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源于西方,在经历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了独有的本体理论、概念范畴和体系框架。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英语教学,旨在倡导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实现人文关怀,形成健康的生命观;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并通过生命教育达成一定的社会需求,最终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各种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学生校车事故、交通、灾害事故、学生互相伤害或自杀等危及学生生命事件不断向我们敲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警钟。研究专家、业界呼吁社会关注青少年漠视生命的问题已经多年,但大多停留在研究和理论层面上。学校的生命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生命教育从教育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发展,自我实现这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生命观。学校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运用学科教学、活动课、社会活动、专题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掌握生命教育的知识和内化生命教育思想,然后转化为外在行动提供了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生命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生命教育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在对学生普及生命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的教育中,应更重视帮助学生提升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并从学校、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学生轻率对待生命事件频出,学生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表明,生命教育应在中小学不断升华,指导学生感受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关注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注重社会实践等问题,发挥社会合力,加强高中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阐述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即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望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挑战生命,通过对生命本质、生命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学生敬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生命教育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社会道德危机,解决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社会事件。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充分体悟人生的意义。其途径有生命教育课、综合科和渗透式教育。未来我国生命教育应该清楚地界定其实质和范围,加强实证和应用研究,改进其途径和方法以及完善生命教育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9.
1993年,著名哲学家黄克剑和教育学者张文质对话时,提出了教育的三个向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从此一种以生命治学问,以生命统摄教育,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具体、健全的生命为旨归的新的教育理念开始进入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顺应国际生命教育课程化趋势、应对国内生命教育课程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构建,需要以关注个体作为完整生命体的存在、追求生命的超越论本质、实现生命教育与生命自我实践的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引,力求体现指向生命素养的课程目标,展现生命发展线索的课程内容,凸显生命自我实践的课程实施,促进学生生命素养发展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追问。现行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大量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惨剧频频发生。由此引起了社会、学校、教师对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形成了生命教育"热炒"的现状。然而,要确保生命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亟须我们进行冷思考,拓宽渠道,多方位构建生命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青少年如何善用“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和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外教育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亟待探索研究并予科学实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生命是思品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思品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当代中小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迷失令人深思。正确认识当代中小学思品课实施生命教育的价值对于揭示思品教育的本质现象以及推进思品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新开发。关注生命教育,提升生命价值是当代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生命教育的开展对于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以“生命”为主线,以“人”为中心,帮助学生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目标。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坚持情感教育、生存教育、挫折教育、和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取向。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学校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关注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然而学生个体生命意识的失落令人深思,因此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的内涵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和提高生存能力以及发展生命的价值。它包括了认识生命、尊重和感受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等几个方面。生命教育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很多应用,具体而言:以生命的神奇为唤醒因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命化知识创设情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以生命过程中的挫折教育为契机,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以生命化知识为案例,体验生命的和谐;以生命之美为模板,学会欣赏生命。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 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