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张学佳 《新闻世界》2012,(10):97-98
微博客的出现与发展推动社会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其中以微电影为代表更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由于微电影有可看性、便捷性、互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微电影与广告间的跨界合作成为广告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成为广告营销界的新宠。本文以海尔卡萨帝的微电影广告《谁的爱填满冰箱》为例,分析微电影广告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微传播时代,传播技术的变革和受众的变化使得广告营销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迁.面对新兴微媒介的冲击,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中纷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但广告营销效果良莠不齐.本文立足于微信公众号广告营销的常见表现形式,借鉴优秀公众号的广告营销经验,提出了互动营销、事件话题营销、定制精准营销,以及加强数据研究、迭代优化内容等多方面的策略,促进微信公众号广告营销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广播剧大家庭催生了新的成员——微广播剧,相对于传统广播剧而言,笔者认为微广播剧保持了艺术特点和选材要求两个"不变",但也存在着传播更方便、篇幅更短小、人物更集中、情节更简单四个"变"。  相似文献   

4.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南 《新闻前哨》2013,(7):114-115
微信以其独到的优势超越了传统的移动即时通信方式,进一步昭示着广告"微时代"的来临。文稿是广告的核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技术如何发达,在微信平台上的广告营销中,文案写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姝颖 《东南传播》2018,(7):139-141
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装置艺术在当下依然热度不减,在商业广告作品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装置艺术元素融入,广告主和设计师们综合利用通过不同的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意,呈现出极具综合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的装置艺术广告.而运用装置艺术的商业广告能够丰富商业广告的表现力和冲击力;同时增强广告作品本身的渗透力和传播力度,放大其社会影响;较之于传统商业广告形式,装置艺术广告拉近受众与产品品牌的距离,并且它突破传统商业广告信息传达方式,创新广告载体,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娜 《新闻爱好者》2012,(24):73-74
微时代的来临,赋予了微电影广告充分展示的舞台,然而对微电影广告的过度使用与微电影广告本身不成熟的矛盾正日益显现,如何有效使用微电影广告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微电影广告的开端与现状出发,分析了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及其制作模式,探究了微电影广告繁荣背后的隐忧,提出了对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建议,即注重内容创意,创新观影形式,有效使用社会化媒体,配合传统品牌推广方式。  相似文献   

8.
营销管理     
《全国新书目》2014,(10):31-32
营销管理就这几招 施琰博东方鸣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97878076976192014-10 38.00本书从营销"干货"入手,将营销中的一些具体工具逐一罗列,结合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案例,针对这些工具进行深入的阐述,旨在让读者学以致用,真正将学到的东西发挥到实处。本书罗列了涉及到营销主题的方方面面,如营销战略、市场动态管理、竞争对手管理、营销制度体系管理、广告推广管理、产品促销管理等14个方面,也阐述了营销管理方面的14个工具,内容"干货"为主,每节模块分配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广播剧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就是一门声音的艺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曾将广播剧描述为"仅有声音而不见形象的戏剧艺术"。无论广播剧展现的社会舞台多么广阔,生活内容多么丰富,人物关系多么复杂,广播剧都只能通过声音这唯一的媒介来表达。因此,想用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全景式地描摹人物众多、线索纷繁的历史,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技术与内容层面分析了新媒体移动化、交互性对传统广播造成的冲击,通过对新浪微电台和蜻蜓.fm两种广播集成与互动平台的对比分析,探索了广播"微媒体"生存的路径和策略(微平台、微内容和微互动),客观审视了"微媒体"自身的局限,探讨了传统广播"微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伟  周军 《中国广播》2009,(8):59-62
现代营销学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推广四要素(4P)视为一个完整的营销过程中缺一不可的手段。但在广播广告营销中,“价格营销”一直被认为没有可操作性,这不仅因为广播广告销售人员普遍被动地认为广告价格应完全由市场决定,更因为广播广告与其他产品不同,具有不可驻留性,价格营销可能带来广告剩余时间的增加,即广告资源的浪费。本文将现代价格营销理论与广播广告特征结合,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和数据,构建出广播广告价格-饱和度-广告收入关系曲线模型,由此深入分析广播广告价格营销的策略,特别是首次将剩余时间营销与价格营销进行组合,突破了广播广告价格营销的瓶颈,找到了广播广告价格营销的理想解决方案,从而完善了广播广告的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2.
董旸 《中国广播》2005,(9):56-60
广播剧在中国大陆地区有过几起几落的发展经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一度达到鼎盛时期。然而,自1979年中国广播电台恢复了商业性广告经营后,广播逐渐面临市场的博弈和挑战,由此生发的节日形态的变迁与多元化,使广播剧面临了严峻的考验。尽管广播剧仍在维持其精致与深刻,但多少与大众文化潮流何所隔离。历史之变虽然牵连了广播剧的兴衰命脉,然而,螺旋式的变迁和发展轨迹又让广播剧寻找到了适应时代变革的发展机遇——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媒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媒介生产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越来越具有即时性,这便是所谓的"微时代"(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它给主流媒体的生产方式、推广模式、营利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4.
微传播微营销:湿度越大越出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和手机上网的普及,伴随TWITTER、微博((http://t.sina.com.cn)和SNS网站的兴盛,中国和世界一起步入了微传播时代。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栾轶玫认为,微传播的核心特征是“微”,即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一句话、一张图片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微媒体的发展。微电影是微媒体中发展较快的一员,广告营销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进行品牌和形象的宣传,同时微电影广告营销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通过对微电影广告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微电影广告营销中的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党报广告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在商业广告的刊发上体现社会责任.近年来,商业广告市场有了很大发展,各种新的广告类型和内容层出不穷.在众多媒体的广告发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不容忽视.其中尤以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上"微"名号: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社区、微电影,"微时代"已然来临。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词汇,企业宣传推出广告微电影,马英九竞选拍摄宣传微电影,小夫妻婚礼拍摄爱情微电影。微电影,让电影放下身段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2011年1月,素有"微影之父"之称的青年导演杨志平率先提出了"微电影"概念,微电影这一新的词汇开始在互联网漫延。  相似文献   

18.
试论“微电影”时代的广告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朱润萍 《东南传播》2012,(7):125-126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的变化,广告的营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今,我们已经走进"微时代",各种加微事物出现,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登上营销舞台,并凭借其自有的优势在广告营销中发挥无法超越的作用,逐渐成为营销市场的"新宠"。然而微电影即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作为一个新鲜手段,仍旧会有劣势与不足,仍需要我们对其运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够发挥"微电影"这种新型广告营销方式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9.
市场博弈与传媒变局形势下的广播剧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旸 《现代传播》2006,(2):160-163
自1979年中国广播电台恢复了商业性广告经营后,广播逐渐面临市场的博弈和挑战,由此生发的节目形态的变迁与多元化,使广播剧面临严峻的考验。历史之变虽然牵连了广播剧的兴衰命脉,然而,螺旋式的变迁和发展轨迹又让广播剧寻找到了适应时代变革的发展机遇——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媒介工业化的步伐,市场急速发展带动了媒介经济的又一次腾飞,节目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广播剧能够以其“故事性”、“音乐性”以及“音效冲击力”的优势重新扎根成长。一、媒介市场化培育广播剧的交易市场2003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该年定位于“广播发展年”,时任局长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广播剧《格桑花开》为例,阐述了广播剧直抵人心的声音魅力,分析了广播剧在时代主题表达、真实与艺术结合、音响与音乐融汇等方面的创作要点以及广播剧的多媒体拓展。笔者强调用匠心制作精品,提升声音品质,以优质内容增强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