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梁芷铭  黄坤相  周玫 《传媒》2015,(14):70-72
信息化时代,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政府面临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开展舆情采集、信息发布、官民互动,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娱乐化倾向、官本位意识、管理滞后等问题也在消解政务微博在舆论 导向方面的作用.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和完善政务微博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是解决目前政务微博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首先,对面向网络舆情创建政务流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情境知识采集、政务流的组织、创建、实施四个阶段进行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其次,对政府知识、网络舆情情境和情境知识地图进行知识本体建模;最后,基于情境和知识构建面向网络舆情创建政务流的知识管理模型,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政务已经发展成为参政议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开设数量也在逐年成倍增长,微政务的快速发展减轻了信息获取不平衡的问题,也提高了政府和组织了解民意的途径,改变了公众的思维方式,使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成为新闻事件的主体和传播者。但是微政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务微信和微博开设的数量在增长,但是质量却跟不上;在网络世界中也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对舆情掌控得不到位等。但是微政务的会随着发展而改进,所以在微政务这把双刃剑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好,是政府和组织应该去思考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邓婷尹 《新闻通讯》2014,(11):37-3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民意表达在网络上的声势越来越大,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2014年上半年以来江苏地区有关政务舆情的监测情况,我们发现政府在干预舆情热点事件中呈现出一系列特点,有进步也有不足之处,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有利于地方政府汲取经验,提高危机应对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块化模型,引入中心性度量和集聚系数两类系统化的社会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微博社会网络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并以“上海发布”政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描绘出微博社会网络结构的个体特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特征向量指数、页面排序指数、权威性指数等综合舆情指标的引入丰富了网络中个体的评价依据.此外,本文分析得到的结论对政务微博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博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主要平台。微博形成的舆情氛围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日趋复杂,进而影响高校的和谐稳定。文章阐述微博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点,分析高校微博网络舆情的管理现状,并通过案例对高校微博的网络舆情管理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高校微博的管理与引导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熊萌之 《传媒》2018,(15):86-88
微博有着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参与门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更加迅速,信息量更加庞大,且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也更加深入.因此,微博这一平台已然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着眼于微博环境,通过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舆情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民媒体时代特征凸显,舆情应对成为公安消防部门面临的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以北京消防官方微博为例,简要分析了政府微博从网络新闻发布、与媒体联动、建立完善相应机构和机制进行研判、引导等方面,切实提高政务微博的火灾、救援等突发事件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0.
帅志强 《东南传播》2013,(1):100-102
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务微博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与话语互动有密切的联系。政务微博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的实际功能主要表现在增进政民沟通效果、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加速社会信息传播、改进政府服务方式。政务微博的问政执政、汇聚民意、服务民生等潜在功能有待进一步挖掘。政务微博要更好地实现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应该建立工作流程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系统联动机制、政民互动机制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陈俊蓉 《新闻世界》2013,(7):178-179
【摘要】我国目前网民达到5.38亿,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网民数量一半,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被认为“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同时,许多微博热点事件走下网络成为社会热点,而这些热点事件若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三个与政府有关的微博热点事件的分析,解读政务微博在舆情应对中的得失与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指出不同的舆情信息工作理念产生了参差不齐的传播效果。以雅安地震为例,选取两家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政务微博在舆情信息发布和传播上因信息内容、传播语境和文本形式的不同,展现出“塑造仪式”和“服务受众”两种舆情信息工作理念。最后提出政务微博应当围绕受众需求改进舆情信息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效应和对舆论的影响达到了极致,政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在阐明微博推动下政府网络舆情现状、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博推动下政府舆情的传受各方、传播模式以及有效控制和介入,提出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源上减少政府舆情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控制错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保障信息权利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人大-方正舆情监测平台数据,直观化呈现出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整体态势和特点:社会舆情整体压力上升,50%事件集中在社会与法领域,社会民生话题不断上升;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和河南等地;微博成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策源地、意见发酵池;舆情事件议题活跃周期为23.2天等等.  相似文献   

15.
蔡月亮 《新闻通讯》2014,(11):22-23
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对公共决策和危机处置具有重要的影响,成为正在显现的社会管理课题。论文考察了江苏省的相关政务微博,认为政务微博在情感维系、情感共鸣、情感疏导和情感凝聚四个层面对于促进政府与网络舆情的情感互动具有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官方微博"武汉发布"、"邢台发布"对暴雨洪灾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舆情发展态势、事件报道内容分析和政务微博应对措施三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基于网络问政背景下地方政府官方微博对突发性事件的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7.
陈磊  郑丽萍 《今传媒》2020,29(3):36-38
以微信、微博、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移动舆论场已成为中国网络舆论的中心地带,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多元化、互动性强、随意性强、影响和规模大等特点,其生成与演进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舆情发展状况。因此,把握舆情的发展规律及各个阶段舆情的特点,才能掌控最好的处置时机,达到最好的处置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基于2010年以来最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网络社会舆情呈现出的五大特点,以利于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网络舆论,构建主流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9.
陈楠 《传媒》2021,(12):53-55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民间话语等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内容,给社会舆情治理带来许多新挑战.政务新媒体是开展社会舆情治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网络议题设置、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情疏导等功能.本文认为,应以《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提升政务新媒体内容质量,创新政务新媒体服务方式,加强政务新媒体社群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的社会舆情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13,(1):55-55
邢立双在2012年第11期《网络传播》撰文阐述,面对繁荣的网络舆情,政府机关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加强微博上官民互动。2011年,政务微博的发展"提速",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在微博使用能力和技巧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和领导干部把它变成了"网上机关报"——一种与民众互动的"公媒体",把党的"群众路线"延伸到互联网。首先,微博通过新浪认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