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可喜的教材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了“解决问题”学习的学困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地是要寻找自身的原因。一、我们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取消”了应用题,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但几年的实践表明:教材的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诚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的要寻找自身的原因。一、我们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教材“取消”了应用题,说明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不需要重点教学了。显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首先,新课标教材取消…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称为新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更丰富、呈现形式更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几年的课改实验表明,新教材可喜的变化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教学成绩。原因何在?固然,教材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更多的是要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一、教师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取消”了应用题,就意味着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应用题不需要重点教了。显然,这些认识是错误的。首先,新教材取消的只是“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在新课标教材中改称为“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与“应用题”相比虽然知识结构没有实质的变化.但从学习目标、教材编排、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以及教法和学法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动。但它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并成为教师们公认的“难教、难学、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的教学内容之一。而“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学习内容,在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中,成了最能体现“区分度”的学习内容,常常起着是否成为学困生的“筛子”作用。现把二年级下册“用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学习内容作个汇总分析,与同仁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龙丹丹 《广西教育》2007,(7A):37-37
在新课程中,取消了应用题这个独立的章节,改为把应用问题分散在每个章节中,并且把原来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那些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应用题改为学生非常熟悉的身边问题,使教材走近学生,贴紧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解决问题。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产生了一些困惑:每个应用题类型中包含的内容太多,学生掌握不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会识别有用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成了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对此,我们认为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相遇问题。由此看来,取消了独立的应用题教学单元,取而代之的是分散的解决问题的教学。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的核心却是相同的。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客观存在,也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9.
一、走出编排体系的惯性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内容。应用题通常集中编排,有着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结构,许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应用题一课一例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在教学时有例可举,有类可归。对于学生来讲,例题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模仿。现在的教材中,以往应用题严谨的编排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各个领域内容分散安排的“解决问题”。特别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的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有的单独安排例题,应用题完整的序没有了.而且,在重点教学某一实际问题时.又有很多变化,让人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0.
甄慰 《教育导刊》2011,(6):89-90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具体反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就是新课标教材不再单独进行"应用题"教学,而是在每一知识单元的学习中设置了“解决问题”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景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元的“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或受传统应用题教学理念的影响,或片面理解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解决问题”教学的进程缺少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致使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有失偏颇的现象。基于此,我们认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这比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还有所提高,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讲究新课标下应用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沈超 《小学教学研究》2009,(5):27-28,38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材中已不再有“应用题”的用语.这并不是因为教材中不再有这样的题型.而恰恰相反,作为数学知识呈现与应用的主要方式.应用题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当然,新教材已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体系编排.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载体纳入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范畴.这大大超越了应用题作为“解题”的教学功能。这一变化体现了应用题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即从过去的学会“解题”.转变到获得“策略”.形成一般的解题能力——“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操作、交流、实践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课程的经典板块,本次课程改革打破了历来将“应用题”作为独立教学板块的格局,把相关内容融入四个学习领域之中,其名称也改为“解决问题”了。更名,是对“应用题”的否定吗?名称变化了,内涵有什么变化吗?相关的概念会发生变化吗?教学内容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课堂教学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期,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分析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的变化,帮大家厘清认识,明确方向。我们还将继续围绕“解决问题”教学,就数量关系的教学、应用题类型与模式等问题进行讨论,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5.
潘美丽 《贵州教育》2010,(23):29-31
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解决问题”为理念进行的“应用题”教学,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较之以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用“解决”一词名誉会员它能够跟原有的课程保持一定距离,峆我数学教师能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其核心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徐友新 《河北教育》2006,(11):18-21
课改以来,对于传统应用题及传统应用题教学的评论,一直是否定多于肯定,批判多于继承。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对应用题作了重大调整,新教材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传统教材中应用题的内容被分散、整合进计算教学中。此后,应用题教学的研讨趋于沉寂.名师的公开课也好,普通教师的研究课也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开。“应用题”这一昔日教学的热点,成了时下教学的冰点。与此相应,随着课改年级的升高,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困难、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当前课改必须面对与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境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后,“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应用题来实现。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问题的情境和题设都由教材直接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数量关系”的掌握。例如。在传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概括起来就有“大数”-相差数=“小数”,  相似文献   

19.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的经典板块,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某些学生的认知观念里,“应用题”有时甚至还成为了“数学”的代名词。新课程标准将传统的“应用题”改名为“解决问题”,主要是使数学教师不要被原来的应用题所束缚,换成新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小学数学课程所应该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在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等方面,发挥过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教师素质的影响,应用题教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并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充分发挥解决问题策略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