历史特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其实质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和革命战士应当牢固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和执著的信念.新形势下学习好、继承好、发扬好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将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对这一理论作出了突出而又独特的贡献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首探中国革命新道路 ;通过对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及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1934年红军主力转移后,中共南方根据地失守,地方社会为国民党完全执掌。国民党通过推行"地归原主"政策,恢复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通过裁局改科、分区设署、保安团省管和士绅还乡等一系列手段恢复、调整了地方权力组织;通过严密保甲制度和推行社会教育来重建社会规范。然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工从经济到政治权力的失势,意味着这个时期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动既不是有效社会动员的结果,也没有成为社会动员的条件,社会秩序的危机仍然在潜伏和蓄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